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房颤作为临床工作中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心律失常,容易合并包括血栓栓塞在内的多种严重并发症,目前对于房颤患者而言,治疗方法各异,较为常见的治疗策略包括了药物以及非药物两种类型,其中非药物治疗的类型包括了外科迷宫术、射频消融术、起搏治疗术等等,在诸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现针对房颤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分析,同时对其相关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从而为房颤的治疗提供可靠的研究结果。

  • 标签: 房颤 治疗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验证一种自主研发的平板足底压力测定装置,观察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无足病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患者、健康对照组,采用压力平板测定接触面积、压力峰值、平均压力等,并结合传统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本装置重复性符合要求,糖尿病足患者压力峰值显著升高,三组之间平均压力两两存在差异。结论本装置符合设计要求,可以协助糖尿病足的早期预防。

  • 标签: 足底压力测定 糖尿病足 振动觉阈值
  • 简介:摘要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严重感染性角膜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了我国角膜盲的首要病因。为了提早干预该疾病的发生,降低其发病率,增加有效治疗手段和提高治疗效果,眼科医师应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本文将对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进行概述。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发病机制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机制及运动康复措施。方法通过对100名跑步运动年限在半年以上、跑步频率在3次/周或累计15公里/周的跑步爱好者进行问卷调查、踝关节关节活动度测量、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测试、下肢稳定性测试等,对踝关节运动损伤机制及运动康复分析。结果踝关节特殊的生理解剖结构及下肢稳定性直接决定了踝关节部位容易发生损伤,损伤急性期通过POLICE原则处理,后期对踝关节进行包括肌肉力量和稳定性训练在内的运动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踝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结论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机制复杂,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踝关节康复。

  • 标签: 踝关节 运动损伤 机制 运动康复
  • 简介:摘要黄芪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集中在调节机体免疫,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转移,抗氧化应激,辅助化疗药物逆转耐药,以及改善骨髓抑制等。本文对近十年黄芪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黄芪抗肿瘤临床应用的拓展提供参考。

  • 标签: 黄芪 抗肿瘤 作用机制 综述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生存环境改变,肝癌患病率明显增高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当前临床肝癌患者多采用放疗、化疗、介入治疗以及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虽然也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受治疗副作用、创伤性较大,治疗期间患者会承受较大痛苦,家庭经济负担较重等因素影响,患者预后质量往往欠佳,如何提升肝癌患者治疗及预后质量是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探讨中药提取物在抗肝癌方面的作用,包括中药提取物在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影响肝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的作用机制

  • 标签: 中药提取物 肝癌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本文从利多卡因对神经细胞离子通道的保护作用、利多卡因的脑保护作用两方面分析了利多卡因脑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分析利多卡因应用对于脑保护的效果,同时通过利多卡因形成对神经细胞离子通道及氧自由基能量代谢的有利推动。

  • 标签: 利多卡因 脑保护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肝纤维化是由慢性肝损伤引起的。在慢性肝损伤期间,肝星状细胞(HSC)被激活并增殖,这导致过多的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导致肝纤维化。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包括酒精,慢性病毒性肝炎,寄生虫,代谢性疾病和毒素或者其它药物。当肝纤维化不受控制后,它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现在有一些研究表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可逆的。近年来中药作为抗肝纤维化药物效果较为明显,本综述旨在总结中药对肝星状细胞活化以及细胞外基质沉积的保护机制

  • 标签: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细胞外基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发病机制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5例颅骨生长性骨折的患儿,分析患儿颅骨修补术效果,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总结。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治疗后没有出现皮瓣坏死、感染和脑脊液渗漏等情况。患儿接受为期一年的随访,钛网都能良好的固定,并且没有发生任何松动和移位。结论颅骨生长性骨折常见于婴幼儿,常由于外伤导致颅骨骨折,破损的硬脑膜及脑组织嵌入骨折缝,再加上婴幼儿的颅骨及脑组织发育迅速,使骨折端进行性增宽。因此,在治疗中,应该掌握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从而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颅骨 生长性骨折 发病机制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我国人口数据显示,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预计将超过30%,其中20%以上的老年人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cardiomyopathy,DCM)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达16.9%,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分别约为18%和22%。目前认为DCM是独立于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其他心脏疾病的主要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一种前期隐匿的亚临床时期,后期为舒张、收缩功能障碍导致心力衰竭的临床时期。有研究预测,心血管并发症将占糖尿病死亡原因的75%以上。临床上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常常被忽略糖尿病心肌病的可能,因此,正确诊断及鉴别糖尿病心肌病,对疾病治疗及早期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心肌病 诊断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困难所在,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大量研究表明CRKP的耐药机制是多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最主要机制有以下几种产碳青霉烯酶、β内酰胺酶或AmpC酶联合孔膜蛋白缺失或低表达、主动外排机制以及生物被膜形成等多因素联合的耐药机制。而产碳青霉烯酶是最主要的机制。本文针对CRKP的病死率、感染相关因素、耐药机制进行综述,为CRKP耐药机制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 标签: 碳青霉烯酶 耐药机制 克雷伯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机制效果。方法选取4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所有患者行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容积,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对治疗前后的肌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实施LNG-IUS治疗,有助于改善症状,缩小子宫容积,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子宫肌瘤 子宫容积
  • 简介:摘要阿霉素是一种广泛用于多种癌症治疗的抗肿瘤抗生素。作为化疗药物,由于心脏毒性,它在临床上应用受到了限制。氧化应激被认为是阿霉素引起心脏毒性的重要原因。本文旨在总结氧化应激介导阿霉素引起心脏损伤的机制和降低心脏毒性的办法,为充分认识和临床防治阿霉素的副作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阿霉素 心脏毒性 氧化应激 活性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团队在急诊胸痛中心建设以及快速运转机制建立中的作用。方法我院自2018年6月1日建立急诊胸痛中心及快速运转机制,实行护理团队预检分诊,观察分析6月1日至12月31日对681例胸痛患者急诊分诊准确率、患者信息登记及时性和完整性,总结护理团队有效运作机制。结果急诊分诊准确率达到97.94%;患者信息登记及时性和完整性达到97.80%。结论加强对护理团队培训,规范接诊准备、急救护理、病情评估、检查护理等流程,完善快速运转机制,可确保急诊胸痛中心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救治,保障生命安全。

  • 标签: 急诊胸痛中心 快速运转机制 护理团队 分诊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对阿尔茨海默症(AD)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线粒体功能障碍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逐渐被认识和重视。本文从线粒体的氧化应激、分裂障碍、损伤及自噬等方面,对线粒体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究与综述,以期为AD的早期诊断及靶向药物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症 线粒体 综述
  • 简介:摘要中药具有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作用。由于其多成分产生的多靶点效应,使其有效性、安全性难以评价。代谢组学技术能整体和系统地分析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情况,符合中医药理论的整体观,有助于揭示中药作用的分子机制。本文主要阐述了代谢组学在中药有效性和毒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并总结了其在中药研究中的优势和不足。

  • 标签: 中药 代谢组学 有效性 毒性
  • 简介:摘要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一种涉及眼眶周围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通常作为Graves病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现,TSHR是TAO自身免疫主要抗原,TSAb是主要刺激眼眶组织并导致疾病发生的抗体。在过去的20年中,报道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可能也参与了TAO的发病机制。重要的是,似乎通过抑制IGF-ⅠR的活性可以减弱从任一受体启动的信号传导。这些发现为在活动性TAO中靶向IGF-ⅠR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 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及资料分析的方式了解肠道菌群与NAFLD的关系,并了解肠道菌群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果肠道菌群可以通过改变TLR4特异性识别脂多糖,从而激活患者体内的炎性相关因子,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慢性肝脏炎症,导致NAFLD。结论肠道菌群在NAFLD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诱导作用,与其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 标签: 肠道菌群 NAFLD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味益气聪明汤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HBMEC)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HBMEC分为阴性对照组、对照组和加味益气聪明汤组(0.1、1、10g·ml-1),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加入50μmol?L-1Aβ1-42培养24h,同时加味益气聪明汤组加入相应浓度的中药提取液作用30min,每个浓度设置3个复孔。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Hochest33342/PI双染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果蝇样受体4(TLR4)、环氧合酶2(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对照组细胞活力降低、凋亡率增加,TLR4、COX-2蛋白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加味益气聪明汤组细胞活力增强、凋亡率降低,TLR4、COX-2蛋白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加味益气聪明汤可改善Aβ1-42所致的HBMEC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COX-2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加味益气聪明汤 HBMEC 细胞凋亡 TLR4/COX-2
  • 简介: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传染病称为艾滋病(AIDS)。它可迅速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使各种病菌侵袭人体细胞,大部分患者出现恶性肿瘤及多发性感染,累及心、肝、肺、肾等多个器官,其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达55%。患者出现心肌炎、心肌病、恶性肿瘤、心功能不全等病症。

  • 标签: HIV个感染 艾滋病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