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复合色的墨色,虽然不如纯粹单一的颜色招人喜欢,但它的蕴含极为丰富。文人画士爱以墨色渲染自己的心境,也许,这正是原因所在吧。水墨相融,层层叠叠弥散开来,深浅浓淡,朦胧生动,大千世界的姿和容便不倦不怠地在水墨韵味中流淌出来。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白昼黑夜。水墨,给视野拓出了一方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空间。

  • 标签: 墨色 文人画 水墨 自然
  • 简介:灰霾猖獗时天上不见乌云只见漫天灰茫茫蓝天的太阳去了何方原来是灰霾作祟将天门给锁上了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美学现代化建设是历史赋予我们时代文艺美学家们的一项重要使命。当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继承与发展”的理论来整体性地审视中国美学现代化这一历史性课题时,我们有理由从两个方面去分而言之,即中国古代美学话语亟待完成的现代性转换和中西诗学文化传统在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与交流。然而,这两个方面并非是孤立、割裂的,而是互相包容、互相渗透的。实际上,我们往往在论述前者的同时已经在言及着后者,而反之亦然,其差别只是在于实施这一现代化工程时所选择的突破口不同而已。在通过对中西古代美学思想发展历史进行一番匆匆的巡礼之后,我们发

  • 标签: 艺术审美 意境 境界美 审美特征 掌握世界 美学思想体系
  • 简介:柳宗元游记散文的人化自然境界的形成,既有学习继承前人经验的因素,又与人生经历、远大理想、正直个性和不幸遭遇相关,还与他在散文艺术领域的探索和不懈的变革社会的执著精神相一致。

  • 标签: 柳宗元 游记 人化自然 境界
  • 简介:王阳明'心学'的构建历程实则是其对《大学》不断诠释的历程。基于王阳明'心学'的发展过程将其对《大学》的诠释亦划分为四个阶段。在其'心学'发端阶段,王阳明走出程朱理学'格物'视域下物人二分的格局,以'知行本体'揭示本体心体;在其'心学'深化阶段,王阳明告别知行之论,进入'意'的层面,主张于'意'中用功,倡导'诚意'功夫法门;在其'心学'成熟阶段,王阳明由'意'进入'良知',力倡'致良知'功夫法门;因'良知'直契本然心体,故归越后王阳明由功夫转入境界,主张'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而进入'心学'化境阶段。通观王阳明'心学'演进历程,其'心学'的建构与其突破朱熹《大学》观实则是一体而两面之关系。

  • 标签: 王阳明 《大学》古本 诚意 “致良知” 境界
  • 简介:廖平先生是晚清至民国年间的经学家、学问家、思想家,由研经治学演进到建立学术理论、传扬中华文化和审视世界人生、追求寰宇真理的道路。其学术和思想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六次重大变化,而在廖先生取用的名字号中,深刻地蕴涵和体现了这一变革开新的演进历程、特色主张和人生学问的境界追求。廖平先生之"斋轩堂舍馆"的取用与称名,象征而深邃地表达其高标卓立与通达汇和的治学理念。不断进取开拓、层升广远的学问历程,合取古今中外、世界人类优秀文化的学品胸怀。敢于拷问今古、否定更革主张、求实求真求新的治学特色与学者良心;明示其建构"素王改制、空言待后","共球一统、天人圆融"之斑斓宏广的学问体系。专意阐经发微,振兴国势学统,张扬光大中华优秀文化的意气雄心,追探人类宇寰生命真谛的境界精神。

  • 标签: 廖平 斋轩堂舍馆 理念境界
  • 简介:最早的论诗诗当推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到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可以说是达到了论诗诗的高峰。论诗诗既属于文学创作,又属于文学鉴赏和批评;既体现了作者的诗学观点,又能给读者以美感与享受,所以自唐代以来,一直有大量的创作。

  • 标签: 《戏为六绝句》 夏承焘 《论诗三十首》 成一 文学创作 论诗诗
  • 简介:当代新儒家认定儒学传统当以孔孟陆王的心性论为宗,最具论理者以牟宗三为代表。故本文论述王阳明的'良知'说与牟宗三的'道德心',并尝试比较二者的异同。从王阳明对'良知'的理解,比较强调由功夫而本体的路径,通过克治省察、事上磨炼以回复良知,因此特别强调'知是知非'义;无涉及外在的客观知识。王阳明的'致良知'之教,明显结合了《孟子》'良知'与《大学》'致知',融会后重新做出的诠释。牟宗三以辩证法方式标举出'形而上的绝对真实',也就是'道德心',以之解释'良知',称此为'道德的形上学'。绝对真实的'道德心'通过'良知自我坎陷''逆觉体证'得以融摄道德主体与外在知识于一体,故能开出知识。牟宗三'道德心'的立论,融会了康德'道德底形上学'、黑格尔辩证法以及传统儒家心性论一脉,融会后重新做出创发。由之对比二者异同。二者揭示了主体性意义颇具'现代性'的特色,但此价值理性又与现代性的工具理性有别。但王阳明活泼泼的'良知'并不等同于牟宗三所诠释的'道德心',因为'良知'与具体客观知识无涉,'道德心'则能开出外在知识。

  • 标签: 王阳明 良知 牟宗三 道德心 孟子
  • 简介:当代文学通过多种途径与经典发生关联——大相径庭的阅读体验,变化纷呈的作品清单,层出不穷的理论冲突,数不胜数的学术问题。这些途径在当今这个全球化与信息化的特殊时代相互交织,使“经典”成为最为混乱的文学话语场之一。同时,却也清晰地宣示了当代文学经典产生的困窘和无望。

  • 标签: 当代经典 道德 当代文学 阅读体验 学术问题 “经典”
  • 简介:在解放区的诸多作家中,孙犁是个较为特殊的历史叙事者,这是一个早就在学界形成共识的问题。特殊的战争主体、特殊的战争氛围、特殊的战争审美意趣,乃至特殊的叙事文体,与解放区的其他作家相比,我们可以从孙犁的小说中解读出太多的差异。从很大程度上说,正是这许多不同,奠定了孙犁小说在解放区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也正是因为这许多不同,才赋予了孙犁小说独特的艺术生命力。

  • 标签: 孙犁 小说 道德律 艺术生命力 解放区 审美意趣
  • 简介:<正>文学活动是一种价值评价活动,虽然审美评价与审美价值尺度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但是如果把美、美感和审美仅仅理解为形式性因素或仅仅关乎形式,那么文学作品就只能是飘在空中的审美楼阁。文学活动中起作用的除审美尺度外还有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或者说,历史尺度与道德尺度是审美尺度的内在组成部分(对美和审美作广义的理解)。文学作品的风格也就受制于文学活动中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的特定关系。本文无意于探讨这种关系范式在文学发

  • 标签: 道德尺度 二元对立 历史尺度 文学活动 审美尺度 文学作品
  • 简介:所谓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首先要重视该课程,然后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从各方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 标签: 小学道德与法制 核心素养 问题 途径前言
  • 简介:根据新课标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引导和促进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高,对于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创设活跃思维的教学情境,引领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 标签: 新课改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教学思路
  • 简介:从现在到2010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们不仅要巩固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而且还面临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撞和...

  • 标签: 跨世纪文学 道德建设 道德理想 文学创作 作家 人文精神
  • 简介:道德与法治》是部颁课程,体现国家意志,是初中学生必学的一门课,在落实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教学生知法、懂法,知荣辱、明事理显得格外重要。《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是逻辑性强,不乏有些枯燥?,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重视不够,教师在教学时显得有心无力,如何学好、教好这门课程,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程教学 现状及对策
  • 简介: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教学目的是使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水平形成和全面提升。初中生是青少年时期主要的成长阶段,这期间,学校与教师应重视起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与法律知识,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目前,我国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教学效果与质量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我们应该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积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更加努力地探索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

  • 标签: 初中教学 道德与法治 教学策略
  • 简介: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体育教学不再只是简单的教给学生基本技术和锻炼方法,而是要结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质。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本文主要针对思想道德教育下如何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展开研究,提供教学方法、策略,帮助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社会主义品德。

  • 标签: 思想道德教育 高校体育教学 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 简介:张云泉,1948年6月出生,1964年8月参加工作,1969年参军,成为我国第一艘导弹快艇导弹发射长,1971年入党,1983年7月起从事信访工作至今,先后被授予"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称号和当选为江苏省劳动模范,2001年9月被中组部、等四部联合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2003年2月,当选为江苏省人大代表,2005年4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2006年6月被党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6月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2007年9月,当选为"全国道德模范之敬业奉献道德模范",2008年6月,成为奥运火炬传递泰州站第一火炬手,现为中共江苏省委委员、省信访局正厅级巡视员。

  • 标签: 省信访局 信访工作 正厅级 向雷锋同志学习 导弹发射 上访人
  • 简介:在"中国抒情传统"奠基者高友工的美学论域中,以"抒情"命名的中国古典诗,绝不可以简单理解为"以抒发感情为内容的诗歌"。高友工从西方现代主义美学汲取"经验"和"形式"因素,又从中国儒家诗学继承"道德"理想,从而在"自我现时经验"、"内化的形式"、"道德理想之体现"三个层面定义"抒情诗",显现出其化合中西美学的探索心迹。高氏定义的"抒情诗"本质上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现代再发现。

  • 标签: 高友工 抒情美学 抒情诗 经验 形式
  • 简介:小说《赎罪》是英国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作品,无论是在文本结构上还是伦理价值上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实质。作者运用了不确定性的写作手法,采用"戏中戏"嵌套结构,将小说中人物所遭受的伦理道德困境表现出来。无论是布里奥妮对自由追寻过程中的道德冲突,还是罗比在战争中经历的善恶冲突,都反映出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人们受到多元化伦理道德观的影响产生的道德选择的困境。

  • 标签: 伊恩·麦克尤恩 《赎罪》 不确定性 道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