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传”是一种文学体裁,主要是写历史重要人物的其人其事,以传后世,如《屈原列传》、《张衡传》等就是。但也有并非写历史重要人物,而是作者就某一人物的某一事件,寄托自己的意旨,借以褒扬或贬斥社会的某种现象,《伶传》就是属于后者。

  • 标签: 《马伶传》 赏析 《屈原列传》 《张衡传》 文学体裁 “传”
  • 简介:<正>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说:"同范围同性质的事象用了结构相似的句法逐一表出,名曰排比。"排比能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加表达的气势,显示表意的逻辑性,最适用于论辩。近年来,王蒙好用排比。他不仅在议论文大量运用排比,而且在小说中也大量使用排比;甚至俯拾皆是。例如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春之声》,全篇不过六千字,运用排比的文字却占了一千五百字左右,差不多有四分之一的篇幅。王蒙在排比手法上有许多创新,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排比成了王蒙语言风格上显著的特色。

  • 标签: 小说里 王蒙小说 里排比
  • 简介:文章采用古今南北综合比较的研究方法,考察汉语普通话及41个方言点之间相对应的义位"吃"在聚合、组合方面的共时差异和历史演变.1)"喫"在东汉时的汉译佛经中就已出现,至少在晚唐五代"吃"语义场基本上完成了"食"与"喫"的更替.不同方言相对应的词位区域分布特征可以看作北方官话、近江方言、远江方言在类型特征上的表现,同时反映了源流特征和地域特征.2)普通话和方言相对应的义位"吃"在组合关系上存在着差异,这与古代共同语的传承、汉民族义位"吃"义域范畴扩展、不同方言自身整合特点有关.

  • 标签: 汉语 普通话 方言 “吃” 词汇
  • 简介:<正>§0语言的指代现象按性质可分为三类:1、用词汇手段的指代现象,如词汇系统的代词。2、用句法手段的指代现象,如"的"字结构、"所"字结构等。3、用修辞手段的指代现象,如修辞上的借代("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这里用"袁世凯"指代铸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本文只谈用句法手段的指代现象。用句法手段的指代现象都是表示事物化指代的。本文试勾勒一个现代汉语句法

  • 标签: 指代 汉语句法 转指 物化 性质形容词 句法手段
  • 简介:<正>编辑部与编辑方针第十四版采取连续修订制的另一个重大的好处,是加强了固定的编辑班子,完善了百全书的编辑章法。在谈第十四版的编辑部之前,应该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时期《不列颠百全书》的产权变化情况。产权情况自H.胡珀死后,在第十二版发行期间,版权主要是由考克斯控制的。到1928年,西尔斯、罗巴克与考克斯合资组成新的出版公司,董事长是伍德(R.E.Wood)。1941年本顿(W.BentoN)取得产权并任董事长,

  • 标签: 不列颠百科全书 综合性百科全书 编辑部 四版 大条目主义 出版公司
  • 简介:<正>1981版《澳大利亚百全书》,是一部对澳大利亚及其人民的历史及现状进行全面描述的著作,是了解澳大利亚联邦的参考工具书之一。这部百全书最先是在1912年由安格斯和罗伯逊出版社(Angus

  • 标签: 澳大利亚联邦 百科全书 安格斯 参考工具书 罗伯逊 条目
  • 简介:<正>一要了解百全书编纂的流程及其设计,需先了解百全书这种工具书的特点。百全书的特点,概要地说有以下7点。1.“全”。无论是专科性还是综合性百全书,编纂者无不都在“全”字上下功夫。“全”不仅体现在选收条目的众多(综合性百全书还在知识门类的齐全)上,也体现在释文的广度上。“全”当然也是相对的,它受编纂者所确定读者层次的制约;但读者层次一旦确定,百全书就应尽量包容

  • 标签: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条目 综合性百科全书 撰稿人 知识体系 编纂者
  • 简介:<正>《中国大百全书》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现代综合性百全书。1978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情况和建议》发表了姜椿芳《关于出版大百全书的建议》,同年4月国家出版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向中央提交《关于编辑<中国大百全书>的请示报告》,5月底,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了这一报告。随即成立

  • 标签: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综合性百科全书 中国科学院 中共中央 编辑出版工作
  • 简介:<正>质量是一切产品的生命。物质产品生产部门常常提到一个口号:“以质量求生存”。对于百全书这种科学文化精神产品,质量是生命这个道理尤其明显。好的百全书正是靠质量才能立于当世,传之久远的。古今中外,有上千种百全书已湮没无闻,但也有少数佼佼者却能以内容精当和编纂水平高超而不断再版,为读者所称颂,历数百年而不衰。法国狄德罗主编的《百全书》成为世界现代百全书奠基之作,至今犹为西方国家常常翻印。《不列颠百全书》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现正在编第16版。我国清代的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至今犹被学者目为珍贵的文史工具书,经常查检参考。

  • 标签: 不列颠百科全书 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标准 编辑部 物质产品 编纂
  • 简介:缘何似曾相识──评《中国小百全书》黄鸿森团结出版社于1994年推出8卷本《中国小百全书》(以下简称《小百》),洋洋2200万言。封面金赤相辉,一派富丽堂皇。《前言》说“历尽五个春秋”,成此巨著。而在辞书出版史上,且不说《牛津英语词典》耗时70年...

  • 标签: 百科全书 条目释文 吞吐量 水路运输 联邦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 简介:本文讨论汉语方言与普通话包含“得”字的补语有关的格式,主要探讨两个问题:1)所谓“虚补语”(如北京话的“了”liao,也叫做“傀儡补语”)。第1节先考察方言充当虚补语的形式及其用法,第2节则描写由虚补语构成的可能式的一些特殊格式,如“写不了那么好”(普通话)、“带不了米”(河北冀州话)等。

  • 标签: “得” 虚补语 补语结构 方言类型学 划分参项
  • 简介:<正>《中国大百全书·语言文字》(1988年,以下简称《语文》)的出版受到了欢迎和重视。它作为《中国大百全书》的一个分卷,从局部反映了《中国大百全书》(以下简称《大百》)的科学成就和编辑特点。就本卷看,它大体反映了现代语言科学的新发展,知识系统完备,资料翔实,表述简明,持论公允,体例谨严。可以

  • 标签: 语言学家 自然语言理解 语用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 结构主义学派 感知语音
  • 简介:<正>人们常常把百全书比喻作规模宏大的知识宝库,而百全书的检索手段便是打开这座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历来的百全书编纂家都十分重视百全书检索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十分重视检索手段的编制。百全书评论家则普遍认为检索性是衡量一部百全书质量的重要标尺。《中国大百全书》(以下简称《全书》)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类

  • 标签: 检索系统 综合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 检索手段 分类检索 条目释文
  • 简介:(中国大百全书)第二版的出版是一个复杂艰巨的大型工程,许多方面都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如资料查检,文本编辑,索引编制,名词统一等,实现编辑工作计算机化已成为编纂好这部恢宏巨著的重要手段。“百全书信息管理数据库”的作用,是在百全书编纂过程中,帮助编辑人员建立原始资料卡片库或制作容纳整部百全书要素的信息库,并可以对库中内容进行编辑加工及协助处理编务事项等。该数据库的特点是以管理为主,兼顾文字编辑。本文介绍了“百全书信息管理数据库”的设计目的、设计方法、功能和使用等。

  • 标签: 百科全书 信息管理 数据库 设计方法 管理工具 功能设计
  • 简介:本文着重论述修订再版的现实需要性和新版编纂的指导方针.文章指出,新版充分展现了首都的风貌,浓缩古城的精华.编纂新版要求达到全书内容的可信、可读和可查.本文还论述了作为地域性百全书,与地方志性质的差别和互补作用,说明了第一、二版间的差别所在,并提到不设人物条目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 标签: 《北京百科全书》 地域性 人物条目 优秀文化 可读性 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