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人类的历史反复证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这个民族的最根本特征,深深地刻在民族内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只要这种精神不灭,这个民族就算由于天灾人祸等各种原因暂时衰弱,但终究会靠着这种精神重新站立起来,向世界宣示自己的存在.

  • 标签: 精神 简说 天灾人祸 民族
  • 简介:幼儿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幼儿社会性发展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人格发展的方向和水平。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教育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溺爱孩子,孩子与人相处往往唯我独尊,如果引导不当,极易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教师要重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教育。可是,长期以来,教师对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重视不够,或者重视却无从着手.

  • 标签: 幼儿社会性 幼儿成长 幼儿教育 中班幼儿 幼儿教师 社会性发展
  • 简介:明朝的賀正與正旦禮儀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洪武元年攻克元朝都城大都,完成大一統事業,九月命禮官定正旦朝會儀。首次正旦朝賀始於洪武二年。洪武三年的《大明集禮》確立正旦朝會制度,依據儒家經典與歷朝制度制定,沿襲了中國傳統。洪武二十六年命禮官重定朝賀傳制等儀,包含正旦朝儀,《明會典》朝賀儀即是以此爲基點的。正旦節日前後還有享太廟、祭祀天地於南郊等其他的活動。洪武時賀正朝會上的外國使臣,主要是高麗、琉球、暹羅三國,表達了對明朝統治與東亞影響力的認同。地方官、土司以及"邊夷"進賀正旦表箋,表達了地方政權對於中央政權統治的認同,體現"大一統文明之治",歌頌並屬於萬方(邦)來(展)賀的禮儀。

  • 标签: 元旦 朝賀 朝貢 表箋
  • 简介:西漢成帝、哀帝時成立的"三公制",包含相輔相成的兩個層面:本爲外朝領袖的丞相、御史大夫進入内朝,分擔此前爲大司馬所壟斷的内輔之任;大司馬也擺脱了加官身份,正式參與外朝事務。王莽輔政後改設"四輔三公制",成哀時兼任内外的三公(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被外朝化,内朝的輔政之任由新設的四輔(太師、太傅、太保、少傅)共同承擔。新莽王朝建立後設置的"十一公制",是輔政時體制的進一步發展。從成哀時到新莽王朝,儘管大司馬一官經歷了從内朝官到外朝官的斷裂,但就在皇帝側近設置複數輔政大臣和士人群體進入内省空間這兩點而言,整體趨勢是連續向前的。然而這一成果並未被東漢的"三公制"所繼承。

  • 标签: 三公制 四辅 大司馬 内朝 新莽
  • 简介:北宋前期,三司通過審覈勘驗帳薄、請受曆、文旁等財務文書所載信息,實現對京師倉庫場務錢物出納的監管,是謂"薄書會"之職。其形式主要有二:一爲庫藏錢物支給官吏軍兵等人員,二爲官司間的錢物出納。二者運作模式存在相似之處,三司多須參與事前支撥審批,事後文帳勾銷,以保障京師錢物出納的真實、合法、準確性;惟前者涉及人員身份驗證等問題,相關財務憑證、審覈流程更爲複雜。"薄書會"作爲三司日常行政的重要内容,不但是監管錢物收支的基本方式,也是三司"總國計"得以實現的基礎與保障。

  • 标签: 北宋 三司 審覈 財務憑證 文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