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口腔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恶性程度较高,外科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查询Pubmed等数据库中近期有关口腔外科治疗方面的文献,对口腔根治性手术中原发灶、区域淋巴结及手术缺损的I期重建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口腔癌 根治性手术 原发灶 区域淋巴结 功能性重建
  • 简介:摘要口腔放射治疗中,部分患者需要口含支架,让口腔处于张开状态,减少相关并发症。但口腔支架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放疗的摆位误差概率。目前,各医院使用的口腔支架主要有木塞、咬口器、专用个体化牙套等,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每一种支架稳定性、重复性差别较大。如何选取一种取材方便、稳定性更高的口腔支架是技师和临床放疗医生共同关注的领域。

  • 标签: 口腔癌 放射治疗 口腔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术后化疗的有效和可行的护理方法,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口腔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化疗期间毒副反应的护理,分析患者在化疗期间的心理及生理方面的需求,并实施健康指导。结果通过给患者精心的护理,并做好健康宣教,能满足口腔科化疗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结论对口腔术后化疗患者做好毒副作用的护理、健康宣教、营养支持,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口腔术后化疗患者的治疗质量和生存质量,延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对减轻口腔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及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表(SAS)对2009~2012年在我院住院的口腔病人进行评估,筛选出焦虑组25人(A组),非焦虑组病人、随机抽出35人作为对照(B组)、应用SPSS11.0软件随机分组为A、B组,A组为心理干预加药物组,B组为未心理干预药物组,比较各组术后的7天和14天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焦虑组T淋巴细胞亚群低于非焦虑组(p﹤0.05)。结论口腔患者术前焦虑可引起机体细胞免疫抑制,心理干预加药物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术后细胞免疫的恢复。

  • 标签: 口腔癌 T淋巴细胞亚群 焦虑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前,口腔的高发病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多数学者研究认为,缺氧与肿瘤干细胞是影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缺氧条件下,肿瘤细胞增殖代谢活跃,大量新生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发育;而肿瘤干细胞具有不断增殖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两者之间是否相互促进及调控影响肿瘤的持续存在呢?本文将缺氧与肿瘤干细胞对于口腔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缺氧 肿瘤干细胞 口腔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颈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抗凝治疗期的监护要点,以提高皮瓣存活率。方法对76例口腔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术中予凯时20mg+0.9℅氯化钠20ml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术后每天予凯时20mg+0.9℅氯化钠20ml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连续使用5天,同时对抗凝治疗期间的病人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76例病人其中74例移植皮瓣全部存活;其中2例于术后20小时左右发现皮瓣血管危象,经及时行急诊手术探查,术后恢复良好,全部顺利出院。结论安全有效的扩容抗凝治疗和认真细致的护理,是提高游离皮瓣移植术后皮瓣存活率的保证。

  • 标签: 口腔癌 游离皮瓣 移植术 扩容抗凝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同步放化疗是局部晚期口腔主要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但同步放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较手术显著,影响了患者放化疗的顺利进行。目前临床上常用局部对症处理和全身营养支持治疗等方法,减轻放化疗反应,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但收效甚微。本文旨在探讨经皮穿刺胃造瘘术在局部晚期口腔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我科2012年7月—2015年6月期间48例局部晚期未手术的口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4例,两组病例均采用调强放疗,观察组放疗前均行经皮胃造瘘术,放疗期间食物均从胃造瘘处灌入,对照组常规经口进食。观察两组患者放化疗不良反应、治疗耐受性及体重减轻情况。结果对比患者口咽部疼痛NRS评分与骨髓抑制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急性口咽粘膜反应,观察组I、Ⅱ级与Ⅲ级发生率分别为83.3%(20/24)、16.7%(4/24),对照组分别为41.7%(10/24)、58.3%(1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重减少低于5斤和大于5斤所占比例分别为95.8%(23/24)、95.8%(23/24),与对照组的1(4.2/24)、95.8%(23/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同步放化疗治疗的局部晚期口腔患者放疗前行经皮穿刺胃造瘘术,放疗期间从胃造瘘处进食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口腔癌 同步放化疗 经皮穿刺胃造瘘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环氧化酶2(COX-2)基因多态性与口腔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口腔患者中选出50例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50例为健康组,对两组对象进行环氧化酶2基因多态性的检测,结果在COX-2的四个基因型(-1195A>G、8473T>C、-765G>C、1795G>A)分布方面病例组与健康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氧化酶2(COX-2)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的发生风险之间不具备相关性。

  • 标签: 环氧化酶2 基因多态性 口腔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放疗采用经皮内镜下造瘘术肠内营养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口腔放射治疗的患者10例,均为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肠内营养治疗,回顾临床效果。结果相较放疗前,患者ALB、T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Hb、LYM、BMI变化不明显(P>0.05),保持稳定,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口腔放射治疗的患者,在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有口腔黏膜炎症发生时,给予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可保障放疗顺利实施,为生存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肠内营养 口腔癌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口底系指原发于口底黏膜的,与西方国家比较,我国口底较为少见1。既往受超声仪器所限本病应用超声检查不多。2014年9月,我院应用经口腔内超声结合经皮表超声检查发现了1例口底,经手术后目前健康状况良好。现将该病例情况报道如下。

  • 标签: 口底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干预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11例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实验组57例,两组每天早、晚、三餐前后及放疗前后共漱口10次,每次15~20ml,持续含漱约5min,漱口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3%朵贝氏液或生理盐水含漱;实验组采用地塞米松10mg加入5%碳酸氢钠250ml中含漱,出现Ⅰ度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时局部外涂蜂蜜。结果对照组54例,1级口腔粘膜炎22例,2级25例,3级7例;实验组57例,0级口腔粘膜炎2例,1级40例,2级14例,3级1例;实验组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程度均比对照组轻,(Z=3.773,P=0.000)。结论5%碳酸氢钠加地塞米松含漱加蜂蜜外涂三者联用有效地减轻鼻咽放射性口腔粘膜炎严重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放射性口腔粘膜炎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溃疡含漱液(富瑞TM)对鼻咽放化疗后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放化疗鼻咽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41例,对照组为39例。实验组首次放疗开始使用口腔溃疡含漱液含漱,每天3次,晨起、午饭后、睡前各1次,每次10~15ml,含漱5分钟以上,对照组首次放疗开始使用生理盐水含漱,每天5次,晨起、三餐后、睡前各1次,每次10~15ml,含漱3~5分钟。两组患者均在出现Ⅰ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时开始使用常规含漱液(0.9%生理盐水500ml+地塞米松10mg+利多卡因50ml+贯新克50ml)进行含漱,每天5次(晨起、三餐后、睡前各1次),每次约15~20ml,含漱5~10分钟/次,漱口后30分钟内禁饮禁食。结果实验组发生Ⅱ级口腔黏膜反应19.5%(8/41),Ⅲ级口腔黏膜反应9.8%(4/41),对照组发生Ⅱ级口腔黏膜反应43.6%(17/39)、Ⅲ级口腔黏膜反应5.1%(2/39)、Ⅳ级口腔黏膜反应5.1%(2/39),两组口腔护理的有效率经χ2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2,P=0.026)。结论口腔溃疡含漱液能有效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

  • 标签: 鼻咽癌 口腔溃疡含漱液 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鼻咽是我国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临床上首选的治疗方法为放疗,射线在杀灭癌细胞同时会破坏周围正常组织进而引发不同程度放射反应。口腔黏膜炎多出现于放疗后2~3周,发生率高达46.0~78.1%,表现为口干、咽痛、干咳、粘膜充血、溃疡、出血、脓性分泌物等,严重影响患者营养的摄入和睡眠质量,进一步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被迫终止治疗。为了进一步减轻鼻咽放疗患者口腔粘膜炎的反应程度,促进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现将预防和护理进展进行报道,为今后临床工作借鉴和参考提供依据。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口腔黏膜炎 防护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饮剂对鼻咽放射治疗期间口腔黏膜反应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初诊的鼻咽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加用中药饮剂干预。结果相同照射时间及剂量情况下,干预组比对照组在口干、口咽喉黏膜疼痛、口腔溃疡方面发生时间延缓,程度减轻,恢复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中药饮剂干预能有效延缓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有效减轻鼻咽放疗患者口干、口腔咽喉疼痛、口腔溃疡发生的程度,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是保证放疗计划顺利完成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中药饮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鼻咽调强放疗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鼻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另一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结果研究发现,加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明显强于对照组优质护理干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鼻咽患者实施有效的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复,适合大力推广。

  • 标签: 鼻咽癌患者 护理干预 放疗 口腔黏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Ki-67在口腔鳞状细胞(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0例OSCC和20例正常口腔粘膜(NOM)中VEGF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和Ki-67在OSCC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NO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Ki-67阳性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OSCC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同时表达与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EGF和Ki-67在OSCC中高表达,两者可能与口腔鳞状细胞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有关。

  • 标签: VEGF Ki-67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鼻咽并发放射性口腔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鼻咽并发放射性口腔炎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根据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分级采取对症处理的方法。结果20例鼻咽并发放射性口腔炎的患者,全部治愈。结论通过恰当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治疗鼻咽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并发的放射性口腔炎,保证鼻咽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性口腔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干预预防鼻咽放疗中口腔黏膜反应的价值。方法选择调强放射治疗鼻咽120例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放射治疗前、中、后的全方位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及家属鼻咽、放射治疗及口腔黏膜炎相关知识评分(92.12±7.1)、护理满意评分(97.37±1.23)高于对照组的(75.11±10.22)、(90.28±5.22);口腔黏膜炎发生率16.67%、口腔黏膜炎愈合时间(7.22±2.11)天低于对照组31.67%、(9.85±3.14),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在放射治疗鼻咽患者中应用,可提高患者及家属鼻咽、放射治疗及口腔黏膜炎相关知识知晓率,降低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咽癌 放疗 全方位 护理干预 口腔黏膜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同期放化疗病人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情况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72例鼻咽同期放化疗病人于每次化疗前、中、后记录口腔黏膜改变情况,并根据口腔黏膜炎发生的不同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72例鼻咽癌病人在同期放化疗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炎,尤其在完成第二周期化疗后较严重,通过护理,均全部完成治疗计划。结论密切观察鼻咽同期放化疗病人的口腔黏膜改变情况,根据不同程度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并顺利完成治疗计划。

  • 标签: 鼻咽癌 同期放化疗 口腔黏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