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IV感染心理护理以及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HIV感染患者与AIDS患者10例,分析所选患者心理问题以及护理方式。结果全部HIV染与AIDS的患者均伴有负性心理,其中,变态报复性心理的患者有1例、焦虑与恐惧心理的患者有2例、忧郁心理的患者2例,悲伤与绝望心理的患者有3例、负罪与内疚心理的患者有2例。结论通过10例患者实施综合心理的护理干预以后,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患者各种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生活与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

  • 标签: HIV 感染者 ADIS 患者 心理问题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166-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世界范围内最流行的人类感染性疾病之一。有研究显示,首次抗HP根治失败会导致HP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从而影响二线治疗方案的效果。门诊作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治疗的重大窗口,需要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目前,临床主要是采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除术为患者治疗,多数是在门诊处进行治疗,患者疾病知识缺乏,较易出现依从性较差的情况,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在患者治疗中,应同时配合有效护理干预,以此保证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为探究全程护理对门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将以本院门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与全程护理干预,对干预的结果进行分析,以此总结全程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全程护理 门诊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影响     
  • 简介:摘要:全球已有超过三年的时间被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所引发的COVID-19疫情所吞噬。由于此次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迅速且呈全球化态势,给人类社会造成了重大冲击和威胁,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极大挑战。尽管我国实施了严格的“清零”政策,虽然偶有零星疫情发生,但很快就被消除,但是对于境外人员入境的疫情防控,管理难度颇高。为了及时了解本市输入性病例及疑似感染的临床诊断信息和流行病学特征,我们对某医院收治的确诊患者进行了血清样本采集并进行病毒分离鉴定。2022年11月15日该实验室隔离点“双采双检”新冠核酸检测标本检测结果和市疾控中心检测结果不符,后经标本交叉复查和重采标本后检查,确定该病人鼻咽拭子新冠核酸检测呈“阳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验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HIV感染CD4+T淋巴细胞的检测效果,为临床提供抗病毒治疗依据。方法:选取我县疾控中心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573名HIV感染进行CD4+T淋巴细胞的测定,并对其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73名HIV感染中,CD4+T淋巴细胞最大值为1468个/ul,最低值为8/ul,平均值为298.42±171.85个/ul;其中,不同感染途径的HIV感染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4+T淋巴细胞检测是评价HIV感染免疫状况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及时了解感染的病情发展,为抗病毒治疗提供指导。

  • 标签: HIV CD4+T淋巴细胞 检测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了解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的情况,给临床用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支原体分离/鉴定/药敏试剂盒方法测定了455例临床标本,分析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阳性情况及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有236例支原体阳性,其中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和混合感染(UU+MH)分别占所有阳性标本的84.3%(199/236)、1.3%(3/236)和14.4%(34/236);UU对9种抗生素中最敏感的是DOX(强力霉素)(94.5%),其次是MIN(美满霉素)(93.5%)。结论对于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应进行支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治疗药物。

  • 标签: 支原体 非淋菌性尿道炎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桂溪地区宫颈HPV感染的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方法:选择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明确诊断为宫颈HPV感染2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的问卷调查以及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结果等资料收集,分析宫颈HPV感染的焦虑现状,找出其影响因素。结果:在200例患者中焦虑发生率为71.5%(143/200),其中轻度占53.15%(76例)、中度占34.27%(49例)、重度占12.59%(18例),焦虑SAS评分均值为(30.12±0.34)分。而患者在年龄、文化、工作情况、婚姻情况、HPV感染时间、经济收入、居住地、HPV感染类型等方面的不同与焦虑的发生有直接联系,其中工作情况为无业或不固定、月平均经济收入<5千、HPV感染时间>1年或<3月是导致宫颈HPV感染患者焦虑发生的主要独立因素。结论:宫颈HPV感染患者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状况。而临床治疗中应当注重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及干预。

  • 标签: 宫颈HPV感染 焦虑现状 影响因素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艾滋病患者及HIV感染的心理与防控途径。方法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及HIV感染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选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将开展不同护理工作后的两组患者评分进行统计,发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艾滋病患者及HIV感染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同时减轻其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艾滋病 HIV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细菌培养检验临床价值。方法:以老年呼吸道感染进行研究,共200例,研究在2020年10月开始,在2021年10月结束,均实施例痰液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诊断结果,并指导患者用药。结果:200例患者中致病菌共260株,151株革兰阴性菌(58.08%),65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对于亚胺培南具有较低耐药性,革兰阳性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于万古霉素具有较低耐药性。结论:老年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采用药敏试验对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革兰阴性菌感染可使用亚胺培南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可使用万古霉素治疗,促进疾病的治疗。

  • 标签: 病原体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老年 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感染/病人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取79例研究对象(即:我院2018年05月至2021年05月收治艾滋病感染/病人),随机分为A组(n=41,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和B组(n=38,常规护理),比较焦虑抑郁度、 QLQ评分及总依从率。结果:护理后,A组焦虑值(7.57±3.46)分,抑郁值(6.63±3.01)分,比B组低,依从率92.68%(38/41),比B组73.68%(28/38)高,QLQ评分比B组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感染/病人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不仅可提升患者依从性与生活质量,还可排解其不良情绪,值得借鉴。

  • 标签: 效果分析 艾滋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护理中强化健康教育的运用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门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强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疾病知识认知水平、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疾病知识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门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实施强化健康教育效果确切。

  • 标签: 门诊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护理 强化健康教育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艾滋病感染应用心理护理的免疫状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方法:针对100名艾滋病感染进行研究。将感染按照随机的方式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50名感染。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心理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感染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心理护理,可提升机体免疫状况,进一步改善感染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艾滋病 心理护理 免疫状况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绵阳市某地14例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阳性感染病例分子传播网络特征,为确定HIV-1感染事件的传染源和传播链条提供实验室依据,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14例HIV阳性病例进行确证、核酸提取、核酸扩增、测序和分型,采用巢式RT-PCR扩增HIV-1 pol基因片段,利用进化分析和分子网络分析方法对DNA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对14条序列进行分子网络分析,共检出3种基因亚型CRFs,分别是01_AE(3,21.4%)、07_BC(9,64.2%)、08_BC(2,14.2%)。当基因阈值为0.9%时,14条序列被分成三簇,最后利用 HIV-Trace生成可视化网络,形成存在潜在联系的分子簇,显示相同亚型的毒株都形成了同一个分子簇。结论 该地区HIV感染来源多元化,相同基因亚型病例间存在分子网络传播特征,≧55岁中老年人群应加强动态监测和长期干预,文化程度低的中老人群也应重点关注其身心健康,及早采取措施,防止HIV感染,避免了艾滋病病毒的进一步蔓延。

  • 标签: 基因测序 进化分析 艾滋 分子流行病学 分子簇 核酸 基因亚型 毒株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行个体心理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患机会性感染入院就诊艾滋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AAA组和BBB组,每组48例,AAA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BB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BBB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AAA组, P<0.05。结论 艾滋病病毒感染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给予个体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缓解焦虑、抑郁等,有利于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促进治疗进程。

  • 标签: 艾滋病 感染 个体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5月廊坊地区上报的22例COVID-19无症状感染病例,并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20年1月-5月,廊坊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2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男女比例为1.75:1;年龄最小4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在(46.25±4.78)岁,其中8例为确诊病例的密接,9例为长时间暴露在污染环境,22例无症状感染从末次暴露-首次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的间隔时间中位数M(Q1,Q3):5(0,9)d,8例密接共判定168名密接,平均每例无症状感染判定约21名密接;判定密接最多的无症状感染有48名密接。2例无症状感染的4名密接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结论:COVID-19无症状感染主要分布在中青年群体中,通过接触确诊病例或受其污染的环境感染,对密接进行有效筛查是发现无症状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 标签: 新冠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特征 无症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