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古代影印技术还未发明时,对钱袋传下来的法书、名画,想要留一个副本,最早只有用透明的蜡纸罩在原件上,映着窗户外的阳光,仔细钩摹。这种办法,叫做“向榻”。向,指映着阳光,榻,指照样描摹。“向”(繁体字为“衢”)曾被人误写为“响”(繁体宇为“馨”),“榻”,后来通用“拓”。又因碑帖多是刻在石头上的字,对碑帖的捶拓本多用“拓”,蜡纸钩摹的向榻本,则多用“榻”。这是后世的习惯用法,容易混淆,先作一些说明。

  • 标签: 价值 宋本 习惯用法 繁体字 “向” 阳光
  • 简介:<正>秀荣,女,莱州市莱州镇南关村人。莱州城乡,年节贴窗花,遇喜庆事贴喜花,风俗久远,至今繁盛。近城剪纸能手,每年腊月都制作大批窗花、喜花于腊月集上设摊出售,秀荣就是这批卖花人中的一员。她的作品大多是当地流行的成套窗花:四幅“窗角”,一幅“窗心”,配合若干“小花”。内容多为鸟、鱼、花卉、吉祥图案。所作双鱼喜花,大方洒脱,喜气洋洋又清丽脱俗。1990年春节前她在莱州大集上设摊,作品有100多种,几乎件件精致,没有粗制之作。她所剪的“小花”,有许多传统作品。“千本莲”剪五个活泼儿童共生一藕,各擎

  • 标签: 莱州市 窗花 吉祥图案 传统作品 能手 民间剪纸
  • 简介:我国古代,地下墓葬多是地上居室生活的反映,即所谓"事死如事生"。因此,借助于部分墓葬资料,也可探究古代居民日常生活的相关内容。本文以部分考古出土宋代墓葬材料为基础,通过其墓壁装饰内容,探究其所反映的宋代社会厅堂陈设、内寝陈设、书房陈设以及兵器架陈设四个方面的日常家庭陈设风尚。虽然只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但是我们可以管中窥豹、补史之缺。

  • 标签: 宋墓 装饰 家庭陈设 起居方式
  • 简介:时期衍生出大量有关钱镠的传说并逐渐形成一个传说群,记载于各类文献之中,其传说内容涉及钱镠的生平、创业、为官、暴虐等方面。北宋是钱镠传说的发展时期。北宋前期出现的大多是有关钱镠的巫鬼异象传说,北宋后期钱镠传说开始趋向民俗化。南宋则是钱镠传说体系的成熟时期,此时钱镠传说体系完整,出现了有关钱镠的传说群,其传说内容、形式进一步趋于世俗化、传奇化,与民众生活越发贴近,同时一个以杭州为中心的传说圈逐渐形成。文献记载中的钱镠传说呈双线发展,钱镠传说的产生和流变与相关历史事实、现实社会状况、民众心理有重要的关系。

  • 标签: 两宋时期 钱镠传说 流变
  • 简介:本文介绍了祖陵石刻的保存现状,以及对残损石刻的修复、加固、保护方法,并对祖陵石刻的风化原因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明祖陵石刻 加固 保护
  • 简介:周兆,男,1935年生,河北省蔚县南张庄人.蔚县剪纸因为风格独特,现在影响及于国内外,而蔚县剪纸的根就在南张庄.20世纪50年代初,当周兆明年少时,蔚县剪纸只有城里南关四家,南张庄四家.南张庄的四家是王老赏、周赐、周摇、李全,这四家,或者无后,或者后人不再剪纸,如今继承父业成为著名剪纸艺人的,只有周赐的儿子一位,这就是本文介绍的周兆.周兆明年幼时,有一天到王老赏家里去,见王老赏在院里,静静地坐在一条板凳上,有人正为他画像,周兆他们觉得好玩,站在一边,一直看到画完,大家都觉得画得很像.

  • 标签: 民间剪纸 艺人 独特 风格 继承 李全
  • 简介:<正>韩蕲王神道碑位于苏州吴县灵岩山之西南麓.碑通高8.26米(其中碑座——龟趺高1.70、碑身高5.46、碑额高1.10米),宽2.12、厚0.30米.碑首“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10个大字为孝宗御书,字径0.30米,中刻“选德殿书”(选德殿,宫内殿名,这里借指孝宗——笔者按)四小字,并刻印一方.碑文由南宋参知政事、右丞相赵雄奉敕撰,共13900余字,分88行,行150

  • 标签: 韩世忠 神道碑 灵岩山 秦桧 岳飞 元勋
  • 简介: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诗云:"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春光处处迟.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郎祠."()这是他"去官十载"(乾隆28年4月)时所作的诗,是对在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任知县时的回忆.诗中的"鸳鸯庙"和"柳郎祠",极有可能就位于现在的潍坊市寒亭区河滩镇家双庙村.据载:"(家双庙村)元代称仇庄,自龙王庙、平王庙建成后称双庙,后宋人旺,改称今名."家双庙村是个约有1300人左右的自然村,村里大部分人家姓宋,只有一个家族姓张,就是我们家,现有21口人.这篇调查报告所采用的口碑资料主要来自我的父亲,以及我爷爷的弟弟即我的二爷爷,我父亲的四哥即我的四大爷,还有80岁的村民李淑云(女).父亲所提供的资料中有一部分是他所亲见亲历的,还有一些是他听老一辈人说的.对于本村的民俗事象,我们家无疑最有发言权,因为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我们家都是住在龙王庙西侧的道房里,负责管理这些庙宇的.庙里奉行道教,过去是由这里的道士管理.据家谱记载,清朝咸丰末年以前我们家族的姓氏已无从考究,斯时迁来此地,随原住于此的道教师傅改为张姓,成为这里的道士,从而对本村的主要民俗事象有着较多的了解.

  • 标签: 宋家双庙村 龙王庙 “海眼” 民俗研究 中国 山东
  • 简介:南京鸡鸣寺现存明代弘治年间的碑刻《重修鸡鸣禅寺记》,是有关明代前中期鸡鸣寺历史的重要史料,早在明代后期修撰《金陵梵刹志》时已经得到重视。通过碑文的完整公布,并查询、分析其中涉及的撰文等人的基本情况、明代洪武年间创建和弘治年间重修的历史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这一碑刻的价值。

  • 标签: 明代 鸡鸣寺 《重修鸡鸣禅寺记》 王俱《金陵梵刹志》
  • 简介:张正,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顾问、教授,楚文化史研究专家.编、著过《楚文化史》、《契丹史略》、《楚文化志》《楚史论丛》(初集)、《楚学论丛》等多部著作,并撰写历史学、民族学等方面的论文、调查报告、译著等50余篇.最近,本刊特约江苏镇江博物馆考古学者刘建国同志借与张先生同时参加学术会议之机,向张先生就楚文化研究的若干问题作了专访.现将专访稿发表于下.

  • 标签: 楚文化 文化史 长江流域 古代文化 人类学上 事象
  • 简介:唐宋时期的扬州,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座繁华的商业都市和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宝应地处江淮之间,位于北方通向扬州的运河线上。由于漕船穿梭来往和外国使者、商人纷纷沿运北上,使宝应这座小城日益繁荣。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宝应县城中心发现了两处重要的北宋时期的墓群,其中出土了大量珍贵的瓷器,特别是出土的二十多件具有耀州窑和临汝窑风格的青釉瓷器,造型丰富,器物完整,质量上乘。

  • 标签: 宝应县 宋朝 墓葬 青瓷 中国 工艺美术
  • 简介:近日,老朋友曹保先生送来他刚刚出版的新书,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24开本,国际标准版本,装帧精美,图文并茂,设计考究,尤其有关云德先生的剪纸,构思精巧,造型准确,古朴大气.书放到手里沉甸甸的,感到格外惊喜.曹保是中国民俗学领域高产作家,每年都有几部书问世,这一部是我早就巴望的.于是连夜捧读,不忍释卷.

  • 标签: 渔猎 部落 人类学 风景 世界 中国民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