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在混合痔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12例混合痔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6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疼痛状况有所缓解,护理满意度提升,与参照组对比,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混合痔患者,在其中给予中医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此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护理方案 混合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痔动脉结扎结合HCPT术治疗混合痔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混合痔患者中选择50例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25)接受痔动脉结扎治疗,观察组(n=25)接受痔动脉结扎结合HCPT术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各个阶段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痔动脉结扎结合HCPT术治疗混合痔临床应用效果突出,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痔动脉结扎 HCPT术 混合痔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中医护理在混合痔患者中的运用效果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 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112 例 混合痔 患者, 按照就诊时间, 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 组 56 例;参照组 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效果 。 结果: 经护理后,实验组疼痛状况有所缓解,护理满意度提升,与参照组对比 ,统计学具有意义( P<0.05 ) 。 结论: 对于混合痔患者,在其中给予中医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此 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护理方案 混合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探究 痔动脉结扎结合 HCPT术治疗混合痔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从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混合痔患者中选择 50 例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 n=25 )接受 痔动脉结扎治疗,观察组( n=25 )接 受 痔动脉结扎结合 HCPT术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各个阶段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 痔动脉结扎结合 HCPT术治疗混合痔临床应用效果突出,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痔动脉结扎 HCPT术 混合痔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混合痔术后不使用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按技术诊断标准诊断为混合痔的6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混合痔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349例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331例术前、术中、术后不使用抗生素治疗,术后使用中医特色替代治疗,并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创面出血、创面感染、肛门狭窄、瘢痕形成等情况。结论混合痔手术病人全程均不使用抗生素,而采取中医药特色治疗为主,配合创面局部换药治疗方法,不使用抗生素,而采用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用抗生素)比较,混合痔术后不使用抗生素治疗而采用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一样安全、有效,且无术后大出血、严重感染、肛门狭窄、瘢痕形成等并发症。从研究数据统计学分析得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出血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证明观察组术后出血率小于对照组,说明混合痔不使用抗生素治疗,而术后采用中医特色治疗方法更有利于预防术后创面出血,可以使痔手术患者在安全有效治疗的同时进一步合理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

  • 标签: 抗生素 混合痔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混合痔术后不使用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科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按技术诊断标准诊断为混合痔的6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混合痔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349例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331例术前、术中、术后不使用抗生素治疗,术后使用中医特色替代治疗,并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创面出血、创面感染、肛门狭窄、瘢痕形成等情况。结论 混合痔手术病人全程均不使用抗生素,而采取中医药特色治疗为主,配合创面局部换药治疗方法,不使用抗生素,而采用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用抗生素)比较,混合痔术后不使用抗生素治疗而采用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一样安全、有效,且无术后大出血、严重感染、肛门狭窄、瘢痕形成等并发症。从研究数据统计学分析得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出血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证明观察组术后出血率小于对照组,说明混合痔不使用抗生素治疗,而术后采用中医特色治疗方法更有利于预防术后创面出血,可以使痔手术患者在安全有效治疗的同时进一步合理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

  • 标签: 抗生素 混合痔 临床应用
  • 作者: 张美玲王继青邵秀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青岛市黄岛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一中心(青岛市黄岛区妇幼保健院) 山东青岛 266400)  【摘 要】目的:探讨混合笑气吸入联合氢溴酸高乌甲素在刮宫术中镇痛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需要清宫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混合笑气吸入联合氢溴酸高乌甲素组;B组:单纯吸入混合笑气组。相互对照,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A组的镇痛效果显著强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混合笑气吸入联合氢溴酸高乌甲素的镇痛效果明显强于单纯吸入混合笑气。而且具有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开展。  【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将在笔者所在科行PPH术治疗的65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PH术治疗混合痔,配合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以健康的心态回归社会。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混合痔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SPOC为高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互联网+学习模式,《医学影像设备学》是一门交叉型、应用型课程,涉及电子学、物理学和成像原理,学习内容抽象,艰涩难学,基于现代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改革,充分发挥SPOC课程的优势,把握好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充分调动学习兴趣,建立系统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互助学习的能力。本文剖析了医学影像设备学开展SPOC课程的实践,旨在总结经验为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师生提供借鉴。

  • 标签: 高职高专 医学影像技术 SPOC 混合式教学
  • 作者: 金秀珍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西宁    810000)     【摘    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教育行业的变革。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专业人士重视教学革命。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急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甚至会对护理教学有较好的正向激励的作用。本文主要就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分析。  【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中药熏洗治疗联合肛肠科特色护理治疗混合痔术后切口水肿的疗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接收的68例肛肠科混合痔术后切口水肿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平均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熏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熏洗治疗联合肛肠科特色护理治疗。对两组混合痔术后切口水肿患者的水肿小腿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混合痔术后切口水肿消退总有效率为87.3%,对照组患者的混合痔术后切口水肿消退总有效率为74%。观察组患者的混合痔术后切口水肿消退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混合痔术后切口水肿患者进行中药熏洗治疗联合肛肠科特色护理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水肿消退总有效率,临床治疗效果较高,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中药熏洗治疗联合肛肠科特色护理治疗混合痔术后切口水肿的疗效。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 2015 年 6月 -2016年 6月医院接收的 68例肛肠科混合痔术后切口水肿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平均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3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熏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熏洗治疗联合肛肠科特色护理治疗。对两组混合痔术后切口水肿患者的水肿小腿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混合痔术后切口水肿消退总有效率为87.3%,对照组患者的混合痔术后切口水肿消退总有效率为 74%。观察组患者的混合痔术后切口水肿消退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定2018年9月到2019年3月本院收诊的9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远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7例(葡萄糖注射液)与观察组47例(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比较两组免疫功能。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CD4与CD8比值(1.53±0.31)、CD4(36.83±4.65)%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CD8(23.20±3.18)%低于对照组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方法可有效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免疫 非小细胞肺癌 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