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6例肾集合管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复习行外科手术治疗的6例肾集合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6例肾集合管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30-69岁,平均51岁;肿瘤直径4.0-13.5cm。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以呈管状、乳头状结构为主,部分表现为片状生长,肿瘤细胞表现为靴钉样改变,其中特征性变化为间质纤维增生及多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集合管上皮的异型增生;免疫标记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K19、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34βE12、CK7、Ksp-cadherin和P504S,而均缺乏CK20、CD10、TFE3、CEA、Villin及CD117表达。结论:肾集合管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患者预后差;其诊断时应与乳头状肾细胞、肾髓质等鉴别,而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鉴别诊断。

  • 标签: 肾集合管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预后
  • 简介:淋巴上皮瘤样(lymphoepithelioma-likecarcinoma,LELC)最早于1921年由Regaud等报道,指发生于鼻咽部之外,但在组织病理学上与鼻咽部淋巴上皮瘤相似的肿瘤,其形态学特点是未分化组织中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LELC可发生于胃、肺、涎腺、膀胱、胸腺、子宫颈、阴道和皮肤等部位,其中以原发于食管的LELC最为罕见。

  • 标签: 淋巴上皮瘤样癌 食管 恶性肿瘤 EB病毒
  • 简介:放疗是治疗鼻咽的首选治疗方法。放射性皮炎是放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放射野皮肤照射5Gy即可出现红斑,20~40Gy就可形成上皮脱落及皮肤溃疡[1]。预防放射性皮炎有利于放疗的连续进行。我科使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苏州东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预防鼻咽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和减轻放射性皮炎的损伤,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和记录,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鼻咽肿瘤/并发症 放射性皮炎/并发症/预防和控制
  • 简介:目的:应用UroVysion染色体及基因异常检测试剂盒,检测膀胱尿路上皮患者染色体3、7、17号和9号染色体短臂2区1带(9p21)位点的畸变情况,探讨这4种染色体畸变的临床意义及其组合辅助诊断膀胱的可行性。方法:采用UroVysion试剂盒中基因识别位点探针(LSI)9p21基因探针和着丝粒3、7、17探针(CEP3、CEP7、CEP17),以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60例膀胱患者和20例非肿瘤泌尿系疾病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统计分析每条染色体在膀胱患者中的畸变率及其与膀胱癌病理分期、分级间的关系,计算4种探针组合检测膀胱的总阳性率。结果:①用FISH法检测发现,60例膀胱患者的尿脱落细胞核中3、7、17号染色体及9号染色体p16基因均有较高的畸变率,分别为61.7%(37/60)、56.7%(34/60)、55.0%(33/60)及66.7%(40/60)。3、7、17号染色体畸变中,除3例患者表现为17号染色体单倍体,其余均表现为多倍体,各染色体畸变率在不同病理分级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病理分期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p21位点纯合性缺失者7例(11.7%),单体者22例(36.7%),多体者11例(18.3%),9p21的畸变率在不同病理分期、分级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60例膀胱患者4种探针组合检测的总阳性率为56.7%。20例非肿瘤泌尿系疾病患者中有2例FISH检测结果为阳性,特异度为90%。结论:我国人群中3、7、17号染色体和9p21位点畸变率很高,而其畸变与膀胱的早期发生、进展过程、恶性程度等密切相关。UroVysion试剂盒可在我国人群中开展应用,但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国外报道低。进一步寻找适用于国内膀胱的最佳探针组合,制定适当的阳性判断标准是非常必需的。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畸变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