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90年代早期,北京协和医院率先将“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这一技术引入中国。“急性疼痛服务(acutepainservice,APS)”,即通过引入一支由不同专业人员组成队伍专职于全院范围内所有急性疼痛治疗。尽管欧美等在该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国内发展仍显滞后,北京协和医院自2004年4月正式开展APS至2005年4月间,共收治1050例患者,在此作一回顾。

  • 标签: 术后镇痛 急性疼痛服务
  • 简介:医学教育分三个阶段:(1)医学生教育:此阶段是医学生全面学习临床医学这门一级学科基本理论时期;(2)住院医师培养:是医学院毕业生全面学习临床某个二级学科(如麻醉学或内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时期;(3)专科医师终身继续教育。我国医学生教育已和国际基本接轨。不仅我国每万人拥

  • 标签: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医学教育 继续教育
  • 简介:寒战是一种比较常见术后并发症,关于寒战发生原因和机制尚未取得共识,目前认为与环境温度,麻醉药物,输血输液中热原反应,以及患者心理,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麻醉寒战对机体所造成主体危害包括机体耗氧量增加,心肺负荷加重等,麻醉寒战常用防治方法为围手术期保温以及药物治疗。

  • 标签: 麻醉 寒战 研究进展 术后并发症 原因 机制
  • 简介:危重病医学(CriticalCareMedicine)是当今医学最富有活力并居于医学发展前沿学科,危重病人救治水平,是医院整体医疗水平体现。作者认为要建立高水平危重病人救治体系,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必须有规范ICU。ICU规范主要包括:1、ICU组织构成;2、ICU管理模式;3、ICU病人收治和转出标准;4、医疗质量管理体系;5、护理水平要求;6、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制度。

  • 标签: 规范管理 危重病 救治 危重病医学 ICU
  • 简介: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新生儿受到伤害性刺激,可以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痛感受能力。总结近年来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结果.对新生儿及动物生后接受强烈持续伤害性刺激可以导致痛感觉和相关生理功能异常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为进一步探索人类疼痛发育学提供了系统研究资料。

  • 标签: 疼痛刺激 经历 躯体感觉 发育 新生儿
  • 简介:学科建设,科室管理是一个很大课题,内容丰富,如何能搞好科室管理,学科如何能发展,有众多因素。根据自己多年来在学科建设及管理方面的体会,结合我科情况作一综述如下。

  • 标签: 科学化管理 学科建设 科室管理
  • 简介: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MAPK)表达影响。方法: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根部45min之后放松血管夹形成再灌注,同时经颈静脉分别注入EGF100μg/Kg或生理盐水,分别于伤2、6、12和24h检测血浆D-乳酸浓度,取水肠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磷酸化p44/42MAPK、SAPK和p38表达,设置对照组和单纯缺血组。结果:EGF显著降低D-乳酸水平升高幅度(P<0.05),明显改善I/R引起病理损害,使p44/42MAPK和p38表达增强和提前,前减弱SAPK表达。结论:肠道I/R激活磷酸化MAPK系统,EGF通过调节MAPK表达参与细胞应激反应和增殖与分化。

  • 标签: EGF 大鼠 小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 MAPK系统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 简介:目的:观察小儿与成年人在全麻诱导,继以罗库溴铵静脉注射时回避反应。方法:选择60例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年龄2岁至65岁,按年龄大小分为两组;小儿组,2-10岁,共30名;成人组,20—65岁,共30名。在硫贲妥钠静脉诱导,继以罗库溴铵静脉注射(10秒),观察注药期间肢体不自主回避反应发生频率与严重程度,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无显着性差异,年龄、体重均有显着性差异。小儿组患者与成人组患者回避反应发生频率与严重程度有显着性差异。结论:小儿患者在罗库溴铵注药时回避反应发生频率与严重程度较成人患者为明显。

  • 标签: 小儿 成年人 罗库溴铵 回避反应 静脉注射 全麻诱导
  • 简介:目的:阐明胃内容物误吸肺损伤原因及其致病机理。方法:取大鼠18只,麻醉后行气管造口置管,接呼吸机行纯氧定压人工呼吸(最大吸气压PIP=2.0kPa)。18只大鼠随机均分为盐酸组(H组)和胃蛋白酶组(P组)。H组大鼠经气管注入稀盐酸溶液(pH=1.5)4ml/kg;P组注入胃蛋白酶与稀盐酸液混合液(pH=1.5,胃蛋白酶0.5mg/m1)4ml/kg。观察4h。试管内实验:用气泡式表面张力计测定全天然肺表面活性剂(completenaturalsurfactant,CNS)中混入胃蛋白酶对其动态表面张力影响。结果:误吸,P组PaO2显著下降,误吸60min以后显著低于H组,加用PEEPPaO2回升幅度很小。P组误吸PaCO2迅速增加,并随时间延长继续上升,至90min可达10kPa以上,显著高于H组。全天然肺表面活性剂(CNS)中加入胃蛋白酶溶液,随温育时间延长,最小表面张力增加(P<0.01),而加入纯盐酸时,最小表面张力无明显改变,组间差异非常显著。结论:误吸胃蛋白酶可造成最重肺损伤,其损伤程度明显大于同等酸度盐酸,其机理很可能与胃蛋白酶破坏了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关。

  • 标签: 胃蛋白酶 肺损伤 致病机理 气管造口置管 呼吸机 纯氧定压人工呼吸
  • 简介:一女性纵膈占位患者在全麻下行肿瘤摘除术,术中探查按压肿瘤时患者突然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及高血压危象。快速病理检查提示嗜铬细胞瘤.随停止进一步手术。经过18天精心准备.再次手术.顺利切除肿瘤。纵膈嗜铬细胞瘤极其罕见,容易误诊,应引起我们高度注意!

  • 标签: 后纵膈 嗜铬细胞瘤 麻醉
  • 简介:目的:观察高氧液(HOS)对休克家兔血气和血液流变学影响;观察HOS治疗全麻术后低氧血症疗效。方法:用平衡畲液(NO)制备高氧液体(HO)。实验部分:22只出血性休克模型兔,分为两组.分别输注HO(治疗组)和NO(对照组),观察血气分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临床部分:选择颌面外科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分为两组,在全麻后分别输注HO(治疗组)和NO(对照组),观察输毕血气分析、SpO2、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全部休克家兔表现为MAP明显下降,全血高切变率表现粘度(BV)、血浆粘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AI)明显升高.经输入HOMAP迅速回升,SaO2和PaO2升高.BV、PV、Al降低(P<0.05)。临床组输入HO,术后PaO2、SpO2明显升高,对血pH及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无不良反应;而在输入NO组中术后低氧血症较明显。结论:高氧液对出血性休克、低氧血症早期治疗具有良好效果,是临床治疗缺血缺氧性疾病一项新途径;HO具有应用方便、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是治疗缺血缺氧性疾病优良选择。

  • 标签: 高氧液体 家兔 麻醉 低氧血症 临床观察 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