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共产党的戏曲政策在民族民主革命时期曾发挥巨大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党对戏曲政策更加重视,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7月17日下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52号),“52号文件”为戏曲传承发展出台了21条政策措施,此文件的出台,是继1951年“五五指示”以来的又一次从国家层面出台的专门针对戏曲发展的文件。

  • 标签: 戏曲发展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政策 民主革命时期 国务院办公厅 传承发展
  • 简介:首先我代表《文艺理论与批评》编辑部向我刊第一任主编陈涌老师逝世致以最沉痛的哀悼。陈涌老师是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对党的文艺事业做出过卓越的贡献。陈涌老师的逝世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界的重大损失,更是我们《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无可弥补的重大损失。

  • 标签: 文艺理论 文艺阵地 鲁迅研究专家 文艺观 文艺事业 革命文艺
  • 简介: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1985年一直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一年里,文坛上涌现了一系列极为重要的文学思潮或事件,它们包括:以韩少功、李杭育、阿城、王安忆为代表的寻根文学,以莫言、周梅森、乔良等为代表的新历史小说,以马原、洪峰、残雪为代表的先锋文学,以及由刘再复的"论文学主体性"所引发的激烈的文学理论之争。

  • 标签: 先锋文学 新历史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史 李杭育 周梅森 马原
  • 简介:萨特的哲学思想在世界各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其文学观同样影响深远。本文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出发,探讨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观,通过对其早期作品《恶心》的作品解析,寻找萨特文学影响深远的原因。

  • 标签: 萨特 存在主义 哲学 文学
  • 简介: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第二次女权运动的高涨而兴起,始终关注性别在文学创作与批评中的重要性,向父权社会传统发起反抗。它综合借鉴各种批评理论经验,可以说是现代批评理论中最富有革新精神的力量之一。本文梳理了该批评理论的发展历史,着重指出了其中最为卓越的两次发展浪潮,通过对代表性女性主义批评家及其作品的分析,提出了该理论从重在批判男权文化到深层发掘分析女性作家作品,再到突破文本限制,反思两性关系的发展历程。

  • 标签: 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 发展浪潮
  • 简介:首先我们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批判理论?显然,批判理论包含了对其他理论的批评,但它不止于此。批判理论部分地是通过批判其他理论来批判现存的社会关系。所以批判理论不只是关于思想的,它也是关于世界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关于社会现实的。

  • 标签: 批判理论 齐泽克 阿尔都塞 法兰克福学派 一个问题 黑格尔主义
  • 简介:女性人文主义将其对"女人"和"女人的文学"的强调当成一项策略,体现的是女人作为人的价值主体去审视、思考、探寻、追求女人、男人乃至个人的生存发展空间。本文将对女性人文主义理论的理解作为背景,详尽分析女性人文主义视角下的萧红作品人物形象,表现萧红对人文主义和人类生存发展空间的深刻思考。

  • 标签: 女性人文主义 萧红 人物形象
  • 简介:儒家思想的社会化主要途径包括:政治家和教育家对于儒家思想的基本引导以及推动,通过相关的乐器为媒介,传播儒家思想并使其社会化。儒家思想社会化的基本特点包括:全面性、广泛性、政治性、伦理性以及幼年性。对于儒家思想社会化给人们带来的启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符合我国实施马克思主义中的政治推动力的政策要求,儒家的思想可以为我国的当今社会生活以及社会文化提供一定的文化营养。

  • 标签: 儒家思想 社会化 当今启示 途径 基本特点
  • 简介:所谓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创作技巧,通过描写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真实再现现实生活的本质,这股思潮是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成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巅峰,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交口相赞的好作品。《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是比较知名的具有丰厚现实主义色彩的名篇。

  • 标签: 马克·吐温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现实主义
  • 简介:作为独立的时代记录者和思考者,贾樟柯始终保持着对社会转型中诸多问题的严肃审视。从小城儿女,到大都会众生相,贾樟柯的目光集中于底层民众的命运,以及底层社会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这种强烈的底层关怀意识和社会批判精神,尤为学界所关注。倘若,我们对贾樟柯电影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一次整体性的观照,就会发现贾樟柯塑造了一批社会转型中的失意者形象:小武、崔明亮、斌斌、小济、赵巧巧、成太生、赵小桃、韩三明、沈红、大丽、小花、大海、三儿、小玉、小辉……这些失意者的精神症候,凸显了社会转型中城乡结构、社会体制、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带给普通人的心理重荷,以及由此导致的复杂的精神问题。

  • 标签: 贾樟柯电影 失意者 主要人物形象 赵巧 关怀意识 社会批判
  • 简介:本文旨在讨论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直接回应最近的见刊论述以及2014年上海复旦大学专题研讨会中与身体美学相联系的四种观点。这些观点是:1)身体美学是一个学科,犹如经济学一样的研究领域,不同流派彼此阐发但学科本身仍然有待于历史学者与其它形式的批判加以论述;2)身体美学不是一种实用主义;3)身体美学研究促进赋型(embodiment身体化),可以成为身心互融的强有力手段,以及4)正如已有的种种马克思主义式学科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一样,也会有马克思主义身体美学。然而,当我们将舒斯特曼的论著与马克思主义学说联系起来,我们也许要将以上四种主张全都摒弃。我的论证是,舒斯特曼的美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可谓是资产阶级的、非历史的、实用主义的,因此他的美学,从坏的角度看,代表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结晶,从好的角度看,是这种意识形态的一种应对策略。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生产、异化、剥削等诸方面能促成虚假意识形态的形成,由此出发,我们可论证的是,身体美学则促成一种去型(disembodiment去身体化)。其结果便是,舒斯特曼所提出的身体美学究其本质是与马克思主义彼此不容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美学 身体美学 实用主义
  • 简介:1920年代创刊于中国大连的《亚》被公认是体现了日本现代主义诗歌特点的重要杂志,而同期创刊于广州的《铜锣》则被视为具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重要杂志,代表了日本1920年代广义上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另一个谱系。本文以《亚》和《铜锣》为中心,从两者创刊时的历史语境、不同的都市背景,以及杂志中心人物安西冬卫与草野心平各自不同的越境体验等方面,论述日本现代主义诗歌与中国的至深关联。

  • 标签: 现代主义诗歌 大连 广州 安西冬卫 草野心平
  • 简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其小说《羚羊与秧鸡》中,通过叙述者"雪人"对过去的回忆展现了人类主体性的不断膨胀,随着"秧鸡"毁灭人类与造人计划的实现到达顶点而沦于瓦解,劫后余生的"雪人"在当下的遭遇是对人类沙文主义的反讽与解构。作品体现了作者的生态整体观。

  • 标签: 主体 人类沙文主义 《羚羊与秧鸡》 解构 生态整体观
  • 简介:2015年6月29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举办第49期青年文艺论坛,本期论坛主题是"市场化时代的劳动美学——新时期以来关于劳动的想像与书写"。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崔柯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刘岩、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洪喆主讲。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祝东力以及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内外的30多名青年学者出席了本期论坛。论坛围绕新时期以来一些与劳动相关的文艺作品,对劳动的内涵和形态、劳动所凝结的社会关系、劳动的空间和场景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中劳动、劳动者地位的变化及其深层原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新格局中重新理解劳动、恢复劳动应有的价值和尊严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一种"劳动美学"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刊特刊发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 标签: 劳动美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艺论坛 新闻传播学院 《平凡的世界》 刘岩
  • 简介:关于"五四",王奇生教授曾有一篇名文:《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该文所关注的"运动",乃指"‘新文化’由涓涓细流汇成洪波巨浪"的过程中,"‘运动家’的文化传播策略与社会环境"之间所发生的互相激荡。本文题目为"‘社会’如何‘运动’",这一标题并非有意为之的"戏仿"。与王文类似,本文也试图追究"思想演变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不同之处在于,如果说王奇生教授所试图追究勾勒的“运动”,指的是作为舆论事件的“新文化”如何在具体的物质和历史关系中衍为巨观,那么本文所希图探讨的“运动”,则仍旧根植于某些“陈旧”的历史解释方式。

  • 标签: 文化政治 互动关系 传播策略 思想演变 社会环境 戏仿
  • 简介:绘画透视学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而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美术中,绘画透视学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从更加立体、形象的角度将绘画中的二维图像变为三维的呈现模式,并从不同角度呈现不一样的世界,从而使作品更加逼真、形象,给人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和感受,促进了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发展。

  • 标签: 透视学 绘画透视学 现代 后现代主义
  • 简介:著名文学评论家、鲁迅研究专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陈涌于2015年10月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6岁。2015年10月21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文艺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举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风范——陈涌先生追思会",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祝东力主持,在京文艺理论界的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涂武生、李正忠、徐可、丁振海、李平安、吴元迈、徐非光、陈漱渝、董学文、曾镇南、白烨、解志熙、刘润为、郑恩波、陆华、熊元义、郝庆军、田莉、李云雷、鲁太光、何吉贤、王磊、宗西磊、姜凤、李世涛、刘永明、崔柯、孙佳山、关莉丽、丁爱霞、刘玉红等30多人以及陈涌同志的女儿杨小菲出席了会议。

  • 标签: 鲁迅研究专家 文艺理论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艺报》 社会主义文艺 文学评论家
  • 简介:影视文化是当前社会一种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同美术、音乐等其它艺术作品一样,其主要源自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影视文化作为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的一种,其对于受众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尤其是一些主题积极向上、主角个性鲜明的优秀影视作品,其能对观众产生多元化的教育作用。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相关工作经验,主要对影视文化的教育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社会教育功能展开分析与探讨。

  • 标签: 影视文化 教育特点 功能 分析
  • 简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本科院校应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塑造人格、修养道德、强化知识、提升能力,将教育和实践有机统一,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研究 育人工作 学工处 提升能力 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