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当年,恩格斯在论述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所作的变革时,曾经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及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

  • 标签: 过程论 创新 黑格尔辩证法 集合体 马克思 恩格斯
  • 简介:同学们好!很高兴有机会来这里和大家谈天说地.按联合国制定的标准,我已经是一个老年人了,但是由于我经常和年轻人在一起,而且年轻的同学们不断地向我提出新问题,促使我去思考,所以我的心灵也就变得年轻了,不觉得自己老了.不仅如此,我觉得比起你们来我还有长处.你们已经18岁、19岁了,已经成年了,这意味着你们将进入社会,所以你们必须要有担当,要有责任,但同时你们也受限定.

  • 标签: 心灵境界 生命成长 联合国 老年人 年轻人 同学
  • 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祁(今属山西),其父处廉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博学多艺,以诗乐书画俱妙独步唐代,他'诗人妙品上上',画'参于造化,绝迹天机',又'工草隶,闲音律',被后世推嘉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最杰出的代表、中国文人画的开山祖师。他还是中国佛教史上颇具影响的高德居士,生前就享有。当代诗匠,又精禅理'的雅誉,身后更荣膺'诗佛'的美名。前人评论王维诗歌,每每以空境、禅境相标目,这自然不无道理,但如单论空禅,就未免以偏概全了。需知,空禅只是他以佛心观世时的彻悟,

  • 标签: 王维诗歌 盛唐山水田园诗 中国佛教史 诗佛 中国文人画 三重
  • 简介:由他主持、直接参与和挖掘整理出的传统工艺共50余项,许多工艺他参与定名,像朱金木雕、泥金彩漆、骨木镶嵌、金银彩秀等。如今,以上四项中的朱金漆木雕和骨木镶嵌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两项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波市 挖掘整理 传统工艺 工艺美术厂 佛像艺术
  • 简介:我今天是讲人生的境界问题.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是有一些原因的.根本原因是人作为一种有意识的动物,本身具有一种对于宇宙人生进行感知、思考、觉悟的能力.由于这种能力的不同,人们就会展现出种种对于宇宙人生的觉知的境界的差异.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些差异会带来生活品质的不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差异,并进一步带来社会和谐程度的高低和差异.

  • 标签: 自然 自私 无我 生命 大我 生活品质
  • 简介:初识龚书铎同志是1978年在人民出版社召开的一次讨论近代史会议上,当时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科研处任职。此后,在中华书局李侃同志办公室与他多次相遇,成为熟人,但谈不上深交。1979年5月,在南京召开太平天国学术讨论会期间,得到他不少的指点,但真正合作共事是1981年夏天,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评选论文,从此以后,交往日多,

  • 标签: 国际学术讨论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 脾气 学问 人民出版社 中华书局
  • 简介:<正>众所周知,《老子》虽极富哲学思辩之“吊诡”,却又极重其“道”之能有所用,道德经五千言,强半在说治天下的方略大计。可知,道家学派在初兴之际,是和儒家学派一样积极入世的。当然,入世者亦将有如何入世的区别,而在学界不少人的心目中,《老子》所表述的政治思想,只是冰冷理性的体现,绝无温情仁爱的道德情感可言。于是,一种颇觉简单的结论便自然出现:道家初祖的治世术,是以客观的法则规律为依据的,不像儒家之创始者那样执着于亲情仁义的社会规范。这种结论宜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因为《老子》之中确乎有着“天地不仁”“圣人不仁”之类的论说,而且又明确说过“治国如用兵”的话,用兵打仗,你死我活,当时似乎还没有不许虐待俘虏的约法,既然如此,政治不就和战争一样是残酷无情的吗?初看去,这一切都来得振振有词,不容置疑。不过,倘若本着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原则

  • 标签: 《老子》 道德政治 圣人 儒学 道德情感 道德理想
  • 简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标志着党对执政理念的认识迭到一个新境界,体现着党对人类文明中关于社会和谐思想的清醒认识,体现着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着党对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信心。

  • 标签: 和谐社会 执政理念 党内和谐
  • 简介:  一  必须申明:文化与道德的关系极为密切,一定的道德是一定的文化的产物.文化有两重含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都是文化,这是个广义的概念.文化的另一含义是专指一个人所曾受到过的教育的程度,也就是所谓的学历吧.题目上所标明的文化,实际上用的是文化的狭义概念,简单地说,也就是"学历拯救不了道德".……

  • 标签: 不了道德 拯救不了 文化拯救
  • 简介:由于中国人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信念都指向孔子,所以,一般人都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孔子并不认为单一的道德可以解决社会问题,他更不认为对人做严格的道德要求就可以改变人的品行。

  • 标签: 道德主义 孔子 不道德 道德水准 基本价值观 恐怖主义
  • 简介:制度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和社会秩序赖以维系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制度史研究一直是史学研究的重点,这在中国传统的史学研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然而毋庸讳言,既有的制度史研究常常陷入了纯制度研究的窠臼.由于“制度的形成及运行本身是一动态的历史过程”,所以,纯制度研究不仅不利于深刻认识和客观公正地评判一种制度,也难以提出较具建设性的意见.如何将鲜活的实践纳入到制度史研究中去,遂成为了制度史研究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学者甚至提出了“‘活’已经成为衡量制度史研究是否具有价值的重要标准”的论点.令人欣喜的是,房列曙教授新著《中国近现代文官制度》(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就较好地示范了如何书写“活”的制度史.

  • 标签: 文官制度 中国近现代 制度史 评介 史学研究 制度研究
  • 简介: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建设的好坏,体现着一个国家民众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亡盛衰。龙岩市历来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及市民思想道德教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陆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五讲四美三热爱”、“以德育人、依法治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五大创建”及“市民十个一”、“迎接新世纪,告别不文明行为”等活动,

  • 标签: 道德教育 公民素质 公民道德建设 精神状态 思想文化 价值观念
  • 简介:道德根文化从三方面阐述。一是从发生的时间来讲。中华文化是一个大系统,既有传统文化,也包含着现代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源头上,是一部道德文化而不是单纯的儒学文化,道德文化的历史远远早于儒学文化数千年。以2500年前左右

  • 标签: 道德文化 中华民族 儒学文化 传统道德 传统文化 古希腊文化
  • 简介:<正>要重新理解和翻译像《道德经》这种已经常常传用并被译成了许多种语言的著作,乃是一种需要一定证据的难以办到之事情,因此我们就把L’·D·贝尔纳教授那句朴实无华而富有意义的话放在本书的开头当作解释:“在有所发现中的最大困难,不是在于进行那些必要的观察,而是在于观察理解中要摆脱传统的观念”(《历史中的科学》,柏林1967年版,第38页)。《道德经》对于每个认真研究它的人来说就是一种发现。作者采用的那些概念显然都是可作多种解释的;作者本身几乎也是不知道的;在整部著作里就没有—“些专有名词和其他任何说明能使一种时间编排成为可能,因此该著作编写的时代就只能按照文体标准(但是原稿和构想就不一定非在同一时期不可)近似地确定在某某“世纪”,也即确定在公元前第三世纪、第四世纪或第五世纪。这些客观困难还要包括翻译者在某种程度上要依赖于汉语注释家,而汉语注释家本身又跟他们时代的神秘主义宗教思潮、儒学思潮、新儒学思潮、法家思潮和其他流派有着明显觉察得到的依赖关系,因此就会有意无意地歪曲或纂改《道德经》学说的思想内容。

  • 标签: 《道德经》 部落 宇宙起源学 宗教礼仪 献祭 有魔力
  • 简介:"仙人掌"精神最显著的品格和特征是耐炎热、耐干旱、耐瘠贫和生命力强,即"三耐一强"精神。地方志工作者发扬"仙人掌"精神就是要体现一丝不苟,爱岗敬业精神;锲而不舍,淡泊名利精神;开拓进取,甘于奉献精神。这种精神也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并通过实践得以确证和实现,渐次达到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三重境界

  • 标签: “仙人掌”精神 三重境界 意义构建
  • 简介: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紧密结合,法治与德治并重,是我国社会经济步人新的发展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法制,同时又依傍道德。经济是道德的基础,经济环境是道德建设的条件,而道德建设对于经济健康发展也有巨大的影响。所有道德行为都是一种价值判断与选择,或多或少都是以约束个人、局部的欲求为代价来实现的。在经济领域中,道德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从长远利益上造成'有德则有财'的效果。一个经济

  • 标签: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道德研究 以法治国 法治与德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