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2例急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49例和观察组25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注射液0.5mL/kg静滴,每日1次,疗程7~9d。结果观察组253例中,痊愈139例,显效90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显效率为90.51%。对照组249例中,痊愈105例,显效95例,有效41例,无效8例,总显效率为80.3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01,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91,P〈0.01)。同时在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缩短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清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 标签: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应用 肺炎/药物疗法 呼吸道疾病 咳嗽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脾气虚侯标准。方法根据前期文献研究结果及专家回馈意见先后制定4轮问卷,共向全国45位专家发送问卷调查。结果问卷回收率在75%以上,大部分专家认定的必备标准有23项。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脾气虚侯评分高度一致。结论肌肉松软、多汗、睡眠不宁、头发稀疏、囟门宽大、纳呆少食、易感冒等23项指标为必备候标准。

  • 标签: 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 肺气虚 脾气虚 数据收集
  • 简介:隔离症(pulmonarysequestration,PS)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组织发育畸形,是胚胎期发育过程中部分芽组织与支气管树分离产生的先天性发育异常。PS由PryceDM于1946年首次报道,约占先天性发育畸形的0.15%~6.4%,其主要特征是组织不与气管、支气管树相通,但接受体循环供血。

  • 标签: 肺隔离症 手术适应证 术前干预 手术时机 先天性肺发育异常 先天性肺发育畸形
  • 简介: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经肺俞靶向给药对支气管哮喘(哮证)患儿的疗效.方法对100例支气管哮喘(哮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超声电导仪经肺俞穴靶向给予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葶苈子、桑白皮、黄芩等组成)治疗,疗程为6周.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免疫球蛋白、外周血白细胞介素5、末梢血嗜酸粒细胞绝对值计数等生化指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经肺俞穴靶向给药对支气管哮喘(哮证)患儿有治疗作用,优于单纯采用西药常规治疗.

  • 标签: 哮喘 热哮 肺俞穴 中药离子透入 外治法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清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患儿随机分为清组100例,对照组80例,两组均常规应用利巴韦林、双黄连注射液,清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清注射液0.5~1.0mL/(kg.d),用药1周,观察两组患儿体温、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清组治愈68例,好转25例,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治愈47例,好转20例,总有效率83.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药疗法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应用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常出现的外临床表现.方法对确诊为MP感染的2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20例中90例(40.9%)出现外不同脏器、系统的损害,其中以消化、血液及泌尿系统多见,分别为41.1%、23.3%及20%,全部病例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4周后痊愈出院.结论MP感染常引起外并发症,尤以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易引起误诊误治,故临床上遇到此类病例时,需注意MP感染的可能性,及时进行相关检测,及早确诊、治疗.

  • 标签: 肺炎 诊断 肺炎 支原体 致病力 呼吸系统疾病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桑菊饮治疗前后肺炎支原体感染风咳嗽患儿诱导排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肺炎支原体感染风咳嗽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同时予以3%高渗盐水雾化诱导排,观察组加用桑菊饮口服7d。治疗前及治疗7d后测定患儿诱导上清液中IL-6和IL-17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诱导上清液中IL-6和IL-17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桑菊饮可降低肺炎支原体感染风咳嗽患儿诱导上清液中IL-6和IL-17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桑菊饮 诱导排痰技术 IL-6 IL-17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外并发症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5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发生外并发症220例列入观察组,无外并发症患儿340例列入对照组,记录观察组外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和临床特征。结果MP感染外并发症中,消化系统症状发生比例最高,其次是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皮肤与关节等。观察组患儿病程和程明显长于对照组,胸片呈大片状阴影和不张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肺炎MP感染外并发症累及全身各类系统组织,积极实施MP治疗与杀灭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患儿程、胸片大片状阴影征和不张等可作为并发症预防的观察指征。

  • 标签: 肺炎 诊断 肺炎 支原体 肺炎 并发症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肺炎常见病原的流行情况以及儿童肺炎的中医候演变规律,同时探讨中西医内外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儿童肺炎的疗效。方法按照最佳临床试验原则开展规范化临床试验研究,通过840例儿童肺炎的ROT研究,对患儿血清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ELISA法检测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的病毒抗体。跟踪观察患儿在入院当天(基线点)、用药后第3、5、7和10天的临床表现,确定各观察点中医型。应用候的演变概率法对儿童肺炎中医候在不同观察点和不同地域的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同时,对治疗组和对照组做总体疗效、候疗效及临床各单证改善情况对比。结果共测得病毒感染阳性病例303例,支原体肺炎在3~7岁儿童中阳性率最高,〈3岁组病毒阳性率最高,东北、成都地区在不同季节的病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海、广州地区在不同季节的病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病原在中医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肺炎初期以风为主;中期是由实证向虚转移的关键时期;肺炎初期,南方与北方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炎后期,南方与北方肺炎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内、外综合治疗法可明显提高儿童肺炎总体疗效及候疗效,对临床各单证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支原体肺炎在3~7岁儿童中患病率最高,病毒性肺炎患病率在1~3岁儿童最高;病毒阳性检出率南方略高于北方。儿童肺炎中医候在不同观察点、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演变规律。同时证明,本研究采用的中西医内、外综合治疗法可缩短儿童肺炎疗程,是治疗儿童肺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儿童 肺炎 病原学 证候 疗效评价
  • 简介:目的了解肺炎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和取液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肺炎衣原体抗原.结果34例住院患儿于病程2周测血清肺炎衣原体IgM抗体均阳性,其中有5例病初取液做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为阳性.临床表现咳嗽较为突出,肺部阳性体征有41.2%,X线胸片都有不同程度的肺炎表现,多为单侧病变(70.6%),发病年龄以年长儿居多(72.6%).结论肺炎衣原体是一重要的呼吸道病原体,应予重视.

  • 标签: 肺炎衣原体 肺炎 临床分析 肺炎衣原体抗体 呼吸道病原体
  • 作者: 范梦雯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1期
  • 机构: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取得成效结果,并且分析对于免疫功能,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定54例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应用随机法每组划定27例,命为比对组(甲泼尼龙治疗),试验组(基于以上内容增加服用丙种球蛋白),比较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A/G/M、功能监测值。结果:治疗前,免疫球蛋白A/G/M测评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以上监测值获得评分更高,优于比对组,组间对比(p<0.05);治疗前,功能各项监测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以上监测值改善更快,优于比对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针对收治的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对于机体细胞、体液免疫功能起到良好的控制调整,炎症改善较快,功能得到有效性的调整,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免疫功能;肺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婴儿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杆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手段.方法对24例根据病原学检查确诊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婴儿肺炎杆菌肺炎具有起病急骤、进展快、并发症多(占50%)的特点;红色或白色胶冻状对诊断有意义.深部或血培养出的肺炎杆菌菌株多数对头孢噻肟钠、头孢三嗪、丁胺卡那、阿莫西林+棒酸、乙基西梭霉素或环丙沙星敏感.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尽早作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早期足量使用敏感抗生素及积极治疗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注意患儿隔离及其器具、空气、医护人员手的消毒是避免感染传播或流行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肺炎克雷伯杆菌 肺炎 婴儿 病菌感染
  • 简介:目的总结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法。方法对60例小儿MPP采用西医药物为主,中医治疗为辅的治疗方法,观察临床表现,总结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60例患儿经中西医结合的辨证施治,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出院时肺部症状及体征、并发症均消失。结论MPP既表现于系特点,同时又伴发多种外表现,在西药基础上加服中药不但缩短病程,减轻症状,还能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肺炎 诊断 肺炎 支原体 中西医结合疗法 儿童
  • 简介:产后发热是新手妈妈常见的产后病症之一,一般称为“产褥”。妈妈在刚生过孩子的24小时内,可能发烧到38℃,但这以后,体温都应该处在正常值以内。如有发烧,必须查清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

  • 标签: 产褥热 产后病症 产后发热 正常值 发烧
  • 作者: 邓越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重庆大足402360
  • 简介:小儿肺炎是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油类或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其在X线可见肺部有大片致密阴影。小儿肺炎一旦治疗不及时,容易转为哮喘,更为难治,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很多时候很多家长以为孩子是普通感冒,但最后却变成了更为严重的肺炎。原因就是从早期症状上来看,小儿的普通感冒与肺炎都比较相似,比如小儿都会咳嗽、都会流鼻涕等,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对小儿肺炎早期症状的认知与深度的了解,仔细辨别小儿肺炎症状与感冒的区别,争取尽早发现,尽早治疗,以免一直将肺炎当成小儿普通感冒治疗,导致孩子病情加重。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为了让更多家长了解到小儿肺炎,让更多的患儿得到及时的治疗,本人根据自身实际的工作经验,结合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就小儿肺炎早期症状及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 标签: 小儿;肺炎;早期症状
  • 简介:为了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与慢性咳嗽的发病关系,本文对128例慢性咳嗽病儿进行了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及肺炎衣原体抗体(CP-Ab)检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小儿 慢性咳嗽 肺炎 支原体 衣原体 关系
  • 简介:通过长期临床研究认为,多动症实证病位主要在心肝,虚病位主要在脾肾,其中情志因素是重要的致病原因,可贯穿疾病始终。发病原因主要是家长期望甚高,学业负担过重,缺乏体育锻炼及娱乐活动,身心得不到放松,积怨在心,久郁于肝,以致肝失调达,疏泄失常,疾病由生。加之患儿饮食多喜荤厌蔬,挑食偏食,致使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浊内生,郁而化,热胶结,扰动心肝,久之则肝之阴阳失调,疾病乃生。

  • 标签: 轻微脑损伤综合征/中医药疗法 风盛 痰盛 火盛 热盛 中医辨证
  • 简介:肺炎支原体(MP)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多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且以学龄儿童多见。近年来其感染率呈逐年增多趋势。婴幼儿MP肺炎发病率亦明显增高。既往有效的治疗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阿奇霉素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输注骨髓基质细胞(BMSCs)在脂多糖(LPS)诱导的损伤小鼠组织定植并向肺泡上皮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C57BL/6J小鼠作为BMSCs移植供体,同种野生型小鼠为移植受体。气道滴入LPS诱导损伤。受体分为以下几组:(1)PBS+BMSCs移植(CM);(2)LPS+BMSCs移植(LM);(3)PBS+全身放射+BMSCs移植(CIM);(4)LPS+全身放射+BMSCs移植(LIM)。移植14d后,以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BMSCs在受体组织的定植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体外培养的肺泡II型上皮细胞(AECII)GFP阳性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A、SP-C和水通道蛋白(AQP)-5mRNA的表达。结果移植后14d,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可见CIM和LIM组有少量肺泡上皮细胞呈GFP和角蛋白双染阳性,而且LIM组较CIM组有较多阳性细胞。与CM和LM组(分别为2.82±1.03%和3.81±0.93%)比较,CIM和LIM组的AECIIGFP阳性率更高(分别为11.10±3.19%和14.40±2.40%;P〈0.05)。LIM组SP-CmRNA表达较CM组增高(2.09±0.18vs1.38±0.30;P〈0.05)。结论供体来源的BMSCs能在LPS诱导的受损组织定植分化,提示静脉输注BMSCs可能有助于损伤的修复。

  • 标签: 定植 脂多糖 骨髓基质细胞 小鼠
  • 简介: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为其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29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应用阿奇霉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红霉素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0~14d,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60/65),高于对照组75.0%(4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退热时间、胸片大片影及胸腔积液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对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面有显著疗效。

  • 标签: 肺炎 药物疗法 肺炎 支原体 致病力 阿奇霉素 治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