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将本院600例石蜡切片实施病例染色,并按照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0例。甲组采用常规检测诊断,乙组采用病理技术HE染色诊断,对比分析两组诊断结果。结果:乙组300例的样本染色结果(骨组织、胃镜活检、脂肪组织、肝胆组织、子宫内膜)明显优于甲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病理技术HE染色 常规检测诊断 病理诊断 样本染色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病理技术 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方法:抽取我院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4 月, 180 份石蜡切片进行研究,相关工作人员均按照规章制度完成 HE 染色, 随后再进行措施改进。 结果: 在经过相关措施改进后,其切片的染色效果更好 , 其组织、细胞更为清晰,更有利于临床的诊断 。 结论: 病理技术 HE 染色在临床疾病诊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临床不断的提升 HE 染色技术,才能获得更好的切片质量,才能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准确数据。

  • 标签: 病理技术 HE染色 病理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肾脏病理类型分布及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年龄段特征。方法:本文对 2015年 4月 -2020年 4月间本实验室收到的经肾活检确诊为肾脏疾病的 5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肾脏疾病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布规律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年龄段特征。结果:经回顾总结发现,全部 500例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 387例,占比 77.40%,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 83例,占比 16.67%,遗传性肾病患者 26例,占比 5.20%,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患者 4例,占比 0.80%;。在 387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 IgA肾病患者 203例,占比 42.45%,肾小球微小病变患者 85例,占比 21.96%,非 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45例,占比 11.63%,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 41例,占比 10.59%,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12例,占比 3.10%, C3肾小球肾炎患者 1例,占比 0.26%;通过分析 387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年龄段特征发现, 9-15岁年龄段的患者 31例( 8.01%)、 16-45岁年龄段患者 239例( 61.76%)、 46-65岁年龄段患者 93例( 24.03%), 66岁及以上年龄段患者 24例( 6.20%)。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肾脏病理类型中分布最广, IgA肾病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各病理类型中占比最高, 16-45岁的青壮年出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概率最高。

  • 标签: 肾脏病理类型分布特征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分布特征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年龄段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活检病理诊断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同术后病理符合率。方法:回顾分析疑似GI-NEN的18例患者,进行术前活检病理及术后病理诊断,评价诊断符合率。结果:诊断GI-NEN的患者15例,术前活检病理分级诊断符合率为86.67%,总病理学分级改变率为6.67%(Kappa=0.77,P=0.000,G=0.98,P=0.01)。结论:GI-NEN术前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符合率及诊断价值高。

  • 标签: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 活检病理 术后病理 诊断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活检病理诊断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同术后病理符合率。方法:回顾分析疑似GI-NEN的18例患者,进行术前活检病理及术后病理诊断,评价诊断符合率。结果:诊断GI-NEN的患者15例,术前活检病理分级诊断符合率为86.67%,总病理学分级改变率为6.67%(Kappa=0.77,P=0.000,G=0.98,P=0.01)。结论:GI-NEN术前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符合率及诊断价值高。

  • 标签: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 活检病理 术后病理 诊断 符合率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80片组织标本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为参照组组织标本使用传统方法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为研究组组织标本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下制作病理组织切片。然后,比较两组病理组织切片的有效制片率。结果:与参照组病理组织切片相比,研究组病理组织切片的有效制片率更高( P< 0.05)。结论: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的过程中对此项工作实施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病理组织切片的有效制片率,为临床病理检验的准确度达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 病理组织切片 有效制片率
  • 简介:[ 摘要 ] 目的:分析和探讨胃肠道息肉的病理诊断。 方法: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4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50 例 胃肠道息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对照组: 25 例, 观察组: 25 例 , 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钳夹活检术, 观察两组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均优于对照组 (p值< 0.05)。 结论:内镜下钳夹活检术效果更好一些,适合推广 。

  • 标签: 胃肠道息肉 病理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手术病理标本的流程优化及其管理方法。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12月到2021年1月我院实施标本流程管理以及没有实施标准流程管理的标本,标本数量共128例,对标准流程实施前与实施后标本送检情况进行对比,主要包括名称不符、送检延迟、送检质量不合格等,对比标准流程实施前与实施后的标本问题发生率。结果 标准流程实施前,名称不符、送检延迟、送检质量不合格数量分别为4例、5例和4例,占据比例分别为3.13%、3.91%和2.34%,标本问题发生率为9.38%;标准流程实施后,名称不符、送检延迟、送检质量不合格数量分别为0例、0例和1例,占据比例分别为0.00%、0.00%和0.78%,标本问题发生率为0.78%。可以发现标准流程实施后,标本错误发生率基本上接近于0,对标本流程进行系统化以及规范化管理之后,送检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结论 自全面实施标准流程之后,在细节管理方面进行全面调整,手术标本送检合格率得到有效提升,因此临床上可应用该方法。

  • 标签: 手术病理标本 流程优化 工作质量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烧伤I号油外涂疗法治疗恶性肿瘤Ⅱ、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Ⅱ、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患者共60例,治疗组30例予烧伤I号油外涂治疗;对照组30例予三乙醇胺乳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第1、2、3周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I号油治疗烧伤疗效显著。

  • 标签: “烧伤Ⅰ号油 三乙醇胺乳膏 放射性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对于各种妇科肿瘤来说,卵巢癌的病死率居首位。如能在患病早期确诊疾病,早期开展对症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来说,都没有有效的卵巢癌筛查手段。本文主要研究了卵巢癌的病理诊断相关问题。希望可以提供有用的建议。

  • 标签: 卵巢癌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肝内胆管癌(ICC)属于常见的肝脏胆道类肿瘤,是因上皮细胞病变造成,这些上皮细胞,会沿着胆管系统,从小胆管到大胆管生存。但近几年对于ICC的病理学研究比较欠缺。因此本文着重分析,肝内胆管癌的病理特点。

  • 标签: 肝内胆管癌 病理学特点
  • 简介:摘要:肝内胆管癌(ICC)属于常见的肝脏胆道类肿瘤,是因上皮细胞病变造成,这些上皮细胞,会沿着胆管系统,从小胆管到大胆管生存。但近几年对于ICC的病理学研究比较欠缺。因此本文着重分析,肝内胆管癌的病理特点。

  • 标签: 肝内胆管癌 病理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蛋白检测在肾损害性疾病早期诊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期间收治30例确诊肾损害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接受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尿蛋白检测和生化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GLU、UGFP、mALB等生化指标结果均高于对照组,而TP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尿蛋白检测 肾损害性疾病 早期诊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乳腺癌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结果,以此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 48例乳腺癌患者都是在 2017年 6月 -2018年 5月这段期间入住我院并进行该病治疗,对手术中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 结果:结果显示,乳腺癌中有冰冻切片可确定有45例未确诊的患者,假阴性误诊 2例,延迟诊断 1例。其中诊断结果检查的时间有不同的差异其中石蜡切片为 3-4天冰冻切片的时间为 20min,通过对比可以显示冰冻切片诊断时间短于石蜡切片。 结论:在保证切片质量的前提下,冰冻切片能够缩短时间,判定肿瘤的特性,减少在诊断中的误诊及漏诊的情况,因此该种治疗方法适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冰冻切片 乳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结果,结合病理特点,分析两者关联性。方法 本次将我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行内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然后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评价内镜检查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等情况。结果 (1)本次100例慢性胃炎患者,经内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病理检查确诊57例;内镜检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2例、病理检查确诊43例。内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率为57%(57/100),敏感度为75.44%(43/57)、特异度为37.21%(16/43)。(2)在伴肠上皮化生、伴上皮内瘤变占比方面,病理检查结果分别为80.70%、5.26%,与内镜检查结果的52.94%、1.47%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行内镜检查具备一定的价值,但准确率偏低,需配合病理检查,以此提升检查准确率,为患者进一步诊疗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 标签: 慢性萎缩性围堰 内镜 病理特点 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