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咬合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相关性研究及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进行体检者50例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夜磨牙、偏侧咀嚼等口腔问题问卷调查,分析咬合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相关性,探讨干预对策。结果:颞下颌关节紊乱阳性者有30例,其中夜磨牙16例,紧咬牙13例,牙齿缺失12例,偏侧咀嚼者18例,咬合干扰21例,深覆牙合10例。结论:咬合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具有密切相关性,及时修复矫正要和异常对颞下颌关节紊乱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咬合异常 颞下颌关节紊乱 相关性 干预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对咬合创伤性牙髓炎的诊断治疗,对牙髓炎疾病的特点进行充分了解,明确其治疗方案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咬合创伤性牙髓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一系列临床检查后,咬合创伤明显,其中15例(占25.00%)患者经单纯治疗后疗效明显改善,45例(占75.00%)患者接受根管治疗等牙髓常用治疗方案后缓解,治疗有效率为96.67%(58/60),现已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咬合创伤是引起急性牙髓反应或牙髓炎的主要因素之一,临床须高度重视咬合调整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口腔治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做好咬合创伤性牙髓炎的预防措施。

  • 标签: 咬合创伤性 牙髓炎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咬合创伤性牙髓炎的治疗方式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40例患有咬合创伤性牙髓炎为研究对象,患牙共计40颗,其治疗方式分别为牙髓治疗、去牙髓术等。结果:40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实施牙髓治疗,其中有5例患者将残髓拔除,实施去牙髓术后症状缓解,并进行调牙合,而剩余3例患者不实施牙髓治疗,结果疼痛难忍,最终实施牙髓治疗,治疗后1周所有患者的症状基本缓解,但是仍有自发痛,治疗后2个月复查,患者恢复良好。结论:牙髓炎的引发和咬合创伤有一定关联,因此,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牙齿疼痛时,需要及早的重视,观察是否为咬合创伤引发,一旦确诊需要及早治疗、及早调牙合,才能尽早康复。

  • 标签: 咬合创伤性,牙髓炎,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咬合调整对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牙周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到本院进行牙周炎正畸治疗的60名患者,根据是否咬合调整进行分组,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两个组别,跟进两个组别患者的治疗情况,对其具体影响情况做出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比组患者,其整体的牙周恢复水平明显高于对比组。结论在进行牙周炎正畸治疗的过程中,配合采取咬合调整进行综合性的治疗,其对牙周的恢复起到全面的推动促进作用,采用这种综合的方式对牙周炎患者进行治疗,其最终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应该作为一种优化治疗方案被广泛宣传推广应用。

  • 标签: 咬合调整 牙周炎 正畸治疗 牙周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口腔颌面部骨折,采取微小切口坚固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对患者咬合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8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颌间结扎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微小切口坚固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咬合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SNB角、SNA角均较术前时刻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在生活质量各个维度的评分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微小切口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可促进咬合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微小切口坚固内固定术 口腔颌面部骨折 咬合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咬合调整在改善牙列不齐伴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周状况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60名牙列不齐伴牙周病患者,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模型,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组(正畸治疗+咬合调整干预,n=30),对照组(常规正畸治疗,n=30),对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的牙周状况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牙周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临床附着丧失(CAL)指标,治疗后观察组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牙周病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后联合咬合调整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牙周状况,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咬合调整 牙周病 正畸治疗 牙周状况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修复和根管填充同步治疗对隐裂性牙髓病患者咬合力和咀嚼效率的影响。方法:从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我们选取了110例患有隐裂性牙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冠修复和根管填充同步治疗,另一组作为对照组接受其他治疗。我们使用专业的咬合力测量仪和咀嚼效率评估系统来评估患者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接受冠修复和根管填充同步治疗的患者在咬合力和咀嚼效率方面均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咬合力增加了30%,咀嚼效率提高了25%。结论:冠修复和根管填充同步治疗对隐裂性牙髓病患者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口腔功能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冠修复 根管填充 隐裂性牙髓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中风机复杂多样,需要更高层次的辨证思想指导。通过梳理宋代以后中医古代文献的中风相关论述,对分析中风机、分析其历史演变过程意义重大。

  • 标签: 中风病 病机 辨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同异治与异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一大特色,本文基于第九版《中医内科学》教材的理论,联系临床实例,强调机同则治法同,机异则治法异。

  • 标签: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滋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单纯性结核病患者的临床征象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提供临床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艾滋合并结核/HIV(+)患者30例,并选取同期住院的HIV(-)单纯性结核病患者30例,将其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症表现、肺结核X线检查的特征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发热以及体重下降等情况高于参照组患者,咳嗽以及咳血表现低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在对两组患者的痰抗酸杆菌阳性率对比中,参照组高于实验组,数据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经过X线检查,呈现为弥漫性的浸润型或者是粟粒性阴影比较,呈现为p>0.05的无差异性。实验组中,合并肺外部结合的情况多于参照组,核菌素反应率低于参照组。结论一般患有艾滋合并结核的患者临床反应不显著。

  • 标签: 艾滋病 结核病 临床特征 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