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无眼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BPPV患者204例,分别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Barbecue翻滚疗法治疗,复位过程中均联合乳突叩击。结果204例患者中可诱发出位置性眼52例(25.5%),未诱发出眼152例(74.5%),一次复位治疗治愈率88.3%,有效率96.1%,首次复位治愈率比较P>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对于是否能诱发出眩晕或眼的主观性BPPV患者,根据其起病形式行试验性手法复位治疗,同样安全、有效。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无眼震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泽镇消除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患者的患病和转归情况,为对患者开展关怀与照料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以1周岁以上人群为调查对象,逐户逐人访问与体检;对原慢性丝虫病患者逐个询问、复查,完善个案资料。结果泽镇1998年消除丝虫病后,无新发慢性丝虫病患者;原慢性丝虫病患者764例,至2013年尚存117例。原患者因年老自然减员等原因,分别比基本消除丝虫病和2002年普查时自然减少84.68%、44.81%,分布区域已明显缩小。遗留的患者年龄以70~79岁老年人居多,占58.12%;患者病程多在50~59年,占54.89%。淋巴液肿部位和分期以右下肢和Ⅱ~III期为主,分别占整个病例的40.17%、46.60%。结论泽镇消除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患者明显减少,表现为高龄化、病程长的特点,后期应在现有关怀照料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患者自我照料,减轻症状与体征,控制发病,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托普利抑制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3年在我院门诊以及住院确诊原醛症患者20例,测量其实验前后血醛固酮水平,并以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原醛组血醛固酮抑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该实验对原醛症的诊断敏感性为95%(19/20),特异性为93%(14/15)。结论此试验是项安全可靠地原醛症确诊方法,值的我们临床应用。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卡托普利抑制试验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EG血栓弹力图试验同常规凝血试验之间的关系,对比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本院2016年10月1日—2018年6月1日期间选取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这180例患者分别进行TEG血栓弹力图试验以及常规凝血试验,记录患者凝血因子的反应时间以及凝血酶的形成时间,并对比分析两种试验方法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TEG血栓弹力图试验以及常规凝血试验的结果对比,发现患者凝血因子的反应时间以及凝血酶的形成时间TEG血栓弹力图试验明显比常规凝血试验的时间短,且部分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与凝血因子反应时间呈正相关,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与纤维蛋白水平之间呈现出负相关性。结论两种试验之间存在相关性,且TEG血栓弹力图试验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较短,与常规凝血实验的部分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以及凝血酶的形成时间,呈正相关;凝血酶的形成时间与纤维蛋白水平之间呈现出负相关性趋势。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TEG血栓弹力图试验 常规凝血试验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药敏试验法与常规药敏试验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阳性血液标本,分别采取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对比两种试验方法的符合率。结果直接药敏试验法与常规药敏试验法检出革兰阴性球菌与革兰阳性杆菌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均具有较高的符合率,但是直接药敏试验时间短、操作方便,有利于血液细菌感染检测。

  • 标签: 血液 细菌 常规药敏试验 直接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试验用药品作为整个药物临床试验的核心,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试验能否顺利进行、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能否得到保障,以及临床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等关键问题。试验用药品的管理是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复核检查的一个重点关注环节。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是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PDCA循环法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药物临床试验用药品管理的质量。

  • 标签: 试验用药品 管理 药物临床试验 PDCA
  • 简介:摘要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药物临床试验质量保证体系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重要手段,建立“三级质控”保证体系,确保高质量完成药物临床试验

  • 标签: 三级质控 药物临床试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12份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1212份痰标本中阳性标本460例,阳性检出率为38%,460例阳性菌株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30株占50%,真菌198株占43%,革兰氏阳性菌32株占7.0%,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64株,占13.9%,大肠埃希氏菌42份,占9.1%,铜绿假单胞菌10份占2.2%,鲍曼不动杆菌13株占2.8%,阴沟肠杆菌8份占1.7%,嗜麦芽假单胞菌8份占1.7%,中间葡萄菌28份占6.1%,结论我院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真菌的检测率偏高,临床医生要高度重视病原菌的检查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耐药菌株的增多和菌群失调。

  • 标签: 痰培养 呼吸道感染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检测人布病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方法对与牛羊有密切接触的饲养员、屠宰工人、清洁工人等人群共1089份血清标本进行了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比较敏感性100%,特异性98.57%,符合率98.62%。结论在日常工作中对需进行布病抗体检测的标本可以先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筛查,阳性者再进行试管凝集试验

  • 标签: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试管凝集试验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探讨分析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采取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红霉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和啰音消失时间、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和啰音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也低于对照组,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较红霉素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 红霉素 阿奇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双管双塞软袋大输液注药口穿刺暴露后的安全性。方法在PIVAS水平层流台下对注药口穿刺,模拟三种状态,在非洁净区(普通病房)放置暴露不同时间,采用无菌检查法检测药液有无细菌生长,考察其暴露后的安全性。结论双管双塞软袋大输液注药口穿刺后暴露5小时比较安全。

  • 标签: 双管双塞 注药口 暴露 安全性 PIVA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心动过缓病人行阿托品试验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假阳性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不同护理后,观察组不良反应率(84%)明显低于对照组(94%)(P<0.05);观察组假阳性率(8%)明显低于对照组(22%)(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明显高于对照组(70%)(P<0.05)。结论对阿托品试验实施细节护理能减轻患者不良反应症状,提升实验准确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阿托品试验 细节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运动平板因无创,经济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特点。为筛选冠心病而广泛应用。方法对2010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0日对我院住院、门诊的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43例行运动平板检查,运动平板试验呈阳性者41例,(阳性率29%),对冠心病的防治有较好的评估。结论运动平板试验有利于筛查出不典型或隐匿型冠心病患者,作为一种简便,无创且准确性较高的检查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运动平板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生物等效性试验实施阶段进行质量风险管理探讨。方法以风险管理方法中的的风险识别,评估以及处置为基础,通过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生物等效性试验实施阶段进行质量风险评估。结果对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生物等效性试验实施阶段中质量管理风险进行排序。

  • 标签: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生物等效性 质量风险管理 PDCA循环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弹演习火炮打击后兔肺爆伤的病理变化及P38表达特点。方法闽南山地师团进攻实弹演习,设置6组。远离演习场的空白对照实验兔组(A组),火炮打击区域设置炮火覆盖山体反角隐蔽组(B组)和迎面角隐蔽组(C1-C3组),各组均含实验兔6只。火炮打击后6h,各组存活兔处死后取肺中叶近肺门处组织,HE染色观察其病理损伤形态,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38的组织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兔肺组织均可见肺膜下点片状出血和明显的组织水肿,HE染色示后两组肺泡细胞局灶性坏死、肺泡壁破坏及间质水肿伴炎细胞浸润,C组病理损伤明显强于B组。免疫组化结果示后两组肺组织内P38染色强度、范围和阳性细胞率均高于A组,且C组P38免疫反应程度高于B组。结论火炮打击后兔肺组织呈明显的出血、水肿、细胞坏死等爆伤病理表现。反角掩体保护有助于减轻肺脏损伤。P38过表达与肺脏损伤病理程度显著相关,它参与了兔肺爆伤的分子病理调控,是该型损伤治疗的潜在靶标。

  • 标签: 火炮打击 肺脏 爆震伤 P38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该含消佳净杀菌性能。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对消佳净进行了实验室杀菌效果观察。结果用有效氯含量为800mg/L的消佳净作用5min,对悬液内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杀灭对数值均大于5.00;用有效氯含量为800mg/L的消佳净作用10min,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均大于4.00;用有效氯含量为10000mg/L的消佳净作用30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均大于5.00。用有效氯含量为800mg/L的消佳净作用10min,对物体表面的消毒各次试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1.00。结论该含氯消毒剂对试验所用细菌、芽孢以及物体表面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 标签: 次氯酸 消毒剂 杀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洛芬注射液的局部毒性。方法采用BALB/c小鼠、SD大鼠、豚鼠、新西兰白兔观察局部毒性反应。结果布洛芬注射液全身主动过敏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对血管无刺激性,亦无溶血和红细胞凝集现象。结论布洛芬注射液用于临床是相对安全的。

  • 标签: 布洛芬注射液 局部毒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被动过敏试验的剂量设计。方法以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为供试品,设计被动过敏试验,并观察试验结果。结果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抗肿瘤类药物的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应按动物暴露剂量下的实际耐受情况,合理设计PCA试验的暴露剂量水平。

  • 标签: 被动皮肤过敏 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 剂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