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残留的准确性。方法以0.4mol/LNaOH溶液为溶剂,在257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该检验方法在1ug/ml~8ug/ml范围有较好线性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分别为0.59%、0.3%,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25μg/ml、0.76μg/ml。平均擦拭回收率大于72.17%。结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残留灵敏度高,是一种可靠的质量控制手段。

  • 标签: 清洁残留 对乙酰氨基酚 紫外分光光度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自配总蛋白试剂测定血清总蛋白含量在开放检测系统中的性能验证和实验方法。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系列文件和相关文献1,结合实际工作,设计实验方案2。对在Roche公司的ModularP的开放检测系统中测定血清总蛋白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回收试验等进行性能验证3。结果自配总蛋白试剂在检测低、高浓度质控血清的变异系数均符合原配试剂的相关标准;准确度试验结果在允许范围内;线性范围试验中实测值与理论值呈高度相关;回收率在90%~110%范围内。结论在Roche公司的ModularP中利用开放检测系统使用自配总蛋白试剂测定血清总蛋白含量达到质量要求的标准,对降低检测成本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自配总蛋白试剂 开放检测系统 性能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制霉素栓的细菌数、霉菌数及控制菌的检查方法进行验证,确保检查的结果准确可靠。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O1O年版二部附录XIJ的要求,细菌计数采用离心法(500转/分钟离心3分钟),霉菌数采用薄膜过滤法,控制菌采用薄膜过滤法、离心沉淀和薄膜过滤法联用进行检查。结果各实验菌回收率均大于70.O%,各阳性控制菌均能检出,阴性对照均无菌生长。结论采用薄膜过滤法、离心沉淀和薄膜过滤法联用可消除制剂中不溶性颗粒对结果的影响及制霉素的抑菌作用,可以采用本方法检查制霉素栓的微生物限度。

  • 标签: 制霉素栓 微生物限度 方法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的抑菌效果,并对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研究。方法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8种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实验与验证。结果所检的清热解毒中成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并不佳,且对菌落的抑制作用可采用不同方法予以去除,均获得70.0%以上的回收率,因此可应用在常规法的检查中。结论建立专业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有必要,采用冰醋酸薄膜过滤法、培养基稀释法进行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

  • 标签: 清热解毒 中成药 微生物限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氧化锌洗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薄膜过滤法对氧化锌洗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试验。结果供试品5种试验菌回收率均>70%,控制菌能正常检出。结论应采用薄膜过滤法对细菌数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控制菌进行检查;采用常规法对霉菌和酵母菌数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控制菌进行检查。

  • 标签: 氧化锌洗剂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薄膜过滤法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替硝唑螺内酯乳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使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对替硝唑螺内酯乳膏进行验证,通过比较回收率来确定适宜的检验方法。结果采用培养基稀释法(0.1mL/皿)进行细菌计数;采用常规法进行霉菌、酵母菌和控制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检查。结论所建立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可用于替硝唑螺内酯乳膏微生物限度检查,消除本品抑菌活性对试验的干扰。

  • 标签: 替硝唑螺内酯乳膏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抑菌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测定肌酐进行多要素方法学性能验证。方法针对正确度、精密度、线性、临床可报告范围四个主要性能指标进行验证。正确度验证通过测定卫生部临检中心2014年度小分子代谢物正确度验证质评物,评估偏倚;精密度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5-A1文件,评估批内不精密度、日间精密度;临床可报告范围参照行业标准WS/T408-20122验证线性范围,稀释度验证按一定稀释比例进行验证。结果批内精密度低值样本CV0.6%、高值样本CV0.6%;天间精密度低值样本CV1.8%、高值样本CV1.4%。卫生部临检中心2014年度小分子代谢物正确度验证物检测偏倚分别为低值样本-2.56%、高值样本-2.14%。精密度、正确度指标符合行业标准要求。肌酐线性检验结论为符合一阶线性方程(统计学标准线性),检测高限为8819.3umol/l,临床可报告范围最高浓度为88193umol/l。结论AU2700肌酐检测几项主要性能指标符合国家行业要求,可用于临床检测。

  • 标签: 性能验证 肌酐 行业标准
  • 简介:摘要痛经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主要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而原发性痛经女性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该类发病者占多数。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原发性痛经的发病率升高,有效防治原发性痛经病症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笔者查阅近年来对原发性痛经研究的相关文献,概述了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以便为临床治疗与以后的病症研究提供指导。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发病机制 治疗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4期
  • 机构:日本研究人员发现,肥胖后脂肪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会成为引发糖尿病的导火索,抑制这种蛋白质的功能后,能够缓解糖尿病的症状。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强化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是卫生系统实现转机改制,走向市场的客观要求。医院经营的审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医院经营必须充分运用审计工作,使资金能合理使用,资源得以合理配置。

  • 标签: 经济责任 医院审计 运行机制 治理效率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2期
  • 机构: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肖庚富领导的科研团队在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encephalitisvirus,JEV)囊膜蛋白介导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在病毒学领域重要期刊《病毒学杂志》上在线发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医炮制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连接中医学与中药学的重要桥梁,对于中国的传统医药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中药的炮制机制的研究一般采用化学和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从而使中药炮制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从近些年来中药炮制机制研究取得一些成就,探析应该从吸收代谢层面深入研究中药炮制机制以及加强炮制辅料作用机制的研究,并详细阐述了基于化学成分转化肠吸收屏障网络藕联作用的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的新思路,以为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提供一些借鉴的和参考。

  • 标签: 中药炮制机制 肠吸收屏障 网络藕联作用
  • 简介:摘要分娩镇痛是现代文明产科的标志,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硬膜外分娩镇痛因镇痛效果确切,不影响产程等优点,已成为分娩镇痛的主要手段。但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易发生体温升高,甚至发热(>38℃),给母体和新生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本文就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发热的发生机制进行探讨。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分娩镇痛 发热
  • 简介:摘要医疗服务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具有高风险、高技术、高难度的特点。医院风险在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其原因又呈现出多样化,其结果也具有相当的严重性。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医院的风险监测机制,将医院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提高医疗质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医院 医院风险 医院风险监测 医疗质量
  • 简介:摘要采用醋酸刺激制备GU模型后,大鼠灌胃给KYS,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模型组与剂量组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或活性,研究溃疡散(KYS)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机制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简称COPD)患病率和死亡率也越来越高,本文对COPD的发病机制及疗法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人们对COPD的认识,有效防治COPD的发生,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对策。

  • 标签: COPD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微小RNA(miRNAs)作为一种短链非编码RNA,是转录后调控网络中重要的调控因子。研究表明miRNAs在卵巢癌形成与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近年来miRNAs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 标签: 微小RNA 卵巢癌 肿瘤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抗雄激素类除草剂利谷隆染毒受孕的SD大鼠,观察利谷隆对雄性仔鼠睾酮分泌的影响。方法孕鼠50只,在孕13~18d时连续6d利谷隆灌胃染毒,对照组给予等量花生油,利用电镜检测、ELISA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染毒剂量组,影响睾酮生成的细胞器、关键酶及睾酮的分泌量的变化。结果不同染毒剂量组睾酮生成的细胞器受损伤、生成睾酮的关键酶被抑制、睾酮的分泌量依次降低。结论利谷隆通过对雄性仔鼠生成睾酮细胞器的毒性损害及其关键酶的抑制,导致睾酮的分泌量降低,最终阻碍了雄性仔鼠性的分化和性发育。

  • 标签: 利谷隆 睾酮 雄性仔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白内障发病机制,立足临床实践,提出科学有效的白内障预防和治疗措施,造福于更多的白内障患者。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和临床病历资料分析法,研究分析现阶段有关白内障发病机制的最新临床科研成果;通过分析多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出预防和治疗白内障的最有效方法。结果在充分收集资料和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对现阶段有关白内障发病机制的相关成果和治疗方案进行归纳分析,形成本篇综述。结论现阶段,我国医疗机构对白内障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分析已经取得了突出成果;治疗白内障,需要立足患者的临床症状,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和手段。

  • 标签: 白内障 发病机制 预防方法 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