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破伤风抗毒注射后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回顾2010年1月—8月创伤人员共注射破伤风抗毒923人次,其中成人800人次,儿童123人次,住院人数600人次,对住院病人注射破伤风抗毒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护理与观察。结果注射破伤风抗毒923人次,共发生不良反应100人次,主以局部皮丘有硬结,伪足,痒感,发热为主。结论注射破伤风抗毒产生不良反应与受伤人个体差异、操作技术等因素有关,严格无菌操作,增强责任心,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破伤风抗毒素 不良反应 护理与观察
  • 简介:目的提高破伤风抗病毒素(TAT)皮试液的精确程度,降低阳性率,是预防和治疗破伤风重要措施.方法临床上因注射器无效腔造成配制TAT皮试液的浓度偏高,使皮试假阳性率升高,我门诊部在TAT皮试液的配置时,把注射器的无效腔占据的剂量考虑进去,阳性率明显降低。结果传统方法配制破伤风抗毒(TAT)皮试液,一般取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其缺点忽视注射器死腔的存在,阳性率明显升高。结论传统法的破伤风抗毒皮试判断阳性率高,需脱敏注射率也高,消耗时间长,病人痛苦多;有些病人惧怕一支破伤风抗毒分4次注射,由于病人惧怕打针无法完成全程脱敏,护士工作量大,改进组破伤风抗毒皮试判断阳性率低,有利于门急诊病人的救治工作。

  • 标签: 射器无效腔 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液配制 浓度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459-01
  • 简介:摘要破伤风抗毒(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在用药前必须做过敏试验。破伤风抗毒在外伤病人中的应用很普遍。我院从2014年10月开始使用江西生物研究所生产的TAT,参考说明书发现皮试液的配置和注入皮内的剂量与传统方法不同,为了比较阳性结果的差异性,特分组进行了对照比较,发现两组皮试结果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方法 比较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3月收治的30例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对其进行内科治疗及护理。结果30例患者经我院的精心治疗及对症护理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对破伤风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及儿科治疗,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为患儿减轻痛苦。

  • 标签: 新生儿 破伤风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查阅资料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破伤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新生儿破伤风进行诊断和治疗。结论应尽量少用肌内注射。可采用联合用药或交替用药的方法,增强镇痉的效果。新生儿破伤风的病死率很高,因此,必须做好预防。

  • 标签: 新生儿破伤风 儿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破伤风患者临床护理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8例破伤风患者临床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经积极抢救,均痊愈出院,病程11~45天。结论通过临床护理促进伤口愈合、恢复组织及皮肤完整性。减少伤口疼痛与不适,有效控制肌肉阵发性抽搐。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喉头痉挛发生,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效的咳嗽、咳痰。减轻尿潴留,恢复尿液排出。维持体液平衡。加强营养的供给。保证安全,预防意外的发生。解除或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

  • 标签: 破伤风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糖尿病患者产褥期破伤风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其治疗方法。方法首选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如心肺听诊、神经系统查体以及常规检查,然后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之后采用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以及青霉素,同时对患者外阴的进行清洗。结果1例糖尿病产褥期破伤风患者在经过相应的检查以及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对糖尿病产褥期破伤风患者进行相应治疗以及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产褥期 破伤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方法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较多,现对荧光反应,产毒株的筛选法,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分析。结果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在天然被污染的食品中,一般以黄曲霉毒素B1最多,而黄曲霉毒素B1、B2、G1只占很小部分,B1、G1毒性强,有致癌性。结论早期研究时根据毒素在薄层板上产生荧光颜色不同,分为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由于黄曲霉毒素的剧毒性,强致癌性及存在的广泛性。

  • 标签: 黄曲霉毒素 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自杀自伤风险评估表在精神科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全护理病区2015年1月~7月收治的120例抑郁症住院患者进行“住院患者自杀自伤风险评估表”的评估,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多数抑郁症住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杀自伤行为风险和潜在的风险,实施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未发生自杀自伤行为。结论通过开展住院患者自杀自伤风险的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自杀自伤行为的发生有明显防范作用。

  • 标签: 自杀风险评估评估表 病区 干预措施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精神科自杀自伤风险评估表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3月~9月收治住院120例情感性精神病抑郁发作状态的住院患者进行“精神科住院患者自杀自伤风险评估表”评估,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多数抑郁发作状态的住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杀自伤行为风险。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未发生自杀自伤行为。结论通过开展精神科住院患者自杀自伤风险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抑郁发作状态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自杀自伤行为的发生有明显防范作用。

  • 标签: 精神科 住院患者 自杀风险评估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青翘抗毒方免煎中药颗粒与青翘抗毒方传统中药煎剂治疗外感风热型感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外感风热型感冒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给予青翘抗毒方免煎中药颗粒与传统中药煎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结果发现,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愈率为82.86%(29/35),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88.57%(31/35),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4例,有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显效3例,有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感风热型感冒患者,采用青翘抗毒方免煎中药颗粒治疗的效果与传统中药煎剂治疗的效果相当。

  • 标签: 青翘抗毒方 风热型感冒 传统中药煎剂 免煎中药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踝跖屈肌痉挛的优质护理体会,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52例脑损伤患者踝跖屈肌痉挛的临床资料,均采用A型肉毒素对痉挛肌肉进行多点注射治疗,并应用优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结果52例患者中,43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82.69%。结论优质的护理及健康宣教对提高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肌肉痉挛患者的疗效、减少并发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肌肉痉挛 A型肉毒毒素 并发症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毒素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中基因Bcl-2/Bax的表达变化影响。方法将U251细胞分为3组空白组、顺铂组、加药组(虎纹捕鸟蛛毒素浓度为50,75,100mg/L),蛛毒素对细胞作用24h,采用RT-PCR技术测定捕鸟蛛毒素对U251人脑胶质瘤细胞抑癌基因bax,癌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虎纹捕鸟蛛毒素在浓度为50,75,100mg/L时均显著增强基因bax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在浓度为50,75,100mg/L时均显著降低癌基因bcl-2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虎纹捕鸟蛛毒素能够显著增强抑癌基因bax的表达,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上调bax表达相关;且能够显著降低癌基因bcl-2的表达,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下调癌基因bcl-2表达相关。

  • 标签: 虎纹捕鸟蛛毒 细胞抑制 bax/bcl-2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超薄皮瓣法联合A型内毒素修复体表巨大色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4月—2016年9月就诊的12例体表不同部位的色素痣患者,在局部麻醉下沿色素痣边缘切开,切除病变组织后,充分游离两侧皮缘,张力区设计“Z”瓣或“S”瓣,修剪成超薄皮瓣,彻底止血,分层减张缝合,在皮瓣边缘注射少量A型肉毒素,略加压包扎,7~10天拆线,观察远期治疗效果。结果16倒患者中,无一例出现术后血肿、感染、皮肤坏死,其中2例患者创缘出现淤紫,局部微波治疗一周伤口愈合正常;3个月复诊时,3例局部出现明显瘢痕增生,经加压包扎6个月后恢复良好;10例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2例认为效果一般。结论超薄皮瓣法联合A型肉毒素修复体表巨大色素痣效果满意,该术式简便易操作,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薄皮瓣 A型肉毒素 巨大色素痣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盐酸精氨酸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及指导原则进行实验。结果盐酸精氨酸注射液在至少10倍稀释后,不干扰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的凝集反应。结论三批盐酸精氨酸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验证,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查盐酸精氨酸注射液的热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和评价血液透析中心加强透析液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按照透析液的相关规范要求,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制定管理计划,措施落实到人,强化工作细节,加强督查,详细记录透析液监测结果,对异常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持续改进。比较管理前后透析液内毒素及细菌菌落数水平及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的高低。结果加强透析液细节管理后,透析液内毒素含量较管理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液细菌菌落数和C反应蛋白也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加强透析液细节管理,可以明显降低内毒素,细菌菌落数及C反应蛋白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 标签: 透析液 内毒素 细菌菌落数 细节管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淋巴毒素α(lymphotoxinα,LT-α)C804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脑梗塞的关系。方法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对30例脑梗塞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LT-α-C804A位点检测出C/C、C/A、A/A三种基因型。病例组中C/C、C/A、A/A基因频率分别为16.7%、36.6%、46.7%;对照组中分别为20%、55%、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3)。病例组与对照组中C、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5%、65%和47.5%、5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LT-α-C804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脑梗塞发生有相关性,LT-α-C804A位点C→A的基因突变可能是脑梗塞患者的一个危险因子。

  • 标签: 脑梗塞 单核苷酸多态性 淋巴毒素&alpha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蜂毒素与沉默组织蛋白酶S(CTSS)对于MHCC97H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制备的沉默CTSS的MHCC97-H细胞株(沉默CTSS的细胞株用PLVT1150表示,正常表CTSS的细胞株用PLVT8表示),使用不同浓度蜂毒素干预2组细胞30min,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重复三次。制作沉默CTSS的MHCC97-H裸鼠皮下荷瘤模型,使用80μg/(kg*day)蜂毒素干预,对照组予以PBS代替。观察裸鼠移植肿瘤生长的状况,记录肿瘤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cleved-caspase3在裸鼠荷瘤模型中的表达。结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凋亡率,PLVT1150细胞凋亡率依次为18.87%、36.72%、52.98%,PLVT8凋亡率依次为4.27%、15.32%、28.86%,进行两两比较,P<0.05。比较裸鼠皮下移植瘤发现第1组(PLVT1150+PBS)与第2组(PLVT1150+蜂毒素)比较、第3组(PLVT8+PBS)与第4组(PLVT8+蜂毒素)比较,裸鼠荷瘤体积在第14天出现统计学差异;第2组与第4组比较在第22天出现统计学差异;第1组与第4组比较,在第31天出现统计学差异。在裸鼠肿瘤组织切片的免疫组化实验中检测到4组Caspase-3阳性表达率依次为40%、20%、80%、40%,进行灰度值比较1组与2组相比,P<0.05;3组与4组相比,P<0.05.Cleved-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0%,20%,60%,灰度值比较1组与2组相比,P<0.05;3组与4组相比,P<0.05。结论沉默CTSS促进MHCC97-H细胞凋亡,蜂毒素与沉默CTSS引起的MHCC97-H细胞凋亡有协同作用,蜂毒素有可能为肝细胞癌生物学治疗的新研究方向。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组织蛋白酶S 裸鼠模型 蜂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