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微分求积法(DQM)是1种求解微分方程初(边)值问题数值方法,通常以较小计算工作量即可获得较高数值精度。这种方法应用于工程领域时多用来解决梁、板等结构静力分析或结构特征值分析等问题,即对边值问题微分方程求解。结构动力分析属于初值问题,荷载和结构反应都具有特殊性,直接套用DQM求解边值问题并不能获得问题解。本文尝试利用微分求积原理建立求解结构动力反应具体方法。借鉴单元法思想,将荷载持时划分为若干个时步,在每个时步内对动态荷载和结构反应进行离散,然后用DQM对时步逐个进行求解,得到体系在整个时域内反应过程。通过对3种不同自振周期线弹性单自由度体系在不同频率简谐激励下反应计算,阐释了本文方法可行性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特点,通过数值试验确定了时步内相对较优节点数,并为时步长度选取提供了建议。

  • 标签: 结构 动力分析 微分求积法 初值问题 参数选择
  • 简介:目前,底部剪力法是各国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基本方法,应用该方法时需要使用各自国家抗震设计反应谱。本文汇总了、美、欧抗震设计规范反应谱和底部剪力法,在相同重现期和场地条件基础上,对比了不同烈度下3本规范反应谱异同,并通过算例对比了分别采用3本规范底部剪力法算出不同设防烈度下同一结构底部地震剪力和层间地震剪力。对比结果表明,3本规范反应谱和底部剪力法在本质上是相同,只在表达形式和参数设置上存在差异。

  • 标签: 抗震设计规范 反应谱 底部剪力法 地震作用
  • 简介:随机有限断层法作为半经验半理论地震动合成方法,综合考虑了震源、传播路径以及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影响,可在工程关注频率范围内模拟地震动时程,为实现较大区域地震动模拟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本文系统阐述了随机有限断层法基本原理、静力学拐角频率模型及动拐角频率模型发展;分析了主要模型参数(断层尺度、破裂速度、剪切波速及应力降)、Kappa因子和介质品质因子取值原则,并结合中国大陆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取值范围;最后讨论了现有模拟方法在考虑参数取值、子断层划分和子断层之间相互作用等方面的不足以及能量处理方式上缺陷,明确了随机有限断层法发展方向。

  • 标签: 地震动模拟 随机有限断层法 应力降 Kappa因子 品质因子
  • 简介:通过总结台站水准测量过程中影响测站高差常见因素及影响测线高差常见环境因素,绘制安丘地震台台站水准各测站高差在不同时期曲线图,分析各测站在不同时期内变化规律;并通过计算各测站高差与整条测线高差相关系数,来分析探讨各测站高差与测线高差之间关系,为将来落实异常时提供参考,也有利于研究观测场地沉降变化。

  • 标签: 安丘地震台 台站水准 测站高差
  • 简介:目前国内外对目标层埋深仅有几十米(甚至十几米)超浅层地震勘探经验不多,理论研究也不够深入。本文从城市活断层探测角度出发,利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及数学等学科相关理论和方法,探讨超浅层地震勘探在青岛复杂地质构造背景下取得有效探测结果前提条件,并对青岛市主要活断层典型剖面进行重点研究,力求在城市活断层超浅层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等方面有所进展,为青岛及类似地质构造背景地区开展活动断层超浅层地震探测提供参考。研究表明超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可以获取深度仅有十几米地层反射信号,且大部分反射剖面都可较清楚地揭示出超浅部断层位置和断层特征。

  • 标签: 超浅层地震勘探 观测系统 王哥庄断裂 F-K滤波
  • 简介:深基坑工程涉及土质条件及地下水条件复杂多变,基坑尺寸及支护形式繁多,众多不利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深基坑工程在开挖过程中产生变形值难以预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辽宁地区某深基坑工程实例进行数值模拟,围绕工程实例放坡结合桩锚支护挡墙在地铁隧道影响下结构水平位移,支护挡墙外侧不同距离处土体深层水平位移以及地铁隧道在开挖过程结构位移等变化规律展开研究工作。

  • 标签: 深基坑工程 地铁隧道 水平位移 空间效应
  • 简介:本文介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TECDOC-1347推荐使用适用于不同地震烈度、不同场地类型设计地震反应谱。通过与RG1.60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设计反应谱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TECDOC-1347推荐研究堆设计反应谱特点。

  • 标签: 研究堆 设计地震反应谱 对比分析 地震动输入
  • 简介:b值是研究地震活动重要指标,其广泛应用于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预测研究之中,与实际资料完整性、样本量大小、计算方法等因素有着重要关系。常见b值计算方法有最小二乘法和最大似然法,样本量大小对这2种方法影响很大。本文利用蒙特卡罗模拟地震目录和汾渭地震带实际目录作为样本,从中抽取不同大小样本量进行计算,研究不同样本量下这2种方法计算得到b值与设定值或真实值之间差别。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需要最低样本量为1000,最大似然法为200;当样本量达不到要求时,计算出b值是不可靠;由于对样本量要求不同,前者适用于计算区域整体b值,而后者在研究某区域b值在时间轴上变化方面更有优势。本研究为确定2种b值计算方法对样本量最低要求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B值 最小二乘法 最大似然法 样本量大小
  • 简介:在现有的日常地震演练过程,与应急救援密切相关地震余震信息产品较为缺乏,直接影响发震构造判断以及影响场修正等关键环节。本文从计算机系统提供均匀分布随机数出发,运用反函数法模拟生成余震序列,并进行系统检验,证实该方法产生余震序列满足G-R频次关系。模拟生成余震震级数据既有助于增强地震应急救援演练现实性,也有助于丰富地震应急宣传产品,提升地震部门履职能力。

  • 标签: 地震序列 G-R关系 余震震级模拟 反函数法 随机数
  • 简介:本文总结了射阳MS4.4地震前新沂台地电阻率、短水准资料变化,认为:(1)在震前,新沂台地电阻率、短水准资料存在较为明显地震异常;(2)前兆异常变化与预测地震发震时刻、震级对应性较强。通过数据跟踪,认为造成预测地点错误主要原因,是震前对地电阻率对比分析结果认识不足以及对新沂台地电阻率N45°E向资料变化认识不足或错误。如能再结合测震学参数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地点可能更为准确。

  • 标签: 射阳地震 地电阻率 短水准 震群活动 异常特征
  • 简介:在地震灾情快速评估,基于空间分布高精度房屋和人口数据是最重要两组数据,其直接决定着灾情快速评估结果准确性以及现场重点救援目标指向。然而,高精度房屋数据获取一直是一个难题,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制约,至今缺少好解决途径,这也是导致当前灾情快速评估准确性不高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相结合,构建较高精度房屋基础信息,更好地反映房屋和人口实际分布情况,为提高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精度和准确性奠定必要基础。

  • 标签: 居民地 遥感 房屋 人口
  • 简介:本文初步分析了近断层速度脉冲成因和特点,主要包括方向性效应与滑冲效应,并通过中国台湾集集地震脉冲记录,分析了断层破裂方向和位移大小等震源参数对脉冲强度影响。此外,基于有限移动源理论,说明了断层辐射与速度脉冲分布关系,并探讨了利用运动学震源模型研究近断层地震动对速度脉冲影响技术路线;评述了7种典型等效速度脉冲模型,建议进一步研究等效速度脉冲函数与震源机制之间关系。最后,简述了不同类型断层引起速度脉冲差异,并推测了产生脉冲型地震动下限条件,同时展望该研究在地震预警方面的可能性。

  • 标签: 震源机制 近断层速度脉冲 等效脉冲模型 运动学震源模型 地震动模拟
  • 简介:选取湟源地震台模拟水氡2014~2016年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降雨后氡值出现短期低值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对氡值与降雨量、取水口流量、取样水温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湟源地震台水氡观测值受降雨影响较大。

  • 标签: 水氡观测 降雨 湟源地震台
  • 简介:河西务断裂为河西务构造带东缘断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向北延伸与廊固凹陷内横向断层(桐柏断裂)小角度相接,向南延伸与牛东断裂相接,为廊固凹陷与武清凹陷分界断裂,隐伏于冀中凹陷覆盖层之下。本文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结合年代样品测试,对河西务断裂活动性和滑动速率进行了综合研究,揭示断裂上断点埋深约150m或以浅,第四系底界面的垂直错距为20—45m,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晚更新世以来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03mm/a,更新世晚期以来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11mm/a。

  • 标签: 河西务断裂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探测 活动性
  • 简介:本文选取1座简支小箱梁桥,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有限元模型,选择与规范反应谱频谱特性一致实际地震记录作为输入进行时程反应分析,在墩、梁之间分别设置普通板式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和高阻尼橡胶支座,比较桥梁纵向和横向地震反应,分析铅芯橡胶支座和高阻尼橡胶支座减震效果,并从周期延长和能量耗散2方面分析减隔震支座减震性能。结果表明,2种减隔震支座均可有效起到减隔震作用,可以显著改善桥梁结构抗震性能。

  • 标签: 小箱梁桥 减隔震支座 地震反应 周期延长 耗能
  • 简介:Housner谱烈度及修正谱烈度作为基于加速度记录时程直接得到地震动强度参数,与建筑结构破坏及地震宏观烈度存在较高相关性,是可靠地震仪器烈度物理参数指标。然而,相对于地面加速度峰值、地面速度峰值等地震动峰值参数,三分量加速度记录对应谱烈度计算过程较为复杂,耗时相对较长,影响了利用谱烈度确定地震仪器烈度时效性。基于对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统计分析,本文提出了谱烈度快速近似算法,仅计算4个方向上谱烈度值,采用其中3点作圆即可获得水平面内谱烈度迹线近似最大值,使计算速度提高了45倍,且保持了谱烈度作为地震仪器烈度物理指标的精度。利用在汶川MS8.0地震等386次MS>3.0地震中获取2701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经可靠性检验,结果表明所提出Housner谱烈度快速近似算法计算误差在±4.5%以内,可以同时满足地震仪器烈度速报可靠性和时效性需求。

  • 标签: 强震动 仪器烈度 谱烈度 汶川地震 快速算法
  • 简介:本文首先介绍了利用六旋翼无人机倾斜摄影系统和动力三角翼倾斜摄影系统在云南鲁甸地震现场开展倾斜摄影数据采集、三维建模相关工作,利用建立三维模型,分别对灾区房屋震害、滑坡、滚石、堰塞湖地震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相关研究表明:倾斜摄影技术可以表现地震灾害场景和具体灾害特征,对遥感在地震灾情精细化分析及了解灾区建筑物布局、破坏程度和恢复重建建筑现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项工作是地震领域初次利用倾斜摄影技术开展相关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倾斜摄影新技术在地震灾害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工作具有很好借鉴作用。

  • 标签: 鲁甸地震 倾斜摄影 地震灾害
  • 简介:多次透射公式(MTF)物理概念简单,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时空解藕高精度波动数值模拟。然而,MTF与其它局部人工边界条件类似,存在数值模拟失稳问题,如高频振荡便是可能出现失稳现象。本文在分析MTF高频振荡失稳机理基础上,提出了在波动有限元数值模拟消除MTF高频振荡失稳一种措施,即在整个有限元数值模拟区内施加与应变速率成正比较小粘性阻尼;同时,讨论了这一稳定措施有效性及其对数值计算精度影响,并通过数值试验检验了这一稳定措施可行性。结果表明,消除高频振荡失稳措施行之有效,且只对波动有限元数值模拟无意义高频分量具有抑制作用,而对有意义较低频段内波动有限元数值模拟精度影响较小。

  • 标签: 单侧波 粘性阻尼 数值模拟 散射问题 波源问题
  • 简介:断层泥是研究活动断裂带运动性质和活动习性重要介质。以往,对断层泥研究主要借助偏光显微镜和低真空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到现象有限。借助高真空扫描电镜从纳微米尺度对断层泥进行更精细化研究,其方法是对野外断层泥进行定向原状样品采集,通过室内样品自然风干、微样制作、表面镀金和扫描电镜观察,从纳微米尺度研究a-b组构面和a-c组构面的各种变形现象。此方法可以帮助确定断层运动性质、断层滑动面的新老关系,并可鉴别粘滑过程与蠕滑过程;同时,还可以对工程场地中发现黏土滑动面进行鉴别,区分地震断层和非地震断层。

  • 标签: 活动断裂带 断层泥 纳微米构造 研究方法
  • 简介:近年来,地震作用下匝道桥表现出较高地震易损性。为建立匝道桥有效约束方式,以减小其地震损伤,本文基于汶川地震中连续梁桥约束方式调研结果,建立了4种不同匝道桥支座约束方式,并以石家庄石环线某匝道桥为例,对比分析了不同约束方式下匝道桥自振特性及地震响应。结果表明:板式橡胶支座具有一定剪切变形能力,可降低桥墩与支座组成体系刚度,有效分散了上部结构地震惯性力,保护了下部结构,但应注意其引起较大主梁位移;固定支座或墩梁固结形式会放大桥墩受力,增加下部结构损坏,不宜设置在高度较矮、刚度较大桥墩上;双层挡块和垫石凹槽分级限位支座具有较好限位能力,并可耗散部分地震能量。

  • 标签: 桥梁工程 约束方式 匝道桥 动力特性 抗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