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后现代看法后现代是一个极其不准确的音乐概念.这个术语是否涉及一个时期或一种审美的、聆听的态度或一种创作实践?后现代音乐是否还在极力界定自己,或它的时代是否已经过去?它是否是对现代音乐的抗争,还是继承?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力量?它是对音乐的创新,还是对旧音乐的再利用?它是如何传播的?它为何采用那些先前被认为是对成功的艺术,甚至是对一个良好感觉有害的文化资源?后现代艺术是游戏,还是认真的?

  • 标签: 音乐概念 现代音乐 后现代艺术 审美 感觉 创作实践
  • 简介:现代舞”是存西方文化的革新中产生.它代表着城市文明下人们对自我感知、自我探求、自我追寻的艺术道路,是革新宗教、革新思想、革新行动的风格代表,更是现代艺术家倾尽全力存创新与抗争之间所做出的全部努力。

  • 标签: 革新思想 后现代 现代舞 自我感知 城市文明 西方文化
  • 简介:<正>一材料是绘画作品最基本的物质构成,是绘画作品得以形成和存在的物质基础。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就是把主观构思通过特殊的物质材料传达出来的过程,在这里,物质材料的纯自然形式就是我们所说的材料。莫里斯·科恩在为《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基础》一书所作序言中写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是材料,它们不仅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而且也扎根于我们的文化和思想领域。材料已经与食物、居住空间、能源和信息并列一起组成人类的基本资源。"在艺术家使用材料之前,它不能表达任何含义和情感,但是在使用之后,其就变成了负载创作主体情感的艺术媒

  • 标签: 现代绘画 媒材 艺术语言 后现代 媒介材料 色彩观念
  • 简介:在民族音乐学接受后现代理论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人类学思维和方法的影响,从而体现出某些不同于哲学、美学领域后现代思潮的个性化特点。基于对表象意识的认同与否,后现代理论大体分为怀疑论者和建设论者两派。以梅里安姆、赖斯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民族音乐学,先后采纳了学术上有承继关系的博厄斯人类学多元文化观和后现代建设论文化观,以较宽容、理性的态度来处理和面对各种音乐文化危机现象的同时,还一定程度削弱、化解了由彻底、极端的后现代怀疑论所带来的某些尖锐矛盾问题。对于中国民族音乐学学者来说,这是一种值得进行反思、批评,同时予以学习、研究、借鉴的后现代学术发展思路。

  • 标签: 反本质主义 表象 民族音乐学 后现代理论 怀疑论 上下文语境
  • 简介:跨界民族作为因传统居住地被现代政治疆界分割而居住于毗邻国家的民族,其音乐有其复杂而多样现象,承载着族群文化与风格特质。文章基于跨界民族音乐整体研究视野,以跨界实地调研为本,试图对现代跨境文化通道中的音乐宏观叙事、跨界民族音乐的对话共通,以及跨界音乐民族志的多样表述等系统化关照,勾勒跨界民族音乐研究中的有序互镜,探索后现代视域下跨界民族音乐研究中的文化内涵和理论构建。

  • 标签: 跨界民族 族群音乐 宏观叙事 对话共通 文本互镜
  • 简介:本文把广东音乐放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予以观照,既揭示了广东音乐历百年而不衰的文化密码、审美意蕴及其与后现代主义相通的历史归路,又看到了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冲击下广东音乐隐存的危机。为规避危机,笔者提出了创新和发展广东音乐的若干文化策略。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广东音乐 创新 发展
  • 简介:本文从当今高师器乐教学的现状出发,通过结合后现代课程观所强调的教育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肃性,从高师器乐教师、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三方面来论述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性培养。

  • 标签: 高师器乐教学 创新性 教师 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
  • 简介:本文所介绍的一组文章,皆从后现代思潮出发,探讨民族音乐学民族志方面的问题。如政治经济及意识形态如何影响着人们对音乐进行认同,如何改变着人们的音乐实践;西方“他者”的概念如何从他民族、他文化扩展为一切同西方有差异的亚群体、亚文化。在这一探讨中,流行音乐是一个最理想的研究领域。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后现代主义 音乐实践 他者 流行音乐 多重背景
  • 简介:后现代的视角看,音乐教育哲学观念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音乐教育的性质与价值具有多样性与不确定性;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音乐教育哲学发展历程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任何音乐教育哲学观念都具有理论的合理性与不完备性;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的构建需要借鉴“视域融合”的理念,从不同的理论体系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实践智慧。

  • 标签: 音乐教育哲学 本质主义 绝对真理 单线进化论 欧洲中心论
  • 简介:巫山处于巴文化、楚文化及巫文化的融合地带。其特有的多元性文化向世人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巫山山歌是这种特殊文化的集中反映。山歌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依存于具体的文化语境之中。同时,通过音乐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媒介歌词表现出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良性的文化生态循环:语境提供土壤、音乐展示文化、歌词作为媒介。并最终使得巫山山歌成为有源之水。

  • 标签: 语境 文化 音乐 歌词
  • 简介:民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其精神主旨除了表现在曲调上,也表现在歌词中。扬州民歌经过时代变迁、地区风格浸染和受众改变的影响,构成丰富细致的语境,造成其文化面貌有着更多的解读角度,因此如想透过表面词义理解到民歌中所表达的正确意义或深层含义,则要依靠语境来理解判断,从而使民歌演唱获得更准确、多样的演绎方式。

  • 标签: 扬州民歌 语言语境 文化语境 演唱理解
  • 简介:我国目前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其中文化产业因其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与较为广泛的受众面,已得到各类企业的广泛重视,而传统文化凭借蓬勃的生命力与经久不衰的历史底蕴,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传统绘画色彩体系是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特质最直接的表达,对此,本文将当下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方式拓展到传统绘画色彩体系中来,结合历史遗留的传统绘画名作,从而为后期更深入的探索传统绘画色彩体系起到垫脚石的作用。

  • 标签: 传统绘画色彩体系 当代语境 应用
  • 简介:王实甫的《西厢记》以其文辞之优美、爱情之真挚、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而著称于世。张生、莺莺、红娘更成为一种爱情婚姻的文化符号,在文学与生活中得以绵延传承。作为元杂剧经典作品的《西厢记》,其播布广泛,

  • 标签: 西厢记 莺莺 元杂剧 张生 信仰民俗 文化符号
  • 简介:后殖民批评是20世纪末以来全球性文化思潮之一,是后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文化批评事项,对当代中国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和实践意义.其中涉及"东方主义"、"文化身份"、"全球化"、"民族性"等,是当前音乐的"中西关系"问题的探究引进新视野、引向新高度的途径.研究中,我们应该突破"音乐"、"东方"、"西方"等相关词汇的本质主义定义束缚,尽力扭转长期以来音乐生活和音乐教育造成的单线进化的音乐发展观,同时消解任何形式的音乐文化霸权思想,让中国各民族音乐和世界各文化中的音乐一道多元性地繁荣发展.

  • 标签: 评语 音乐教育 探究 后殖民批评 途径 新视野
  • 简介:《〈清史稿·乐志〉研究》一书,运用古典文献学方法对《乐志》撰修、史料来源及其内容本身等重要学术问题进行考辨,以丰富的史料揭示清代宫廷音乐的基本面貌,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清代宫廷音乐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但本书也存在一些遗憾,如对雅乐、礼乐概念的认识等。

  • 标签: 《清史稿·乐志》 雅乐 礼乐 体例
  • 简介:俄罗斯的音乐文化拥有其丰富的内涵和韵味,音乐的发展与西方欧洲国家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在相似之外也不失其民族特色。在世纪之交,正逢十月革命之际,大量的俄罗斯人民涌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他们在吸收中国东北地区文化的同时也传递了大量的俄罗斯民族的音乐文化。本文从俄罗斯的音乐文化特点入手.深入探讨俄罗斯的音乐文化对哈尔滨合唱音乐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 标签: 俄罗斯 音乐文化 哈尔滨 合唱
  • 简介: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大大降低了大学入学门槛的语境,催生了综合性大学音乐院系声乐专业学生人数远远超过器乐等其他各专业甚至总和的景象,也一定程度导致了毕业生尤其是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缺乏。各级国有文艺院团的转制、民族或地方文化的本土化教育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语境却为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寻求更好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如师资的充实与提高、声乐专业学生"转型"合唱指挥、原生态民歌演唱及地方性曲艺与戏曲特色专业等发展途径。

  • 标签: 高等教育产业化 文艺院团转制 “非遗”保护
  • 简介:本文为作者博士学位论文的第二章,文中通过语言和音乐的比较,将当代解释学引入到音乐解释学的建构方面,通过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双重视角,以及"聆听"、"体验"、"感悟"和"应用"等基本概念,来探寻人类的音乐语境及其实现的"解释学复原"与"解释学创意"等基本过程,为全文的理论框架进行全面的阐述,并为此后三章有关音乐的形态、情感及意念语境的进一步探讨做了必要的铺陈.

  • 标签: 聆听 体验 感悟 应用 解释学复原 解释学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