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性情绪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10—2019-04入住本院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9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分别在入院当天和出院时(第15天)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DA)得分情况。结果出院时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得分24.07±5.4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DA评分总分46.41±4.00,其中焦虑部分得分12.07±2.11,抑郁部分得分11.78±1.396,内向激惹部分得分10.96±2.02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神经内科患者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内科住院 负性情绪 相关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脑外伤术后照顾者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97名脑外伤术后照顾者,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对比不同焦虑程度照顾者生活质量,并对照顾者生活质量与焦虑情绪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无焦虑者17名、轻度焦虑者42名、中度焦虑者23名、重度焦虑者15名,各组间Zarit照顾负担量表评分相比较(P<0.05)。 照顾者Zarit照顾负担量表评分与焦虑情绪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脑外伤术后照顾者性情绪与生活质量存在相关性,故而需要重视对照顾者进行心理疏导与情感支持,改善其性情绪,有利于使其生活质量获得改善。

  • 标签: 脑外伤手术 照顾者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脑外伤术后照顾者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97名脑外伤术后照顾者,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对比不同焦虑程度照顾者生活质量,并对照顾者生活质量与焦虑情绪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无焦虑者17名、轻度焦虑者42名、中度焦虑者23名、重度焦虑者15名,各组间Zarit照顾负担量表评分相比较(P<0.05)。 照顾者Zarit照顾负担量表评分与焦虑情绪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脑外伤术后照顾者性情绪与生活质量存在相关性,故而需要重视对照顾者进行心理疏导与情感支持,改善其性情绪,有利于使其生活质量获得改善。

  • 标签: 脑外伤手术 照顾者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相关性
  • 简介:手术室工作是医疗单位承受压力较大的部门,工作强度大,节奏快,工作时间不规律,护理人员经常要参与术中急救等意外事件,因此手术室护士多数存在较高的心理压力。有研究表明,手术室护士心理异常的比例高于其他行业人群,为此,我们对手术室护士的焦虑及抑郁心理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同工作中性事件的相关关系,为促进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手术室工作 负性事件 抑郁心理 护士焦虑 相关性 手术室护士
  • 简介:目的了解经历性事件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管理者制订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ifiedcopingstylequestionnaire,SCCQ)、社会支持量表(socialscienceresearchsolutions,SSRS)对108名经历性事件的护士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108名经历性事件护士SCL-90总分为(194.41±35.05)分;SCL-90总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均呈负相关(均P〈0.05);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1)。结论经历性事件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中等偏低,并受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影响,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经历性事件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正向作用,指导和帮助其获得社会支持的能力,用良好的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其方式缓冲性事件对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护士 负性事件 心理健康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 简介:由于医疗改革,病人的自付费用增加与病人的经济能力之间存在着矛盾。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药的应用,高科技的仪器设备的引入,新技术的发展等,医疗费用随之增长。医疗费用的投诉明显增长,收费问题是护患纠纷的首要问题。我院自2003年以来由电脑代替手工收费,不断寻找对策,经过3年的实践,大大减少错误收费现象。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电脑收费 管理 医疗费用 医疗改革 经济能力 自付费用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相关护理并发症及性心理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选取对照实验类型,在我院2021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治疗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选取符合筛选标准的152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对照实验要求将患者分组处理,分组依据:随机抽签法,分组结果:实验组(n=76)、对照组(n=76),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分别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对于患者并发症及性心理改善效果。结果:比较两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性心理缓解程度,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性心理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护理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负面心理状态。

  • 标签: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 护理干预 并发症 负性心理
  • 简介:“少花钱,治好病”这是百姓最关心的事情,但是要想少花钱,就要会看病。现经专家指点,归纳出几种患者看病的误区,可为需看病的人提个醒儿。

  • 标签: 看病方法 误区 老百姓 病史
  • 简介:摘要: 目的 减少住院患者医疗收费错误,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进行压封闭引流压吸引结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压封闭引流压吸引结合护理干预,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出现明显肉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缩小面积、生活质量总分、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出现明显肉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缩小面积、生活质量总分、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各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压封闭引流压吸引结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生活质量以及血糖水平,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护理干预 糖尿病足溃疡
  • 简介:摘 要:对产科一例病人因未更改输液泵流速造成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根据RCA步骤,从事件发生时间序列表、鱼骨图、防控对策实施等方面分析该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优化工作流程,制定相应对策,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产科 输液泵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药错误护理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

  • 标签:
  • 简介:我科在使用壁挂式吸引器时,发现有时吸力大,有时吸力小,有时甚至无吸力现象。针对此问题,我科全体护士探讨其原因,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负压吸引器 原因 壁挂式吸引器 吸力
  • 简介:目前大多数医院患者使用的一次性压引流装置放在地上,不利于临床对地面的清洁,移动时只能放在床上。尽管有的使用了“S”型挂钩,但不美观,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压引流安放装置器。压引流安放装置器已在5家医院试用,患者及医护人员评价良好。介绍如下。

  • 标签: 负压引流安放装置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对压引流治疗糖尿病足患者性情绪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34例,行全程护理干预)与对照组(34例,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实行全程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性情绪,提高治疗有效率,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护理干预 负压引流技术 糖尿病足患者 负性情绪 治疗有效率
  • 简介:分析住院患者给药错误167起的原因,提出对策.167起给药错误的主要原因分为系统因素和个体因素两方面,其中系统因素比个体因素对给药错误的影响更多、更深.为此,护理管理者应转变给药错误事件的风险管理理念,采取优化给药流程、实施信息化给药管理、做好给药团队间的沟通协调、完善护士培训体系、重视给药过程的细节管理等对策,并完善实习护生和进修护生的管理,以确保给药安全.

  • 标签: 给药错误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 要 目的:分析儿科给药阶段错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儿科用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护理管理对策,促进儿科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儿科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的46例给药阶段错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落实查对制度、优化护士层级培训方案、合理调配人力等护理管理对策。结果:经过实施系列管理对策后,2019年1月到2021年6月儿科发生给药阶段错误事件12例,较前上报的46例下降73.91%,改进效果明显。结论:关注儿科用药全过程,提高护士的安全风险意识,是保障患儿用药安全的关键。

  • 标签: 儿科 给药错误 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