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欲掌握中国书学史之关键者,不可不先明“八”。何者为八?古今说者,下义颇繁。清人顾南原作《隶辨》,搜讨至勤。书末附考证“八”一文,其辞盈卷,而读罢茫然,如堕烟雾,则何贵有此文矣。兹者,摆落荆榛,独标一例以明之:《古文苑》卷十七录曹魏闻人牟准《卫敬侯碑阴文》一文,有曰:“魏大飨碑、群臣上尊号奏及受禅石表文,并在许繁昌。尊号奏魏元常书。受禅表,觊。并金错(一作针)八书也。”敬侯即卫觊,见《三国志·魏志》。元常为钟繇之字,繇为中国最大书家之一,后世以钟、王并称。其人亦见《魏志》。文又曰:“敬侯所葬之先域……故吏述德于隧前,门生纪言于碑后。”则闻人牟准为敬侯门人,与钟、卫皆同时,其言二家所书碑为“八”书,自属可信。今案上尊号奏及受禅表二刻,并在河南许州,拓本亦甚易得。上尊号奏群臣中且列繇名。二刻书体,皆肃括方严,骨气洞达,波挑俯仰,如斯飞,出入分明,有“八角垂芒”之妙。因知言“八”者,切不可为后来《宣和书谱》所引蔡文姬”八篆、二隶”之伪证所误。“八”之“八”在此不可读为八九之“八”,乃以八之相背,状书之势者。尝考“八”二字,在汉为成语。其见于许书,如小部“小”,物之微也。从“八”。“|”见而八之。...

  • 标签:
  • 简介:②古时的祭祝文字,都写在木板上,所以叫“祝版”,虽然后来改用纸写,但按习惯仍叫“祝版”。③王羲之因名气大,写字好,所以请他写“祝版”的人很多。入木三@牧溪子@邢玉强

  • 标签:
  • 简介:素描手册()[美]阿瑟·戈德斯坦雨沉译观察明暗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在考察用单线画出的那些要素,无论是否轮廓的直线,还是各种直线或曲“线”的部分,或是在素描中用线条来确定轴线与边线的方向,确定形状,或是以线条来获得正确的端点、交叉点、长度、重迭部分及...

  • 标签: 素描 创造性 题材 线条 功能性 固有色
  • 简介:设计素描作为设计的先导,正受到更多的关注.设计素描的审美特性有着独特的欣赏价值.本文从结构美、空间美、形式美三方面去阐述设计素描中所蕴涵的审美特色,它为我们从深层次去认识和感悟设计素描的艺术形式规律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 标签: 设计素描 结构美 空间美 形式美
  • 简介:环境艺术是诸多美术成分与所处环境共同组成的一个综合体。当前,人们生活的空闻变得越来越小,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因此,环境意识也就越来越强。人们更加迫切地要求环境艺术来为他们更好地服务。环境美术的目的在于将人类生存的有限空间进行无限的、合理的规划和利用。大至城镇规划、建筑设施,小至室内陈设、服饰、玩具,乃至

  • 标签: 环境艺术 美术 文化环境 生活节奏 环境设计 文化整体
  • 简介:李邕能在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因为他是使行书书碑上规模、上档次的第一人。李邕自己无意成为书法家,他更重其文而非其书。李邕书法源自《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是王书的忠实继承者,属功力型而不是才气型,守成而无创新。历代对李邕的评价多言过其实。李邕书法对《圣教序》的亦步亦趋,缺少创新是其对后世影响甚微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李邕 行书 圣教序 守成 评价
  • 简介:油画起源于西方,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长期以来,人们多重视对色彩的研究,但对于“笔触”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则很不够。本文简要地论述了油画笔触产生的由来和发展过程,并结合大师们的作品,阐述了油画笔触的审美特性

  • 标签: 审美特性 笔触 油画 发展历史 发展过程
  • 简介:

  • 标签: N5
  • 简介:郑板桥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矛盾不可调和地将他推到无可奈何的处境。他摒弃作为上层建筑的儒家思想,但又找不到一种新的学说和理论以之替代。在郑板桥的思想中形成了一种幽默意识。难得糊涂体现出他的幽默意识是对现实社会的反叛和嘲弄。“六半书”淋漓酣畅地表现了郑板桥的幽默意识。“六半书”的创作过程建立了与“馆阁体”书法相对抗的美学思想与原则,形成了完整的与“馆阁体”书法对抗性的美学体系。“乱石铺街”的艺术风格验证了“六半书”是表现郑板桥幽默意识的绝妙形式,是实践内容形式统一原则的典范。“六半书”体现了郑板桥对艺术社会的反叛与嘲弄。

  • 标签: “六分半书” “乱石铺街” 幽默意识 郑板桥 中国 书体
  • 简介:色彩是工笔画最主要的构成元素之一,本应与工笔画中的线型结构相题并论。在建构现代工笔画的语言形式上,赋予色彩独立的审美价值和表现性功能,不仅要“随类赋彩”,而且还要善于“随情赋色、随意赋色”,体现出现代工笔画丰富、深厚、多元的色彩特征。

  • 标签: 工笔画 赋彩 色彩 表现性 审美价值 传统
  • 简介:  技术的进步,信息的交流,使得书人彼此间的互动日益频繁,为避免造成风格撞车,个性打造就变得至关重要.创作中的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临摹获得,但个性风格作为评价创作优劣的重要标准,并不是唾手可得的.电子、网络和数码时代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或设计师,因而时代对艺术个性风格要求更高、更纯粹.……

  • 标签: 中色彩 书法形式 伤痕书法
  • 简介:马蒂斯也许是20世纪最富影响力的艺术家,就像塞尚之于19世纪那样。他是20世纪艺术中川流不息的观念、形式、结构以及所有图像语言的源泉。其中许多是从他极富弹性的绘画空间概念中发展而来的。

  • 标签: 20世纪 艺术家 19世纪 图像语言 空间概念 影响力
  • 简介:阿里斯蒂德—约瑟夫—博纳旺蒂尔·马约尔1861年12月9日生于法国的巴尼于海滨。1882年,马约尔来到巴黎学习绘画,1885年,被美术学院录取,师从让—莱昂·热罗姆和亚历山大·卡巴内尔。1889年,马约尔开始对学院的训练感到厌倦,一部也是因为他看到了高更的绘画、陶器和木雕作品。1890年代,为了响应当时在巴黎广泛开展的工艺美术运动,马约尔

  • 标签: 20世纪 艺术史 阿里斯蒂德·马约尔 法国 雕塑艺术 爱德华·蒙克
  • 简介:我国近代著名书法家李瑞清写于80年前的三幅书法作品,不久前在湖北沙市被重新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其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李瑞清在题款中要言不繁地将他多年来悉心研究的八书的心得体会,通过摹写碑帖分别予以归纳和总结,从而使出现于汉代,且在书法史上一直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的八书,在分行布白、结体笔势作书要诀上,有了一种较为直观的解说。

  • 标签: 八分书 李瑞清 心得体会 重新发现 书法作品 书法家
  • 简介:当初创造韩文时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但产生了与中文完全不同的几何学形体的韩文。从这一点能感到其独创性与主体性。本来几何学形态并不合适笔记,在汉字的影响下经过弓形书体转换成今天的明朝体系。1990年代来,自从出现了麦金塔在绘制韩文时比较方便的工具,韩文的形发生了急速的

  • 标签: 数字化 字形 几何学 中国文化 主体性 独创性
  • 简介:丹麦漫画大师赫尔卢夫皮德斯特鲁普(HerlufBidstrup1912—1988)的生活和创作活跃在社会正经历着巨大变革的时代,他用画笔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百态众生相。他的作品具有伟大的现

  • 标签:
  • 简介:谷文达正在制作的《联合国》(1993—2000)为很多人所关注,下面从他的文章中选译“联合国艺术工程的全球环境及其随想”一节,供读者参考.《联合国》是1992年初计划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艺术工程.从那时起,到1993年末,我萌发了创新的念头,并运筹帷幄,制定了步骤.在长期的思索中,我对自己的能力深表怀疑,能否发展、完成这项在观念上、物质上、时间上、政治上有相当难度的艺术工程呢?但是,我坚定不移,因为我清楚地看到这项工程有雄厚的基础,将会对我、对人类文明是个严峻的挑战.我也感到,正是由于其内在的冒险性,《联合国》工程

  • 标签: 联合国 移居国外者 地区主义 艺术家 地区文化 等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