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术的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对青光眼患者的术后愈合效果,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分析22例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前、术后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术前术后的护理,22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通过有效地手术治疗和护理,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生物束带收紧联合会阴体成型复合阴道紧缩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产后阴道松弛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行体型缝合法阴道紧缩术治疗,观察组行生物束带收紧联合会阴体成型复合阴道紧缩术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会阴体高度与阴道周径无差异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会阴体高度大于对照组,阴道周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少数患者发生出血、血肿、感染并发症,其中观察组总发生率2.50%,与对照组患者的15.00%对比较低(P<0.05)。经术后随访观察组总满意度95.00%,与对照组患者的80.00%对比较高(P<0.05)。结论 生物束带收紧联合会阴体成型复合阴道紧缩术治疗效果显著,阴道收紧效果理想,且不容易发生并发症,更容易获取患者认可。

  • 标签: [] 复合式阴道紧缩术 生物束带收紧 会阴体成型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青光眼患者按照复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的方式展开本次研究,所选择患者为 90例,均为外院进修期间的接收的病人(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月), 按照组内随机抽选的方式,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应用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72例,将7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6例研究组与36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复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随访6个月、12个月眼压情况。结果研究组恶性青光眼、滤过通道纤维化、前房形成迟缓、驱逐性眼内出血发生率及随访6个月、12个月眼压情况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应用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可强化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眼压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采用。

  • 标签: 青光眼 应用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合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对2012年1月~2015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78例青光眼患者为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3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脉膜脱离率、术后总并发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VS对照组,浅前房率χ2=7.888,P=0.005;脉膜脱离率χ2=4.919,P=0.026;并发症率χ2=13.846,P=0.0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具有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42眼)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35例(40眼)行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20、有效13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9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传统小梁切除术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 2019年 2月 -2020年 2月我科室收治的青光眼手术治疗患者 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42例,探究组 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探究组进行复合小梁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浅前房发生率、术后眼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数据。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探究组术后眼压为( 24.7±4.1) mmHg,对照组术后眼压为( 16.2±4.3) mmHg, t值为 9.271, P值为 0.000;探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7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9.05%,卡方值为 4.086, P值为 0.043;探究组浅前房发生率为 2.38%,对照组浅前房发生率为 16.67%,卡方值为 4.973, P值为 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青光眼患者中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减小浅前房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眼压,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复合式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复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观察组采用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复合手术治疗的效果令人满意,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青光眼 白内障 复合式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中选取60例纳入研究(时间:2018.1-2021.1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比组(传统小梁切除术)和研究组(复合小梁切除术)各30例,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滤过泡成形率及术后第2天眼压均明显高于对比组,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而术后6个月的眼压及视力优良和视野优良率组间相比P>0.05,浅前房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 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用复合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眼压情况,降低浅前房发生率,提高滤过泡形成率,安全性高,建议采纳和运用。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眼部疾病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为原发性青光眼实施复合小梁切除术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收入的9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以奇偶数法分为常规组(常规小梁切除术)与试验组(复合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的可行性。结果 经对比,试验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较常规组优,P<0.05。结论 将复合小梁切除术开展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效果确切,可以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青光眼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小梁切除术在治疗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AACG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对照组18例,保证两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耐受手术操作。记录治疗前后眼压水平、视力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眼压水平比较,组间对比(P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复合式 小梁切除术 治疗 持续性高眼压 状态下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临床中的各项指标。方法:按照研究纳入标注与排除标准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内本院收治的外科腹腔手术患者中选取1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靶控组与复合组,各72例,靶控组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进行麻醉处理,复合组则采取静吸复合麻醉进行处理,两组患者均规范麻醉,麻醉后对比指标:(1)术后清醒指标;(2)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不同麻醉工作开展后,对比相关指标,得出如下结果:(1)术后清醒情况,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靶控组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术后恢复室时间明显短于复合组(P0.05),但靶控组插管反应发生率更低、麻醉诱导时低血压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麻醉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 靶控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清醒时间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之间的互补,在药学专业教学工作中,积极地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则不仅能够调动其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也能促使其在良好氛围的带动下逐步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本文则具体分析药学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并指出其发展特点与发展方向。

  • 标签: 药学专业 教学 线上线下 混合式 模式 发展
  • 简介:摘要:在高等医学教育中,药理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基础课程,是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然而,由于其内容多样、药物作用机制抽象、药物药理作用众多等特点,传统的讲课教学并不好。近年来,在线课程的快速发展对课堂教学构成了直接的挑战。然而,在线课程的质量和应用范围难以保证,师生之间的缺乏互动。混合教学将面对面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有效地加强了师生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以解热、镇痛、消炎药为例,阐述了混合教学的设计方法和实施过程,是进一步推广药理学混合教学的一次尝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 标签: 药理学 混合式教学 互动策略
  • 简介:摘要:本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进行了论述,总结了高职医药教育中融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意义,分析了目前高职医药专业的教学现状,希望起到参考价值。

  • 标签: 高职医药 混合式教学 应用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伤患者的早期急救和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复合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急诊处理和急救护理,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入院后均经急救处理后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急救时间为20-60min,平均时间为(36.5±3.2)min。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5例死亡,死亡率为6.77%,其中失血性休克死亡2例,占2.70%,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占4.05%。69例患者已经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3.24%,其中轻度残疾状态者4例,占比5.41%,重度残疾状态者为4例,占比5.41%。结论复合伤患者一般病情严重且复杂,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要求急救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 标签: 复合伤 急救 护理措施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与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麻醉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4年11月的108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骶管或硬膜外阻滞组)及B组(8%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骶管或硬膜外阻滞组),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从清醒到意识消失的时间、骶管或硬膜外穿刺过程中的体动反应、术后清醒的时间和其监测的RR、HR和SPO2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B组诱导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显著短于A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明显上升,B组平稳(P<0.05),两组SPO2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对ASAⅠ—Ⅱ级患儿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明显优于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对不合作的小儿尤为适合。

  • 标签: 小儿 七氟烷 氯胺酮 复合静脉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