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癌细胞生物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实验方法 。方法:选择 67例子宫颈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 1组(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和观察 2组(开腹手术子宫切除术)各 35例、 32例,选择同期子宫肌瘤手术患者 30例为对照组(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结果:观察组 1组术后宫颈癌细胞凋亡率高于术前( P<0.05);观察 1组宫颈癌细胞凋亡诱导基因 Trail、转移抑制基因 NM23水平术后高于术前( P<0.05),凋亡抑制基因 Bcl2、转移促进基因 MAT1水平术后低于术前( P<0.05)。观察 2组、对照组术前术后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颈癌并不增加其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

  • 标签: [ ] 腹腔镜手术 子宫切除术 子宫颈癌 生物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SGC7901细胞,再用各浓度辛伐他汀处理细胞48小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观察RECK、MMP-2、MMP-9的表达。结果辛伐他汀能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MTT检测显示10μmol/L、20μmol/L、40μmol/L辛伐他汀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3.37±1.50)%、(36.17±2.54)%、(46.39±2.38)%,与对照组增殖抑制率(1.60±0.38)%相比,增殖抑制率显著增强(P<0.05)。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作用后能显著增强SGC7901细胞RECKm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MMP-2、MMP-9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辛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与上调RECK下调MMP-2、MMP-9表达有关。

  • 标签: 辛伐他汀 RECK MMP-2 MMP-9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尖吻蝮蛇毒抑瘤组分I(AAVC-I)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AVC-I对BEL7402细胞的24h抑制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MTT显示,BEL7402细胞增殖能被AAVC-I抑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免疫组化显示,随药物浓度增加,平均光密度值呈递减趋势,表明bcl-2蛋白表达相应下调。结论尖吻蝮蛇毒抑瘤组分I对人肺癌BEL7402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并诱导其凋亡,可能与bcl-2表达下调有关。

  • 标签: AAVC-I BEL7402 细胞凋亡 bcl-2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癌细胞凋亡指数(AI)、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糖蛋白(PgP)几项指标在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2005年至2010年我院的80例乳腺癌患者石蜡包埋病理标本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的乳腺癌细胞凋亡指数(AI)及PCNA、PgP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乳腺癌细胞凋亡的特征为,染色质在细胞核上,颜色棕黄,部分凋亡细胞核会缩小,核膜处于完整状态。此次研究中有7例没有出现凋亡,73例有不同程度凋亡,凋亡率是91.2%。此次研究中共出现了54例凋亡指数介于0到0.21的病例,其中有4例淋巴结转移;还有26例的凋亡指数介于0.25到0.57,其中有三例属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是78.6%。P糖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8.7%。结论肿瘤发病和细胞凋亡、增殖有直接联系,PCNA蛋白表达和组织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紧密,PgP在乳腺癌组织存在表达,该指标和患者生存期有关系,因此可以将AI、PCNA、PgP作为乳腺癌预后诊断指标。

  • 标签: 乳腺癌 细胞凋亡指数(AI) PCNA P糖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效果及对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9月住院治疗的8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开腹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反映术后恢复情况的各项指标及调节性T细胞术前术后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CD4+、CD4+/CD8+水平术后3d、术后7d较术后1d逐渐升高,术后7d接近术前水平,而对照组CD4+、CD4+/CD8+术后3d、术后7d与术后1d基本一致,未见明显变化,且分别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0.05)。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较少,显著少于对照组,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肛门排气时间快,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P<0.0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5.0%vs30.0%,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手术效果确切,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通过对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证实该手术方法对患者的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调节性T细胞 并发症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卵巢癌细胞减灭术合并肠造口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卵巢癌细胞减灭术合并肠造口术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延续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造口护理正确率、饮食排便习惯良好率及以乐观心态进行社交活动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3、6个月肠造口护理正确率、饮食排便习惯良好率及以乐观心态进行社交活动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在卵巢癌细胞减灭术合并肠造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肠造口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胃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和开腹根治术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该组接受腹腔镜根治术,对照组(40例),该组接受开腹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略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大小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镇痛药物使用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流质饮食时间、胃肠减压停止时间、腹腔引流停止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结论胃癌治疗时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可达到与开腹根治术相似的根治效果,且安全性更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普及。

  • 标签: 胃癌 腹腔镜根治术 开腹根治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胃的恶性肿瘤中有90%是腺癌,其余10%包括胃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平滑肌肉瘤。胃的腺鳞癌、鳞癌和未分化癌罕见,其他原发于胃的十分罕见的恶性肿瘤还包括绒毛膜癌、类癌、横纹肌肉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本文旨在探讨胃癌的病因,以有效控制胃癌危险因素,及早防治,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胃癌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胃癌根治术在胃癌患者中的疗效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0例胃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行全阻断胃癌根治术)和对照组(行传统的胃癌根治术),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3、5年生存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阻断胃癌根治术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全阻断胃癌根治术 胃癌 生存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热疗联合顺铂对人卵巢癌细胞的毒性增效作用及治疗卵巢癌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卵巢癌恶性腹腔积液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应用常规治疗、热疗联合顺铂治疗方法)和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治疗联合顺铂治疗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卵巢癌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缓解率、治疗2d后SKOV3细胞凋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卵巢癌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缓解率、治疗2d后SKOV3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卵巢癌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卵巢癌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CD4、CD3、CD8以及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卵巢癌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CD4以及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疗联合顺铂对人卵巢癌细胞的毒性增效作用效果显著,与此同时能够提高治卵巢癌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热疗联合顺铂 人卵巢癌细胞 毒性增效作用 卵巢癌恶性腹腔积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微创小切口胃癌根治术在胃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3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内接收的胃癌患者中,随机抽取82例患者,将其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奇偶排序,41例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微创小切口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41例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5年内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淋巴结清扫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5年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效果较为显著,且有效的预防了癌细胞的扩散,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小切口胃癌根治术 胃癌 传统开腹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方法70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B组患者采用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A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82.3±50.4)min、肝门排气时间为(2.01±0.04)h、住院时间为(9.28±0.26)d、短于B组患者的(221.7±53.6)min、(4.21±1.26)h、(11.40±0.52)d(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64.5±52.5)ml、少于B组的(253.6±68.9)ml(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2.9%)低于B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取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早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胃癌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胃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0例于2015年2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随机选取40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定为对照组,另外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胃癌根治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后,研究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癌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有助于术后快速恢复,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手术 传统手术 胃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腹腔镜下的胃癌根治术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预后以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以及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开腹组更优,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于开腹组相差不大,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对患者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同时远期疗效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当,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开腹胃癌根治术 早期胃癌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进展期胃癌实施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本院选取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所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80例作为分析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2组都进行D2根治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开腹手术,观察组予以腹腔镜手术,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能够检获的有效淋巴结数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产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优,予以统计学检验,组间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分析意义存在。结论针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进行治疗,获取了理想的短期疗效,可以将淋巴结较好清除,将住院时间缩短,不会将患者在经济上的压力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辅助 胃癌根治手术 进展期胃癌 短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手术效果,并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采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30例采取开腹胃癌根治术。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0例、肺部感染2例、肠梗阻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肠梗阻3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30.0%,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较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更具优势,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开腹胃癌根治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微创小切口胃癌根治术在胃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3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内接收的胃癌患者中,随机抽取82例患者,将其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奇偶排序,41例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微创小切口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41例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5年内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淋巴结清扫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5年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效果较为显著,且有效的预防了癌细胞的扩散,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小切口胃癌根治术 胃癌 传统开腹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微创小切口胃癌根治术在胃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3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内接收的胃癌患者中,随机抽取82例患者,将其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奇偶排序,41例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微创小切口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41例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5年内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淋巴结清扫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5年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效果较为显著,且有效的预防了癌细胞的扩散,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小切口胃癌根治术 胃癌 传统开腹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治疗10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使用数字抽签法将这10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长分别为(278.2±43.5)min和(8.63±2.01)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长分别为(196.3±40.5)min和(10.72±2.2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0%和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长,减轻患者的病症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进展期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可能产生的常见并发症和相关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440例在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2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常规组,护理人员将根据胃癌根治后会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另外的220例患者为针对组,这组患者采用针对并发症的护理方法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对比。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胃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为腹腔内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瘘、切口感染、肠麻痹、腹腔积液、肺部感染。两组患者术后经护理后,针对组患者的整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为腹腔内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瘘、切口感染、肠麻痹、腹腔积液、肺部感染,给予患者针对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并发症 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