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同步记录了蟾蜍在体心脏的心肌电周期与心肌机械周期活动,初步研究了二者之间的时间关系。结果表明,心房兴奋0.05秒后出现心室机械收缩,心室兴奋0.06秒后出现心室机械收缩。此外,应用肾上腺素的正性变力、变时和变传导作用,对该法进行验证,获得了一定的阳性结果支持。

  • 标签: 心脏 心肌电周期 心动周期
  • 简介:目的:观察松弛素样因子(RLF)基因在大鼠卵巢动情周期和排卵过程中的表达,探讨RLF在大鼠卵巢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结果:成年大鼠整个动情周期卵巢中都有RLFmRNA的表达,在动情前期、动情卵巢表达较强,动情间期和动情后期卵巢较弱。PMSG-hCG处理的未成年大鼠于排卵时RLFmRNA的表达降低。结论:RLF与卵泡发育、排卵、黄体形成和退化密切相关。

  • 标签: RLF 大鼠 动情周期 排卵
  • 简介:目的:探讨完整睡眠周期视频脑电图在儿童发作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19例具有发作性症状的儿童进行包括清醒及完整睡眠周期的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719例患儿平均记录2.8h。其中318例(44.2%)记录到临床事件,其中198例(27.5%)伴同步癫癎性放电。401例(55.5%)在监测中无发作,但288例(40.1%)有脑电异常。总异常率67.7%。结论:完整睡眠周期视频脑电图提高了检查阳性率,对儿童发作性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儿童 视频脑电图 发作性疾病 睡眠周期
  • 简介: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中血清雌激素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VF-ET)的妊娠结局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个IVF/卵细胞浆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ICSI)-ET周期,分别测定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nonicgonadotrophin,hCG)和移植日(Embryotransfer,ET)时血清雌激素水平,ET日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浓度变化分为5组。A组:18个周期,E2下降幅度〈40%;B组:21个周期,E2下降幅度40-49%;C组:28个周期,E2下降幅度50-59%;D组:38个周期,E2下降幅度60-69%;E组:58个周期,E2下降幅度≥70%。将妊娠组(65例)及非妊娠组(98例)的上述E2下降幅度作一回顾性的分析对比。结果:A组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最高。E组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降低,与A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VF/ICSI-ET新鲜周期中移植日雌激素水平呈不同程度下降。移植日时血清E2水平下降及其幅度对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无明显影响,对制定黄体支持方案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雌激素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妊娠率
  • 简介:通过对水螨的生态生理学以及生物控制潜力的研究表明,水螨在控制蚊繁殖的应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在开始实施生物控制计划之前,我们先在田里养殖了一些水生异翅亚目昆虫,以便于研究不同时间的水螨和被捕幼蚊在淡水生

  • 标签: 水螨 异翅亚目 生物控制 生态生理 水生态环境
  • 简介:目的:分析13例视频脑电监测到癫癎发作而发作间期正常的患儿发作脑电图特征。方法:收集2010至2011年两年中视频脑电监测到癫癎发作而发作间期正常的患儿13例,分析脑电图特征。结果:①13例病例占同期监测总数5.7‰。②清醒4例、睡眠7例、清醒及睡眠均发作2例。睡眠占63.2%。③部分运动性发作4例、部分运动性发作继发全面发作9例,无全面性发作。④起源部位(部分存在于两电极之间)前三位分别是颞区、中央区、顶区,占72.2%。⑤发作初期多表现为低波幅棘波、尖波或快波节律,占76.9%。结论:①睡眠诱发在癫癎诊断中意义很大。②表现为部分性发作的患儿,癫癎漏诊的风险相对较大。③起源于颞区、中央区或顶区的癫癎漏诊风险相对较大。

  • 标签: 癫癎 脑电图 视频脑电监测 癫癎发作 发作间期 发作期
  • 简介:影响奶牛人工授精成功率的主要原因是能否正确判断发情,适时输精。Claus(1983)报告,由于输精时间不正确致使授精失败的牛占21.3%。根据乳汁中孕酮含量分析奶牛发情的授精问题,国内未见报导,我们对此作了初步探索。乳汁孕酮含量测定主要根据Heap(1976)的放射免疫分析。

  • 标签: 人工授精孕酮 奶牛人工授精 孕酮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舒乳通口服液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肠系膜微循环有无影响,以了解其活血化瘀作用.方法:大鼠口服该药(大、中、小剂量组)5天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及肾上腺素所致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观察.结果:本品能明显改善血流变学和微循环,且呈明显量效关系.结论:舒乳通口服液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 标签: 舒乳通口服液 血流变学 微循环 实验研究 中药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伏膈核的发育变化的形态学规律.方法:选取出生后一个月内不同时期的大鼠,常规切片染色后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测量不同组别大鼠伏膈核细胞的密度及直径.结果:细胞直径随年龄呈增长趋势,至PD30已基本接近成年水平.细胞密度在PD0~PD15呈下降趋势,之后基本不再变化.结论:表明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伏膈核细胞在形态上仍要经过一个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 标签: 大鼠 伏膈核 生后发育期 形态学
  • 简介:陆稻(uplandrice,orpzasativgL.)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缺水。水稻抗旱能力主要决定于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特别是根系特征。初步的研究指出,杂交水稻在根干重,根数,根长,根粗和拔根力(uprootingforce)等方面较之亲本有较大的优点。但

  • 标签: 幼穗分化期 限制因素 形态特征 生理特性 杂交稻组合 杂交玉米
  • 简介:患者男性,69岁,因发作性心悸胸闷而入院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三导联同步记录,窦性心律,R-R0.64s心率94次/min,P-R间期0.18s,ORS波时间0.15s,Q-T间期0.42s,P′1及P′2均提前出现,P′均重于其前的T波降支处,后随的QRS波与窦性P下传的QRS波形态相同,当窦性心动周期0.64s及P′1后的代偿间歇为0.74s时下传的QRS波均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当P′2后的代偿间歇为0.80s时,其后第1个窦性下传的QRS波形正常.继后仍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见附图),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房性早博,3、3相左束支传导阻滞.

  • 标签: 冠心病 心电图 三相左束支传导阻滞
  • 简介:目的:观察床旁超声对心脏外科围手术危重患者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对183例心脏术后危重患者行床旁紧急超声检查,评估患者心腔的饱满程度、心肌收缩力、收缩协调性、心包有无积液及血栓压迫、瓣膜活动度、跨瓣膜血流速度等。对于术后出现低氧血症患者行胸腔及肺部超声检查,筛查患者有无胸腔积血、积液、肺不张、气胸等。对于术后出现无法控制的发热患者常规筛查瓣膜有无赘生物。结果:138例患者床旁超声检查后与常规临床判断及治疗决策一致,45例循环波动、低氧血症或少尿患者行超声检查后指导临床作出决定性、挽救性治疗决策。结论:对于心脏围手术危重症患者及时行床旁重症超声检查可指导临床医生作出决策性治疗方案。

  • 标签: 重症超声 心脏外科 围手术期 危重症
  • 简介:本研究测定了116例幕上肿瘤的短潜伏体感诱发电位(SLSEP),其中包括神经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转移瘤等。在幕上肿瘤116例中,98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结果表明:幕上肿瘤SLSEP总异常率为81.0%,其中位于额顶叶或半球深部者异常率较高。作者还观察到,幕上恶性肿瘤的SLSEP异常率比良性高。研究结果提示:SLSEP的测定对幕上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幕上肿瘤 SLSEP 异常率
  • 简介: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EEG改变与临床意义。方法:对46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进行了EEG检查,对其结果与临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46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EEG异常16例(34.8%),EEG异常主要见于伴有面、舌部感觉异常的中、重型面瘫病例,异常程度主要是轻、中度异常,异常特点是以面竣对侧为主的低、中波幅θ活动。结论:周围性面神经炎中、重型急性中伴有脑电活动异常。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炎 脑电图 急性期 EEG
  • 简介:目的:观察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条件下,胎鼠(E14.5,E17.5),新生鼠(P0,P4)以及成年鼠肝脏中鼠β-防御素3(mouseβ-defensin3,mBD-3)基因表达。方法:100只孕鼠随机平均分成2组:LPS感染组(E14.5、E17.5、P0、P4、a-dult),正常对照组(E14.5、E17.5、P0、P4、adult)(n=50)。LPS感染各组分别于E13.5,E16.5,E17.5(Embroynicday)天,孕鼠腹腔注射550μg.kg-1LPS(100μl),同时正常对照组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4h后取出肝脏。提取RNA及蛋白,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ting检测mBD-3的RNA及蛋白表达;同时取出左半肝经4%多聚甲醛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mBD-3的阳性表达,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肝脏在胎鼠以及新生鼠均未检测到mBD-3的表达,而LPS感染组小鼠肝脏在胎鼠以及新生鼠时期均检测到大量mBD-3的阳性表达,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P〈0.05)。结论:mBD-3在正常的胎肝以及新生小鼠肝脏中未检测到表达,在LPS的诱导下,其在不同发育小鼠肝脏组织中表达均明显增高。这提示不同发育阶段小鼠肝组织在受到外界感染侵袭后,mBD-3可能是肝组织抵抗微生物感染的重要抗菌分子。

  • 标签: mBD-3 胚胎 小鼠 RT-PCR Westernblotting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观察卒中患者急性康复过程中功能恢复与脑电生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不同时间段内评价其功能及脑电慢波变化情况。结果:脑电地形图中8波功率值变化与NIHSS得分变化相关,虽然脑电慢波功率变化过程与NIHSS得分变化过程不完全相同,但总趋势是相同的。结论:脑电生理的慢波变化反映了卒中后功能变化的情况,可以作为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预测和评价指标。

  • 标签: 脑卒中 急性期 脑电地形图/定量脑电图 康复
  • 简介:目的:分析丙泊酚与七氟烷联合对减少小儿麻醉苏醒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手术患儿66例,依据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儿予以七氟烷麻醉,研究组患儿予以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经不同方法麻醉后,研究组患儿手术用时、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和清醒时间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躁动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与七氟烷联合可以使小儿苏醒躁动情况得以改善,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丙泊酚 七氟烷 小儿麻醉 苏醒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