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木卡姆”不仅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流行,而且在中亚、西亚、北非等其它地区的民族中亦余辉长存。综观其特点,无论从表演形式,还是从音阶、调式,它们都有极为相似的共性。笔者认为,这些特点的形成与伊斯兰教审美价值观不可分割,也与阿拉伯文化的广泛传播密切相关。基于这样的一个认知,本文试图从史的角度分析其生成、衍变与发展,并通过对“木卡姆”的比较研究,期望寻找往昔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对音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 标签: 陕西 丝绸之路 伊斯兰教 阿拉伯文化 “木卡姆” 旋律模式
  • 简介:2018年,中国曲艺事业蓬勃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元,创演水平明显提高,呈现出较为强劲的艺术生命力和市场号召力。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各种原因,在曲艺发展道路上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所有曲艺工作者都有责任、有义务进行反思,并提出积极有效的对策,以期来年取得新的进步,共同推动中华曲艺艺术繁荣发展,为人民群众奉献更多优质精神食粮。

  • 标签: 中国曲艺 艺术生命力 曲艺事业 曲艺艺术 精神食粮 人民群众
  • 简介:笔者有一枚印章,印文是“心与物游”,大抵也有近期作画重于研究对象的含义,山水画创作中,每有所感,必与某个具体的情境相关,艺术形象往往都有原型。绘画借形色造型来表达情感与思想,是其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地方,所以绘画首先要研究客观对象的结构与色彩规律,人物画现在比较注重写生,没有把握对象的形色结构的作品,比较容易发现问题。山水画相对自由,传统程式又相对比较成熟,陈陈相因的现象比较突出,放眼山水画坛,草率浅薄的公式化形象满目皆是,形象厚实耐看的极少,很大程度上是对于客观对象的观察分析欠缺所致。

  • 标签: 山水画创作 澄怀味象 艺术形象 客观对象 艺术形式 色彩规律
  • 简介:鄂伦春人与火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自古以来就有祭祀火神的习俗,长期以来对火神的崇拜和祭祀演变为鄂伦春人重要的节日——“古伦木沓”节。在生产生活方式斗发生了巨大变革的今天,“古伦木沓”节成为鄂伦春族传统文化集中保留和展示的平台,许多日渐消逝的民俗事象如今都在舞台上借由音乐重现。

  • 标签: 鄂伦春 “古伦木沓”节 音乐 文化变迁
  • 简介:文章以作为“人”的音乐家为研究中心,着重考察了现代性条件下音乐家的社会身份建构和转型的相关过程与现象。作者认为,启蒙运动时期所形成的音乐现代性思想观念和社会机制催生了音乐艺术的自律性,音乐家作为自由艺术家的现代社会身份建构正是这种自律性所带来的后果。随着现代性在19世纪至20世纪音乐生活中的不断推进,音乐家的社会身份定位经历了上下起伏的转型和变迁,同时也反映出现代性进程具有正面效应和负面异化彼此交错的内在矛盾。

  • 标签: 音乐现代性 音乐自律性 自由音乐家 社会身份 音乐社会学 音乐人类学
  • 简介:如何理解局内人相关音乐的行为和概念——这是民族音乐学者在实地考察中的主要关注点。本文以香港庙街高升歌座为例,运用问卷、访谈、观察三种实地考察手段,描述和分析歌座的表演与运作机制,以此显示如何对局内人的所想、所说、所做进行综合考察。

  • 标签: 实地考察 香港庙街歌坛(座) 民族音乐学
  • 简介:2016年10月16日至24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福建省文联共同主办,中国文联曲艺艺术中心、福建省曲协、财团法人台北艺术家文教推广基金会承办的第六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活动在台湾如期举办。

  • 标签: 海峡两岸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曲艺 欢乐 底色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