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颞下颌关节紊乱(TMD)是口腔临床发病率最高的四种疾病之一(龋、牙周病、TMD、错畸形),是口腔业界公认的疑难杂症,其发病原因不明,治疗效果不确切,还常常与心理因素相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科通过3万余例TMD患者临床诊疗经验,总结出"序列化、微创化、数字化、舒适化、人文化"的特色诊疗模式。"序列化"即梯度治疗,一般先采用保守治疗,再采用注射治疗,进而采用微创关节镜手术治疗,最后采用开放手术治疗。临床上保守治疗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是颞下颌关节咬合板,其可通过调整咬合关系、肌肉、髁突与关节盘的位置关系,从而逐渐建立起稳定的"盘髁"关系,相应地使关节腔内压力和组织应力发生改变,继而治疗TMD。其中,不同类型的咬合板起到的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基于此,作者通过此笔谈阐述咬合板对TMD的诊疗意义,以进一步为咬合板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保守治疗 咬合板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应用稳定型咬合板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40例,采用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对治疗前后不同阶段对症状改善情况及疼痛指数、关节弹响缓解情况及张口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疼痛指数、关节弹响、张口度情况随戴用时间明显改善,每次复诊时均较上次复诊好转。6个月后疗效情况,显效11例(27.5%),有效24例(60.0%),无效5例(12.5%),总有效率为87.5%。结论稳定型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稳定型咬合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咬合重建治疗严重交错咬合病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严重交错咬合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单纯铸造颌垫式局部义齿修复咬合重建治疗,观察组接受固定与活动联合修复咬合重建,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颞颌关节情况改善程度以及咀嚼效率变化。结果:经过不同咬合重建治疗后,两组患者颞颌关节前间隙、上间隙和后间隙均有明显改善(P

  • 标签: 咬合重建 严重交错咬合 咀嚼效率
  • 简介:摘要:本文对咬合桩硬咬合工艺施工工效与时效展开了研究,硬咬合这种工艺手段常用于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上,通过成桩质量控制,改善施工参数,可以很好地适应各类地质施工需求,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建设刚性和强度符合现代施工需求,同时抗渗能力比较强,稳定性程度较高,在未来具有比较广阔的适用空间。

  • 标签: 咬合桩 硬咬合 施工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佩戴稳定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TMD)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2018年6月—2020年2月收治的TMD患者84例,其中男9例、女75例,年龄16~70(29.5±12.0)岁,均佩戴稳定型咬合板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及1、2、3个月共5个时间点,对比患者颌面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开口度及关节弹响发生率,并由此判断治疗效果。结果84例TMD患者佩戴稳定型咬合板治疗3个月后,显效11例、有效49例、无效18例、加重6例,总有效率达71.4%(60/84)。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84例患者VAS评分分别为(7.9±0.8)、(6.6±1.0)、(5.7±1.2)、(4.8±0.8)、(3.8±1.1)分,开口度分别为(27.1±2.3)、(31.3±1.7)、(39.0±2.5)、(43.5±2.1)、(49.3±1.3)mm,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06、14.56,P值均<0.001);关节弹响发生率分别为76.2%(64/84)、75.0%(63/84)、70.2%(59/84)、72.6%(61/84)、69.0%(58/84),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P=0.748)。结论稳定咬合板对于TMD具有良好的疗效,在改善关节疼痛、恢复张开度方面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对于缓解关节弹响上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 标签: 颞下颌关节障碍 稳定咬合板 开口度 关节弹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0月之间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稳定型咬合板进行治疗,戴用咬合板6个月之后观察治疗效果,对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数值及张口度、关节弹响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治疗之后,患者VAS值及关节弹响发生率均比治疗前有了显著的降低,张口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张口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稳定型咬合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治疗效果
  • 作者: 姜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关于咬合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的关系,从主导病因到仅为局部生物学因素之一,自1980年代以来学术界的认识转变影响到临床诊治行为和研究方向。目前认为TMD致病因素为多因素,咬合因素与TMD的发生关联性较弱,但是有一些共性的咬合异常比如非工作侧干扰、最大牙尖交错位和后退接触位之间过度滑动、最大牙尖交错位不稳定等可能是促进TMD发生的危险因素。行为、生物学、环境、社会认知、精神心理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可以促进TMD症状的发生。在教学和临床工作中不能忽视医源性咬合创伤对促进TMD发生的风险,应重视患者的社会心理环境对疾病的影响,推荐综合治疗方法。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咬合异常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病因 危险因素
  • 简介: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是指诸多原因导致的颞下颌关节及周围咀嚼肌群出现的结构、功能及器质性改变.其发病率较高,约25%~88%[1].患者主要表现为咀嚼肌及关节区肌肉疼痛、开闭口关节弹响及下颌运动障碍等.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板 咀嚼肌 TMD 口腔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4例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稳定型咬合板治疗,观察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8.23%;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VAS)、颅下颌指数(CMI)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29例出现磨耗面,占85.29%,其中主要为双侧向型,占55.17%,其次依次为小侧向型、单侧向型。结论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 标签: 稳定型咬合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 疗效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快捷便利的公共出行方式,极大的满足了居民生活需要,我国很多城市都步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而咬合桩作为一种常见的围护结构施工工艺,面对复合地层下咬合成孔、垂直度控制、咬合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不同技术问题。

  • 标签: 咬合桩 硬咬合 深基坑围护结构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1例全口重度磨耗患者在Broadrick咬合平面分析仪辅助下确定平面并完成全口牙列功能与美学重建的过程。患者治疗后12个月复诊,咬合功能良好,无关节或咀嚼肌不适,对修复效果满意。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咬合板治疗前后咀嚼运动时脑血流变化的测定,探讨咬合板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TMD)时脑血流的变化。方法:使用德国DML系列multidopX1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脑血流的改变。对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与平均峰流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行使咀嚼运动后,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明显增加。未戴咬合板和戴咬合板的TMD患者咀嚼运动后,脑血流速无明显改变。结论:咀嚼运动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咬合板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影响不大。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板 咀嚼 脑血流 脑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咬合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相关性研究及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进行体检者50例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夜磨牙、偏侧咀嚼等口腔问题问卷调查,分析咬合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相关性,探讨干预对策。结果:颞下颌关节紊乱阳性者有30例,其中夜磨牙16例,紧咬牙13例,牙齿缺失12例,偏侧咀嚼者18例,咬合干扰21例,深覆牙合10例。结论:咬合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具有密切相关性,及时修复矫正要和异常对颞下颌关节紊乱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咬合异常 颞下颌关节紊乱 相关性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咬合重建(occlusalreconstruction)为口腔修复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包括纠正颌位、恢复面部垂直距离,重新建立正常的生理性的牙合关系,消除因牙合异常而引起的口颌系统紊乱,使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牙合三者相互协调,恢复其正常的功能。

  • 标签: 磨耗 咬合重建 固定修复
  • 简介:种植体修复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成为传统修复方式的重要补充.种植修复的关键,在于种植体和支持骨整合成功.由于这种种植体-骨整合和天然牙-牙槽骨的结合方式截然不同,两者对于(牙合)力反应不同.所以,种植义齿上部结构的咬合设计,与传统义齿应有所不同.但是,尽管对于天然牙和传统义齿的(牙合)重建,已有大量研究资料,而对于种植义齿的咬合尚少有研究.种植义齿的咬合设计,多依据传统义齿的经验和原则.本文通过对种植义齿咬合重建研究的综述,试图归纳出系统的种植义齿咬合恢复的原则.

  • 标签: 种植义齿 咬合关系 骨整合 he重建 牙缺失
  • 简介:摘要咬合感觉障碍(occlusal dysesthesia,OD)是一种以患者持续性咬合不适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而客观上缺乏与主诉感觉相符的咬合异常,或无阳性客观检查结果支持主诉症状。OD在临床并不常见,一般发生于口腔治疗后,且患者常表现出严重的精神心理异常;目前对其认识有限,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承受着较大的痛苦。本文旨在对OD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诊断标准和治疗建议进行综述,以加深对这一疾病的理解和认识。

  • 标签: 感觉异常 咬合感觉障碍 咬合幻觉综合征 躯体症状障碍
  • 作者: 丁茜 浦婷婷 何明珠 王时敏 李文锦 张磊 刘建彰 佟岱 周永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义齿加工中心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主研发的预成咬合记录帽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转移咬合关系的精确性。方法基于愈合基台设计系列预成咬合记录帽,光固化三维打印实物。前瞻性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Kennedy Ⅰ类或Ⅱ类牙列缺损拟行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12例,需满足不少于2颗后牙连续游离缺失。采用自身对照,对病例同时采用2种方法制取咬合记录:试验组用预成咬合记录帽,对照组用硅橡胶咬合记录材料直接在愈合基台上制取。分别根据两组咬合记录上架,评价模型咬合关系精确性。采用诊断试验的方法计算模型咬合接触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并利用口内扫描、模型扫描获取修复前牙尖交错位咬合关系数据,导入三维逆向工程软件计算上下颌余留后牙面间距,以及配准模型扫描与口内扫描的上颌,计算下颌模型余留牙面三维偏差值。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两组比较。结果纳入男性病例3例、女性9例,年龄(52.6±12.1)岁,缺失牙共36颗。预成咬合记录帽在口内能直接就位,固位、稳定性良好。试验组模型咬合接触的灵敏度(0.73±0.14)显著优于对照组(0.63±0.12,P<0.01),阳性预测值(0.79±0.15)与对照组(0.75±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面三维偏差值[分别为(357.0±140.2)和(399.4±206.3)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预成咬合记录帽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可提高模型与口内咬合关系的一致性,具备良好的精确性、临床便利性和易用性。

  • 标签: 牙种植 牙修复体 颌关系记录 种植固定修复 预成咬合记录帽 精度
  • 简介:摘要:随着旋挖桩机的普遍应用,咬合桩也更多的应用于基坑支护工程上面,成为了一个可以与地下连续墙相媲美的基坑支护结构形式,它有着对各类地质有较强的适用能力,并可进行嵌岩,施工速度快,止水效果好,且采用全护筒工艺能非常有效的保护临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优点。

  • 标签: 咬合桩 软咬合 硬咬合 深基坑支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