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病理特性、实质研究、差异表现、治疗效果、痰瘀相关5个方面来论述黏滞与痰证的相关性,提出从痰论治黏滞的观点。

  • 标签: 高黏滞血症 血液流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胆红素同型和异型(指与患儿血型不一致,使用O型红细胞和AB型血浆)换血疗法的临床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新生儿胆红素换血后的临床资料,比较同型或异型换血疗法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和Hb、HCT的变化。结果同型换血后血清胆红素、Hb、HCT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O5);异型换血后血清胆红素、Hb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O5),但HCT下降不明显;同型换血后与异型换血比较再次输血比例大(7/43),异型换血再次输血比例少(0/32)。结论同型或异型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胆红素安全有效,同型换血较异型换血Hb及HCT下降幅度大,再次输血比例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同型或异型换血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季度温度变化对于东阿县人群波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4月东阿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所有检测的样本中的10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2022年5月-2023年4月血液样本检测水平作为研究。所有研究对象每月检测三次水平,分别为每月的1日、15日、30日(2月份28日),取三次检测值的平均值作为本月的检测值,比较不同季节温度条件下健康人群血清的波动情况;并采集此100例实验对象的血液样本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比较水平。并观察其差异,得出实验结论。结果:人群波动受不同季节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夏季温度,血清浓度反而降低。冬季温度低,血清浓度却随之增高,血清浓度与不同季度温度变化呈现负相关关系。结论:血清浓度波动随不同季度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临床检验中应该根据不同季度的温度变化特点合理选择样本保存途径。

  • 标签: 温度 血清钾浓度 高血钾症 检验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不足且有合并发生的老年患者采用通窍降浊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椎基底动脉供不足且有合并发生的老年患者80例,均为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桂哌齐特单用治疗(对照组,n=40)与联用通窍降浊汤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不足有合并的老年病例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80%,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用药前纤维蛋白原、全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疗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不足有合并的老年患者,取中药通窍降浊汤应用,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在防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方面价值显著。

  • 标签: 通窍降浊汤 老年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高黏血症 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常量快速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低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资料选取2006年1月~2011年12月间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113例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45例,当患者出现低心电图表现时,立即抽取静脉检测血清离子浓度,并给予10mL含量为10%的氯化钾,然后再加入200mL含量为09%的盐水,注射方式采取40~50滴/每分钟的静脉点滴。此后,再对补量进行调整,调整大小根据血清离子浓度值而定。在静脉补的同时,患者再口服10~30mL的含量为10%的氯化钾溶液。结果本组38例患者经超常量补治疗后,全部患者在3~4h之内心电图就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且室性心律失常也出现了消失火灾减少,同时也没有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没有出现1例患者由于高浓度溶液而引发静脉炎。结论在严密监控情况下,超常量快速补可迅速缓解AMI低钾血症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安全可靠。

  • 标签: 超常量补钾 低钾血症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京族药浴对新生儿胆红素的防治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科住院符合诊断条件新生儿胆红素患儿60例,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蓝光治疗及一般护理,试验组除上述处理再给予京族药浴,每日1次。药浴方法用红蓝草、广防风、桃子叶各200g加水5000ml,煎煮至500ml,加入洁净水稀释至2000ml,调整好水温在38~40℃之间,倒入盆内备用。药浴前用防水贴覆盖脐部,将患儿浸入调节好的药浴盆内,用左手固定好患儿头颈部,其余全身部位浸泡在药液里,右手均匀用力抚触全身,使皮肤能充分吸收药液。浸泡15分钟,撕掉防水贴,用75%乙醇消毒脐部2次。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72h时和治疗后的经皮胆红素值及其下降率。结果试验组经皮胆红素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试验组的经皮胆红素水平,而治疗72h时的经皮胆红素水平下降率、治疗后经皮胆红素水平的下降率均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京族药浴对新生儿胆红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有效抑制胆红素升高,缩短病程、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中西医 防治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思美泰对病毒性肝炎并胆红素的疗效。方法将88例病毒性肝炎并胆红素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0例,在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胺以及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思美泰1000mg,对照组加用门冬酸镁30ml,分别溶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1)。结论思美泰治疗病毒性肝炎并胆红素有较好效果。

  • 标签: 思美泰 病毒性肝炎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胆红素是反映肝功能最为敏感的指标之一,直接预示着病情的轻重,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μmol/L称为胆红素,是病毒性肝炎临床发病过程当中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由于黄疸持续时间长,以及治疗后消退不满意,加之在确定病型、判断病情预后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而为临床医生所关注。刘铁军教授崇于下法,将中医下法与现代医学胆红素“肠肝循环”理论有机结合,并应用于临床诊疗实践之中,疗效显著。

  • 标签: 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 中医下法 大黄 临床经验 刘铁军教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及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为AMI的患者126例,于入院即刻抽血测血清浓度,检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126例患者血清浓度<35mmol/L者61例(484%),其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43例(705%);浓度在35~45mmol/L之间26例,其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8例;浓度>45mmol/L39例,其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0例(256%)。各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9174,P<005。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Clin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okalemia and ventricular earl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rrhythm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