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东汉张陵在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创立天师道后,相继在巴蜀、汉中、关中设置了二十四治。其设在成都市及郊县者,计有玉局治(成都市)、鹤鸣治(大邑县)、阳平治、漓沅治、葛璝治(三治在彭州市)、真多治、昌利治(二治在金堂县)、主簿治(蒲江县)、稠梗治、平罔治、本竹治、平治(四治在新津县)十二治,占二十四治的1/2。

  • 标签: 平盖治法地 历史考证 成都市 考古工作 地方志
  • 简介:<正>“曹”(或叫“跳曹”,一说“咒乌”)和“十二相”(或叫“跳十二相”,一说“咒偶”,也有按白马语直译为“挫喔”),都是我省境内白马藏族一种民俗祭祀舞蹈,也是一种非常有民族特色的木制面具艺术。虽然、曹与十二相都是白马藏族的民族习俗,是在春节及春耕、秋收后的祭祀舞蹈,有着浓厚的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的色彩,(?)象特征,跳演时不同的习俗与身式,它们不是一种舞蹈和面具艺术,而是属于不同的两种民俗舞蹈和民俗活动。

  • 标签: 十二相 白马藏族 山寨 面具艺术 马人 祭祀舞
  • 简介:本文对新砦遗址出土的残器纹饰的复原,其结果与台北故宫所藏鹰纹圭上的高羽冠神像非常相似.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探讨二里头文化铜牌饰乃至商周青铜器较常见的"高羽冠饕餮纹"的渊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 标签: 纹饰 二里头文化 饕餮纹 出土 商周青铜器 浅议
  • 简介:乌兰陶勒汉墓墓地,位于内蒙伊克昭盟杭锦旗锡尼镇东北约8公里处的一座孤立的山包周围,该山包下部均为红色胶土,故名乌兰陶勒(蒙语意为红色的山头)。山包相对高度约20米,四周沙化严重。在墓地的西北方向哈劳柴登有一座西汉武帝至王莽时所建的古城,东侧有一由南而北的陶来沟河,经墓地东侧向北流去(图一)。

  • 标签: 汉墓 发掘报告 乌兰陶勒盖 底径 西汉武帝 弦纹
  • 简介:福泉山遗址出土的良渚文化高柄罐造型精美,每一部分都富有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设计反映了良渚文化先民的“尚中”思想,体现了良渚文化时期“黄金分割”的概念。

  • 标签: 良渚文化 高柄盖罐 尚中思想 黄金分割
  • 简介:内蒙杭锦旗乌兰陶勒汉代墓葬,其骨骼遗存保存较差,尤其是头骨,现就已收集的材料鉴定如下。一、材料根据现有头骨、牙齿及骨盆材料,可确认男性个体5个,女性个体4个。男性5个出自M4、M7、M6、M3及M11。M4个体属于20岁左右。M6个体年龄

  • 标签: 乌兰陶勒盖 汉代墓葬 女性个体 鉴定报告 人骨 汉墓
  • 简介:  20世纪50年代的考古调查中,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镇盆瓦窑遗址发现过三段式纹饰布局筒形罐,口沿下为平行细条附加堆纹,其下是半重环附加堆纹,主体纹饰是平行压划纹.……

  • 标签: 文化初论 西梁文化
  • 简介:南阳博物馆征集的应国铜器及晚商铜觚徐俊英河南南阳市博物馆馆藏的青铜器中,有1件带铭的“应国”铜器及1件带铭的晚商铜觚,这2件铜器均系在南阳废旧公司仓库拣选征集。现介绍如下。“应国”铜器:呈圆形,盖顶微弧,顶端有一镂孔式圆形捉手,捉手上饰陶纹一周...

  • 标签: 博物馆 河南南阳市 晚商 青铜器 《说文》 《尔雅·释器》
  • 简介:带村墓地是近年来周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发掘者认为,该墓地为芮国墓地,年代从西周晚期一直沿用到了春秋早期。笔者综合目前已经发表的材料,认为该墓地并未见到西周晚期的遗存,已经发掘和公布的材料,年代均集中在春秋早期偏早阶段;而且仅有南区的带墓道的大墓与芮国相关,从出土遗物来看,北区大墓与芮国没有直接的联系。南区大墓中,M27组是芮桓公和两位夫人的墓葬,是芮伯万返回芮国之后,其父母芮桓公和芮姜被驱逐到带村一带的结果,M28墓主是芮桓公到达带村之后,新立的下一代国君;而北区发现的大墓性质复杂,与南区大型墓葬关系不明。

  • 标签: 梁带村墓地 年代 性质
  • 简介:额济纳旗砾石沙墓葬,西北距额济纳旗府所在地达来呼布镇31.3公里,东北距绿城遗址1.4公里(图一)。2006年4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调查额济纳旗额日古哈拉遗址时,对这座大墓进行了抢救性清

  • 标签: 墓葬清理 沙梁墓葬 清理简报
  • 简介:1972年夏,本人受宁县文化馆之邀及当时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的指派,协助宁县文化馆对宁县高汉墓进行清理。其后对西峰南佐汉墓、正宁湫头西候郎汉墓、正宁永和龙安东汉墓、正宁罗川武王庄唐墓进行抢救性清理。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许多文物遭到破坏。例如,西峰彭原宋代砖塔被拆除;肖金宋代砖塔也遭到一定损失。四面栏杆和窗棂被打掉:庆阳普照寺大殿建筑昂嘴被锯掉;正宁罗川赵氏牌坊被涂抹或胡刻乱划。

  • 标签: 东汉墓 宁县 清理 甘肃省博物馆 文化馆 文物
  • 简介:在祖国广袤的地理版图上在陇原大地沟壑纵横的山川里在中国革命的发展征程中在巍峨的子午岭腹地中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出身士族,自幼好学多识,博通众学,享誉于时。好文学,精书法、乐律、围棋。曾创制准音器等乐器,撰有儒、道、佛、文学等多种著作。

  • 标签: 南朝 五铢钱 萧衍 梁武帝 古钱币
  • 简介:为配合内蒙古兴托(兴和——托县)运煤重载高速公路凉城段的基本建设工作,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7年4月至6月,对位于凉城县的古城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工作。古城遗址位于凉城县厢黄地乡半坡村西部丘陵之上,东北距凉城县城约10公里,遗址东部进入半坡村内,西北距古城村约500米(图一)。

  • 标签: 凉城县古城 发掘简报 古城梁
  • 简介:1998年春夏之际,山西省博物馆清理库房时,发现了一本清末山西学子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日记本,除封面和封底不存外,基本完好.日记内容记述了主人在1908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期间生活、学习和交友的情况,是我们了解和考证这段历史史实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就日记本本身来说,它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近现代文物.

  • 标签: 黄国梁 日本 士官学校 留学日记 文献资料
  • 简介:钱币铸造遗存在20世纪有多次发现,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三次.即民国24年(1935)冬,在南京通济门草场圩因修筑铁路取土,出土了大量萧钱范.1997年、1998年又分别在南京东八府塘西井巷和镇江医政路金田工地发现两处萧钱币铸造遗存,并出土了大批萧钱范、相关铸造遗物和一些钱币等①②③.南京、镇江两地发现的数处萧铸钱遗存,为研究萧时期钱币铸造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大约到了六朝初期,我国的传统钱币铸造工艺再次发生巨大变革.即从西汉、新莽、东汉以来的单面型腔叠铸工艺过渡到了双面型腔叠铸工艺.这些深刻变革历经孙吴、刘宋时期的探索、发展,直到萧时期完全成熟.在钱范的形制、钱腔的布局与浇铸系统的设置、钱范材料的选取和处理、钱范的厚度等方面均有所改革和突破,显示出此时的钱币叠铸工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④.萧钱范充分体现了尽可能提高铸钱生产效率的思想,它以其高超的技术思想和工艺技巧,将中国传统范铸工艺水平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同时,萧钱币的双面型腔叠铸工艺也可能是范铸法向母钱法过渡的中间产物.因而引起钱币学和铸造史界的广泛兴趣.

  • 标签: 萧梁铸钱遗址 铸造工艺 古钱币 历史文化
  • 简介:近年来,宝鸡石鼓山墓葬连续发现大规模西周早期青铜器1,这些青铜器多有浮雕很强的平面装饰以及外突程度很大的立体造型,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类似突出装饰的青铜器,在邻近石鼓山的宝鸡茹家庄和竹园沟墓葬也较为多见。同样是在这一地区,1929年在戴家湾因为盗掘出土的青铜器,也具有类似特征2。在上述地点那些外突造型青铜器中,腹壁两侧伸出长者,是装饰浮雕化的极致之作。

  • 标签: 石鼓山 外突 方彝 西周早期 扉棱 商周
  • 简介:<正>巴蜀文化的地方特点相当强烈,特别是古蜀文化,它是独立于中原文化之外的四川盆地的特有文化。在四川地区战国时期出土的器物上,常见一些图形符号,一般称“巴蜀符号”或“巴蜀图语”。其形态特征与常见的纹饰不同,与汉字(甲骨文、金文)也没有什么联系。《蜀王本纪》说蜀之古代,“时人萌椎髻左衽,不晓文字”。今人也说,“早期的蜀文化遗物中并没有发现古蜀文字的遗迹”。

  • 标签: 战国墓 四川盆地 文字 古蜀文化 甲骨文 战国时期
  • 简介:《白银区志·大事记·附录》(以下简称白银区志)曰:“咸和四年,鲜卑族一支乞伏司繁率族人,自麦田迁于度坚山(今武川乡宋家),筑度坚城”。“义熙五年,乞伏乾归率众二万,自袍罕迁于度坚山,同年于度坚城称秦王。七年置秦兴郡”。初读后乍感新颖,这一成果,似乎填补了1600多年来。西秦都城度坚山在今何地的空白。然而详阅《资治通鉴》、《皋兰县志》等资料,经过深思考辩,我们认为论证根据不足.特提出以下几点质疑.

  • 标签: 都城 《资治通鉴》 白银区 大事记 鲜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