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患者神经系统主要表现四肢麻木物力,深浅感觉丧失,肌力弱,肢体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首先考虑周围神经损害,结合临床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提示感觉神经受累明显重于运动神经,并有神经根受累。

  • 标签: 感觉神经元 分析 讨论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手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手术中,将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有效的鉴别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研究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在手术中的鉴别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的关系,详细阐述了在手术中鉴别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的意义,最后提出了鉴别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的方法。

  • 标签: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手术中 鉴别 前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与周围感觉神经之间受损的表现情况。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分析其运动神经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正中神经、交感神经的皮肤反应测定水平。结果100例患者中神经的综合反馈异常率为60%,下肢综合资产率为40%,异常情况随着病程的增加逐步增加。病程大于3年的糖尿病患者,双下肢神经异常率为40%。结论胫神经H状况的反射程度较高,周围神经病变较为敏感,总体下肢神经病变重于上肢的病变问题。

  • 标签: 糖尿病自主神经 病变 感觉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神经病(MMD)的神经肌电图特征。方法对15例运动神经病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对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巨大电位、运动单位数量减少检出率高,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大多属正常范围,少数稍减慢,可见末端潜伏期延长、复合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可在正常或低限。结论运动神经病的电生理显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肌电图(EMG)阳性率高,能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肌电图 神经电图 神经源性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从神经电生理、临床特点及基因三方面入手研究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Ia的基本特征。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5月~2022年4月收治的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Ia型患者20例,对选中患者进行电生理特征、肌电图、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等进行分析,对12例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结果:选中的20例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Ia型患者感觉神经均未出现反应,8例患者下肢运动神经未作出反应,12例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减缓迹象,患者肌电图收缩过程中运动电位时限基本相同。12例进行基因检测患者周围神经髓鞘蛋白22基因突变。结论: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Ia型患者电生理检测表现出神经性损害,同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缓,基因检测和肌电图可作为该疾病诊断的手段,有助于及早发现该疾病。

  • 标签: 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 电生理 基因 临床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运动神经病的诊断与鉴别。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根据中年以后隐匿起病,进行性加重,慢性进行性病程,表现上下运动神经受累,远端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震颤,伴腱反射亢进(或减退)、病理征等,无感觉障碍,典型神经原性肌电图改变,一般诊断不难。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下肢感觉神经病变的康复理疗效果与护理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糖尿病下肢感觉神经病变患者106例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进行康复理疗、护理指导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及血糖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各项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PPG、FPG以及HbAlc水平值皆优于对照组,差异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理疗及护理指导治疗糖尿病下肢感觉神经病变可降低患者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感觉神经病变 康复理疗 护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肌电图(EMG)检查应用于诊断运动神经病(MND)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36例运动神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的结果将其分为3组,A组8例为进行性延髓麻痹患者,B组12例为进行性脊肌萎缩患者,C组16例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肌电诱发电位仪测定并对比分析3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单纤维肌电电位仪选择性记录患者单个肌纤维动作电位并测定其颤抖值、阻滞以及纤维密度。结果本研究36例患者肌电图检查显示存在广泛性神经源性改变,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未见异常,其中11例神经末端潜伏期延长,12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单纤维肌电图检查结果提示,A、B、C三组患者颤抖值、阻滞比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早期应用肌电图检查能早期发现并诊断运动神经疾病,对于广泛性神经源性改变,神经肌电图检查敏感性较低,单纤维肌电图能清晰提示病情进展的程度,有助于临床早期正确诊断运动神经病,为早期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参考依据,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应广泛推广并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肌电图 运动神经元病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识别不同类型脊髓神经参与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我们采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鼠的脊髓片,进行形态观察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结果表明荧光标记神经为中小型中间神经,其胞体位于脊髓中央灰质第VII层、VIII层和中央管细胞群(X层),其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为-63.5±1.5mV,这些神经没有自发放电,但当一个去极化电流脉冲注入细胞可引起神经的兴奋,发放动作电位,并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发放动作电位的频率也增加,部分神经表现出L型钙通道电流,这有助于理解脊髓中间神经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

  • 标签: 绿色荧光蛋白 脊髓中间神经元 运动调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结合免疫球蛋白蛋白(BIP)对原代海马神经缺糖缺氧/恢复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首先建立原代海马神经OGD损伤模型,然后分别诱导和抑制BIP的表达,应用RT-PCR和免疫杂交印记(westernblot)鉴定10mM2-脱氧葡萄糖对BIP的诱导作用以及设计合成的BIPsiRNA封闭其表达作用,CCK8鉴定毒性。TUNEL法比较诱导及抑制BIP表达对OGD后神经凋亡率的影响。结果10mM2-DG孵育细胞24h后BIP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3倍以上,无细胞毒性。而设计合成的BIPsiRNA可以抑制BIP表达,RNAi后24h时BIP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显著下降,而HSP70的表达无影响。诱导BIP表达,使2hOGD后24h时细胞凋亡率降低。RNAi抑制BIP表达,使2hOGD后24h时细胞凋亡率升高。结论BIP具有保护缺血损伤神经、抵抗凋亡的作用。ERS是原代海马神经缺糖缺氧损伤的病理机制之一。

  • 标签: BIP,海马细胞,缺糖缺氧模型,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艾灸配合手法治疗及健康管理对潴留型神经性膀胱障碍的疗效。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艾灸加手法治疗及健康管理)。对照组10例(手法治疗及健康管理),进行疗效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3例。结论艾灸配合手法治疗及健康管理对潴留型神经性膀胱障碍的疗效更佳。

  • 标签: 艾灸 潴留 膀胱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内质网(Endoplasmicreticulum,ER)是加工蛋白质和储存钙的主要场所,对应激反应极为敏感。缺血对大脑是一个极为强烈的应激原,所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时扰乱了内质网稳态,使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在ER内蓄积,导致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reticulumstress,ERS)。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元 内质网应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5 (Cyclin-dependent kinase 5, CDK5)是否可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PPARγ)影响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以及神经凋亡。方法:将50只SPF级别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Control组、Model组、Model+sh-NC组、Model+sh-CDK5组、Model+sh-CDK5+GW9662组,每组10只。除Control组外,其余组大鼠麻醉后,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构建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Model+sh-NC组、Model+sh-CDK5组在构建模型之前24h,采用侧脑室立体定位经前囟法注射0.2mL的sh-NC对照慢病毒和sh-CDK5干扰慢病毒溶液,Model+sh-CDK5+GW9662组大鼠建模前注射sh-CDK5干扰慢病毒溶液,并在建模后立即尾静脉注射1mg·kg-1的PPARγ拮抗剂GW9662。建模24 h后分析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TTC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CDK5、PPARγ蛋白表达情况;ELISA检测炎症因子和生长因子表达;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86/Iba1、Arg1/Iba1阳性细胞率;TUNEL检测神经凋亡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面积增加(P

  • 标签: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脑梗死 神经损伤 神经元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运动神经患者气管切开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医院从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10例患有神经疾病的患者。本院均为患者提供精心的护理服务,即强化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环境管理、做好卫生管理、呼吸机管理、气道护理、并留取患者的痰样作标本培养。结果10例患者在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并给予精细化护理后,至今有8例患者存活,有2例患者因受其他并发症的影响,在分别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3个月和6个月后去世。结论对神经患者气管切开后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快速康复并显著提升其社会生存质量。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