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基本中医证型。方法:纳入晚期NSCLC患者33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症状进行分类,并确定证型。结果:晚期NSCLC的基本中医证型包括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肾虚证、痰湿证、瘀血证、气滞证、热毒证。结论:上述证型基本反映了体能状态(PS)评分为0~1分的晚期NSCLC的基本中医证型。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证型 因子分析 中医学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耳穴贴压疗法对晚期癌症患者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共纳入30例晚期癌症呃逆患者,以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结论:针刺结合耳穴贴压疗法是缓解晚期癌症呃逆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电针 耳穴贴压 拔罐 呃逆 肿瘤
  • 简介:临床观察胆囊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包括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胆囊腺肌瘤病等病症,最常见是与胆囊结石共存。多数人认为胆囊结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 标签: 恶性肿瘤 癌前病变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化痰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3个月治疗组开始灌胃给药,连续8w;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胫骨组织中BMP-2、TGF-β1的表达。结果:补肾化痰方低、高剂量组大鼠BMP-2、TGF-β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补肾化痰方能改善骨代谢,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补肾化痰方 骨质疏松症 BMP-2 TGF-Β1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06—2011年间我院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患者27例,对其切片标本进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验,观察病理改变情况,分析病理特征。结果:27例患者的病理组织均具有典型的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病理特征。肿瘤细胞排列成的团为微乳头状、小腺样,且大小不等,肿瘤细胞呈中空簇状生长,乳头中心纤维血管轴心较少。其中20例有局部淋巴结转移,送检淋巴结转移率为74.1%,转移的形态仍保持乳头状或腺管状结构。ER阳性率为59.3%,PR阳性率为48.1%,Her-2阳性率为59.3%,CD31阳性率为59.3%,CK7与EMA阳性率均为100%。结论:通过检测分析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对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进行诊断,能够提高诊疗及预后效果。

  • 标签: IMPC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参芪养血方是否对食管术前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将食管术前化疗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常规化疗,治疗组从化疗第1天开始给予中药口服,疗程10天,观察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结果治疗组第10天白细胞水平(3.98±0.82)×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3.34±0.68)×10^9/L,(P〈0.05);治疗组第10天血红蛋白水平(120.8±30.7)g/L,显著高于对照组(115.9±29.3)g/L,(P〈0.01);治疗组第7天和第10天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53%和7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芪养血方对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标签: 中医药疗法 化学治疗 骨髓抑制
  • 简介:慢性肥厚性喉炎是喉黏膜增厚、纤维组织增生等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多由慢性单纯性喉炎转化而来。症状多表现为喉不适、疼痛,声嘶显著而咳嗽较轻。检查可发现喉黏膜弥漫性慢性充血,可有分布不均的肥厚。声带表面可呈暗红或灰蓝色,粗糙不平,可里结节状,

  • 标签: 恶性肿瘤 癌前病变 中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