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病人自控镇痛(PCA)技术已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但有关皮下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subcutaneousanalgesia,PCSA)的报道尚较少。我科在近年将PCSA用于术后镇痛,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皮下自控镇痛 PCSA 病人自控镇痛 PCA 临床研究 病例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手术患者ASAⅠ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瑞芬太尼组(R组)和对照组(D诅)。硬膜外阻滞后麻醉平面达T6后开始手术,即静脉微泵注瑞芬太尼。记录血压、心率、SPO2.VAS评分.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1min,5minApgar评分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R组用药后血压、心率有轻微下降,与用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脉搏氧饱和度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产妇安静程度,对手术牵拉反应抑制,麻醉效果的评价,R组明显优于D组,VAS评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瑞芬太尼作为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辅助静脉用药,效果明显,能减轻手术带来的不适,提高麻醉满意度,且未发现对母婴有不良反应。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术中 瑞芬太尼 新生儿Apgar评分 脉搏氧饱和度 VAS评分
  • 简介:施行术后切口镇痛,传统上采取肌肉注射止痛药法,效果往往不够确切;因顾虑病人出现镇痛药过量或成瘾,以致约有70%的病人因用药量偏小而存在不同程度的镇痛不全。胸腔术后切口疼痛刺激,可引起一系列内分泌和病理生理反应,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呼吸浅速和自主咯痰能力降低,容易促成

  • 标签: 胸腔手术 硬膜外腔镇痛 镇痛效果 自控镇痛 PCEA 不良反应
  • 简介:鼻内镜手术要求术中麻醉平稳,出血少,术后病人苏醒迅速,安全平稳,常规静吸复合全麻术后清醒延迟,意识恢复不完善,增加了呼吸道阻塞,出血,误吸的可能,并且延长了术后恢复时间,降低了手术台的周转率,术研究有杉静脉泵入瑞芬太尼复合氧化亚氮吸入麻醉与常规异氟醚复合氧化亚氮吸入全麻对照,比较是否存在优越性。资料和方法: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病人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异氟醚组(Ⅰ组),各20列,两组均以芬太尼,咪唑安定,阿曲库铵,异丙本分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后均吸入氧化晋亚氮-氧气(氧化亚氨浓度为65%,气体流量为2.5L/min)维持,R组以瑞芬太尼0.1-0.3μg/kg/min静脉磁入,异氟醚组以异氟醚.5%-3.5%吸入维持。于两组入室(T0),气管插管后5′(T1),术前填充鼻腔付肾纱条时(T2),填后5′(T3),手术开始5′(T4),30′(T5),停药时(T6),拔管时(T2),拔管后5′(T8)记录SBP,DBP,HR,手术结束后记录术中出血情况时间,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清醒程度和术后恢复情况,计算单位时间异氟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及费用。结果:瑞芬太尼组术毕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异氟醚组(P<0.01),瑞芬太尼组清醒程度明显优地异氟醚组(P<0.01);瑞芬太尼组单位时间麻醉药费用低于异氟醚组(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时,瑞芬太尼复合氧化亚氮吸入麻醉和异氟醚复合氧化亚氮吸入麻醉比较,均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但瑞芬太尼可使病人苏醒更快且安静平顺,清醒完全,性价比良好,提高了术后病人恢复的安全性和手术台的周转率。

  • 标签: 瑞芬太尼 鼻内镜手术 氧化亚氮 吸入麻醉 异氟醚
  • 简介:静脉麻醉是小儿手术最常用而有效的麻醉方法。氯胺酮是小儿最常用的静脉麻醉药,但容易引起眼压增高,由此可能促使正常眼组织移位,带来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从而限制了氯胺酮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应用。鉴于静脉麻醉药泾丁酸钠有降低眼压的作用。为此,我们试图将羟丁酸钠与氯胺酮复合施行静脉麻醉,观察其麻醉前和麻醉后的眼压变化,企图找出一种既能获得满意麻醉效果,又可使眼压保持正常范围的小儿眼科手术麻醉方法。今将观察结果与评价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羟丁酸钠 氯胺酮 高眼内压 静脉麻醉药 拮抗 小儿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用於静吸复合全麻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75名择期脊柱手术患者,分为芬太尼组(F组,对照组)和瑞芬太尼R1组及R2组.全麻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4mg/kg、依托咪酯0.3mg/ks、维库溴铵0.1mg/kg和芬太尼2μg/kg,气管内快速插管.麻醉维持均吸入66%N2O—33%O2及0.6%-L2%异氟烷(0.5—1.2MAC),同时在丙泊酚2mg/(kg·h)泵注中,F组加用芬太尼1μg/(kg·h),R1组加用瑞芬太尼5μg/(kg·h),R2组加用瑞芬太尼10μg/(kg·h).分别观察诱导前、切皮前、切皮后、内固定、减压、停静脉药泵注6个时点的血压、心率、MAC、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呼唤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潮气量、频率和呼气末CO2分压;拔管后即刻、15min、30min的意识状态(OAAS)和疼痛VAS评分;苏醒期间寒战、肌颤、恶心、呕吐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与芬太尼组比较,瑞芬太尼的起效、清除、呼吸和意识恢复的情况优於芬太尼组,镇痛效果不弱于芬太尼,安全性与芬太尼相似.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的作用效果也不同。结论:瑞芬太尼是一种适合用于持续输注的新型阿片类镇痛药,可用于脊柱手术的静吸复合全麻中。

  • 标签: 瑞芬太尼 芬太尼 静吸复合全麻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临床上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评价指标,为相关研究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骨科下肢手术需上止血带患者40例,于患肢止血带远端在消毒铺巾后无菌条件下,以20G静脉留置针开放一条静脉通路,用于给药及血样采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局部静脉用川芎嗪组20例(Ⅰ组)。局部静脉用生理盐水组20例(Ⅱ组)。两组分别在缺血前(止血带充气前)5min,缺血后再灌注前(止血带放气0-1min内),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等各时点,监测缺血再灌注患肢静脉血中的MDA,LDH,CK的水平。结果:Ⅱ组缺血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的MDA与缺血前比明显升高(P〈0.05,Ⅰ组缺血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的MDA与缺血前比明显降低(P〈0.05)。Ⅱ组缺血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的LDH,CK与缺血前比略有降低,但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的的MDA较好地反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际情况,LDH,CK则未能有效地反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与其它类似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以LDH,CK作为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评价指标值得进一步讨论。

  • 标签: 肢体 缺血再灌注 评价标准
  • 简介:目的:观察氯普鲁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的硬膜外腔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产妇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射单纯的3%氯普鲁卡因;B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氯普鲁卡因加入芬太尼1.5μg/ml复合液;C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氯普鲁卡因加入芬太尼2.0μg/ml复合液;D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氯普鲁卡因加入芬太民2.5μ/ml复合液。分别观察和记绿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麻醉效果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的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D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麻醉效果在A组,优者占40%,良占60%:在B组优占60%,良占36%,差占4%;在C组优占92%,良占8%;在D组优占96%,良占4%。四组新生儿娩出后Apgar5min评分均大于7分.未见新生儿窒息。结论:氯普鲁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的硬膜外腔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阻滞作用时间延长,麻醉效果增强,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氯普鲁卡因 芬太尼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剖宫产术 复合芬太尼 硬膜外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