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病,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发作时伴有血清钾含量的改变。常在食用大量碳水化合物、过度利尿、过劳、受凉、感染等条件下发病。起病较急,常于睡眠中发病,瘫痪多从下肢开始,两侧基本对称,先近端后远端出现无力,随后上肢也受累。神志清,大多无意识障碍。现将2004~2007年我院收治的突发肢体痿软无力低血钾患者32例报告如下。

  • 标签: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临床分析 诊断
  • 简介:定义青春的定义是第二性征(乳腺、生殖器、阴毛和腋毛开始发育、睾丸容积增加)出现的同时生长加速,最终获得生育能力。青春一般持续3~4年。第二性征的出现通常与生长加速的起始有相关性,女孩在早期出现;相反的是,男孩在生殖器发育的3/4阶段m现。虽然女孩进入青春的实际年龄比男孩早,她们开始具备生育能力的时间通常比男孩晚。初潮后第一年或第二年包括无排卵性月经,与不规则周期和痛经相关。男孩精子生成从Tanner分期的第3阶段开始。当成熟的不同方面出现不同步(“和谐”或协调性丧失),应考虑到内分泌疾病的可能。

  • 标签: 青春期疾病 Tanner分期 无排卵性月经 第二性征 生育能力 内分泌疾病
  • 简介:临床上肾上腺肿瘤的良、恶性难以鉴别,缺乏早期诊断依据,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端粒酶是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逆转录酶。与细胞周期、衰老、凋亡和永生化密切相关,恶性肿瘤中端粒酶激活而使细胞获得永生化。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在蛋白细胞周期调控网络中发挥负调节作用,而细胞周期调控网络的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研究提示二者在肾上腺肿瘤中的表达均有异常,可能联合参与肾上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为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端粒酶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蛋白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可以调控微小RNA(microRNA)生成的RNA结合蛋白Lin28在不同分化程度胃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了Lin28对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RT-PCR法在RNA水平检测Lin28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分析Lin28蛋白和人细胞角蛋白18(CK.18)在细胞中的共表达情况,分别应用RNA干扰技术敲减Lin28,及细胞转染技术过表达Lin28,比较Lin28表达水平变化前后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的变化情况.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Lin28在高分化胃腺癌细胞株MKN28中的RNA和蛋白水平均低表达,而在低分化胃腺癌细胞株MKN45中均高表达:Lin28与肿瘤干细胞的常见标志物CK-18共表达于极少数胃癌细胞中;敲减了Lin28的MKN45细胞株S则明显增加,而G1比对照组相应地减少。相反,Lin28过表达导致S明显减少,而G1比对照组相应增加。Westernblot检测发现,敲减了Lin28的MKN45细胞株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蛋自发生明显的上调,抑制其活性的蛋白p21和p27水平降低;而MKN28获得Lin28后,CDK2水平有所下调,p21和p27表达水平上调。结论:Lin28参与胃癌细胞分化和细胞周期相关的调控,且对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CDK2,p27/CDK2也发挥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 标签: Lin28 胃腺癌细胞 细胞周期 人细胞角蛋白18
  • 简介:从1990年起心血管疾病持续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每年总死亡人数的40.27%。冠心病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WHO全球健康报告显示.如不加控制。到2030年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将比2000年增加3.7倍。近百年来.

  • 标签: 精神卫生 心血管疾病 精神心理状态 疗效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远程血压监测能否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率。方法:选择255例原发性高血压1-2级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血压控制组(n=130)和远程血压监测组(n=125),对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血压治疗干预,包括监测血压水平、指导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比较2组血压控制达标方面的差别。结果:在4周的干预过程中远程血压监测患者接收远程信息指导达9.86次/例,平均每周2.47次/例;常规血压控制组有34.8%的患者主动电话回访,远程血压监测组有49.6%的患者电话回访(P=0.016);家庭远程血压监测组收缩压达标率(55.2%)高于常规血压控制组(40.0%),且收缩压下降幅度[(11.8±6.8)%]高于常规血压控制组[(9.9±0.8)%](P=O.03)。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家庭远程血压监测,通过远程信息指导提高患者对自身血压的关注度及主动参与意识,有利于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率。

  • 标签: 高血压 控制率 家庭远程血压监测
  • 简介: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有资料显示,脑出血性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10%~25%,在所有脑血管病中,以脑出血的病死率最高.直接病死率为38%~43%,病残率为70%~80%,其复发率约为1.8%~11%,该病多见于老年人,一般认为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每增加1岁死亡的危险性增加3.47倍,脑出血急性发病急骤,变化多端,此时的救治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界一直将其列为重点研究的疾病,现将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 标签: 急性期治疗 治疗概况 脑出血急性期
  • 简介:近年来妊娠糖尿病日渐增多.其定义及诊断标准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妊娠高血糖降糖药以胰岛素的应用最多,但胰岛素类似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本文重点讨论新近提出的妊娠显性糖尿病的诊断、妊娠高血糖的血糖控制目标及胰岛素类似物的安全性分级。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显性糖尿病 概念 诊断 监测 治疗安全
  • 简介:在神经变性疾病患者的脑内神经元内包含体中,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是最常见的,它可能介导了神经元的死亡和认知障碍。本研究作者发现表达可抑制的人tau变异型的小鼠产生了进行性年龄相关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神经元丧失以及行为缺陷。抑制转基因tau后,记忆功能恢复,神经元数目稳定。但令人吃惊的是,这时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依然累积。这样来看,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不足于导致此种病理模型的认知衰减或神经元死亡。

  • 标签: 记忆功能 小鼠模型 神经变性 神经原纤维缠结 TAU 脑内神经元
  • 简介: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和国人预期寿命的延长,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接受外科手术。但是老年患者因为器官功能的退化常常合并多种疾病,如脑梗死、心脏缺血性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复杂的病情会显著增加围术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并给围术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麻醉科医师可以通过优化围术麻醉管理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围术期管理 老年人
  • 简介:乳腺脓肿是哺乳妇女常见疾病之一,传统手术切开引流创伤大,最初几次换药患者非常痛苦,愈合疤痕影响美观。现代女性希望在治疗乳腺疾病的同时保证乳房的完整性,微创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在B超引导下行脓腔穿刺冲洗术或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术微创方法治疗64例哺乳乳腺脓肿报告如下。

  • 标签: 哺乳期 乳腺脓肿 穿刺冲洗 置管冲洗引流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发病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妊娠高血压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妊娠高血压孕妇80例为观察组.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正常妊娠孕妇80例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及查阅临床资料的方式来收集及统计2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多胎妊娠、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24h尿白蛋白高、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孕期检查次数、孕妇情绪为妊娠高血压患者发病危险因素(P〈0.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24尿白蛋白(OR=2.851)、糖化血红蛋白(OR=1.312)、孕前体质量指数(OR=1.842)、年龄(OR=1.322)、血肌酐(OR=1.118)为妊娠高血压患者发病高危因素(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发病影响因素较多,与24尿白蛋白、孕前体质量指数、年龄等因素有关,因此需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合理控制饮食.加强孕前、孕期的检查,有利于预防妊娠高血压的发生。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体质量指数 孕期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45例为观察组,选择门诊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缓解患者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RP值;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治疗前后CRP值的变化。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CRP值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CRP明显增高,而经治疗后,病情好转,CRP值明显下降,故CRP的检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恶化提供较为有价值的诊断指标,同时又可作为观察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 简介: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奋乃静治疗,观察组采用喹硫平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精神行为改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56.10%)显著高于对照组(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简明神经精神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妄想、激越、幻觉、欣快、淡漠、行为紊乱、脱抑制、夜间症状、饮食异常、易激怒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88%)显著低于对照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显效率高于使用奋乃静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标签: 老年痴呆 喹硫平 精神行为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