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茄子,一名矮瓜,又称落苏,是一种紫色的含浆瓜果,肉内有瓤,瓤上有芝麻状的籽极多。其各地都有生产,夏秋上市,入冬更甜而糯,是廉价园蔬。它的性质奇寒,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1B2、维生素C,蛋白质、钙质比番茄还多。旧时的医书,如《大明本草》《本草纲目》,都有茄子作为医疗用途的记载。近代科学研究发现,茄子含维生素P极丰,

  • 标签: 茄子 《本草纲目》 破裂 血管 维生素A 维生素C
  • 简介:番茄,北方人称作西红柿、番茄柿。因为番茄的形状有点像柿,加上一个“西”字或“番”字,以示与原来的柿子有别。番茄在我国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种植极广,北方只有夏季可作短期栽培。番茄品种很多,颜色有红、黄、紫、白等4种,外形如圆球,或椭圆、扁圆,小的像樱桃,大的像番瓜。在香港最常见的番茄多属红色,称为红茄,

  • 标签: 高张 血压 珠江流域 长江流域 番茄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穿孔围手术期死亡以及不同手术方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预后.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45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围手术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结果45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中,2例行穿刺引流,11例单纯修补,18例姑息切除,14例根治切除.围手术期死亡率24.4%(11/45).围手术期死亡和存活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8.2±5.5)岁、(53.5±9.0)岁,平均穿孔时间分别为(19.4±5.3)h、(10.9±5.4)h,平均BMI分别为(15.1±1.3)kg/m2、(18.3±2.1)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合并术前休克、内科疾病及远处转移的比例显著高于围手术期存活患者(P<0.01).围手术期死亡多见于穿刺引流、单纯修补,姑息切除少见死亡,根治切除无死亡.穿刺引流、单纯修补、姑息切除、根治切除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患者年龄、穿孔时间、BMI以及是否合并术前休克、内科疾病、远处转移相关(P<0.01).单纯修补、姑息切除、根治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15、29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急性穿孔围手术期死亡与患者一般情况、腹膜炎程度、肿瘤进展情况有关,对其综合、正确判断,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可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可使部分患者获得根治机会,生存获益.

  • 标签: 胃恶性肿瘤 穿孔 手术 围手术期死亡
  • 简介:前言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scoliosis,CS)伴肩胛症(Congenitalelelvationofthescapula,Sprengel'sdeformity)是一种少见而复杂的先天性发育畸形.Tsirikos等[1]分析了537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的肋骨、胸廓及肩胛畸形,在497例CS患者中43例(8.6%)合并肩胛畸形.Cavendish等[2]报道的100例先天性肩胛症患者中,有39例(39%)伴CS;与单纯的先天性肩胛症或CS相比,CS伴肩胛症的临床评估及手术策略更加复杂,现对这种复杂畸形的临床评估与手术策略作一综述.

  • 标签: 先天性高肩胛症 先天性脊柱侧凸 临床评估 手术策略 先天性脊柱畸形 先天性发育畸形
  • 简介:目的:观察白细胞单采术治疗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自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前应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白细胞单采治疗,并分析其疗效。结果:经治疗性自细胞单采术,47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由219.78±115.76×10^9/L降至118.62+53.35×10^9/,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下降不明显。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化疗不良反应减轻。结论:白细胞单采术是治疗白细胞白血病临床症状的有效方法,患者耐受好,不良反应轻。静脉通路的建立有利于单采过程顺利进行。

  • 标签: 高白细胞白血病 白细胞单采术 化疗
  • 简介:本文对12例胃平滑肌肿瘤病人进行分析,认为胃平滑肌肿瘤较少见,有良、恶性的生物学行为,确诊率不高,主要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平滑肌肉瘤比平滑肌瘤出血多见,且量大。诊断主要依靠纤维胃镜检查,X线钡餐、B超、超声胃镜、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CT等检查均有一定价值。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平滑肌肉瘤肝转移病灶可采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

  • 标签: 胃平滑肌肿瘤 纤维胃镜 肝动脉插管化疗 栓塞治疗 急性出血 并发症
  • 简介:慢性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发生率约为5%,而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却高达90%-95%。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的治疗方法包括穿孔修补术,彻底性手术,腹腔镜穿孔修补术,单纯引流术和穿孔自行封闭病人的保守治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人,术后使用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阻滞剂是必要的。

  • 标签: 十二指肠溃疡 穿孔 幽门螺杆菌 治疗
  • 简介: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放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易发生在皮肤较薄的颈、胸、腋窝、腹股沟等照射野部位,可造成正常组织细胞渐进性变化、坏死,乃至广泛的纤维化损伤,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而且有可能影响治疗计划顺利实施,严重时导致放疗中断。

  • 标签: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中医中药治疗 组织细胞 治疗计划 并发症 照射野
  • 简介:有一位老年肠癌患者,手术后病情稳定,血液化验各项指标均正常.出院后,其妻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经常让他在一星期内吃掉两只大蹄髈.3个月后,他突发"小中风",一查血黏度竟有数项异常.

  • 标签: 血液化验 癌症 活血化瘀 血黏度 出院后 治癌
  • 简介:目的:建立转移肝癌细胞株,研究其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征,为靶向人肝癌干细胞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细胞模型。方法:肝癌细胞系Bel7402接种裸鼠皮下,成瘤后,取小鼠肺部转移灶,通过机械分离法,获取肺部肝转移细胞,体外扩大培养后,再次接种裸鼠。如此反复接种裸鼠,获得稳定肺转移肝癌细胞株Bel7402-V13。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及PKH26染色确定Be17402-V13中肿瘤干细胞的存在。流式细胞术分析亲本Bel7402和Bel7402-V13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ESA的表达情况,分选Bel7402和Bel7402-V13中ESA+细胞并进行体外生物学特征研究及裸鼠致瘤实验。结果:建立转移Bel7402-V13细胞株,Bel7402-V13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7d后形成的细胞球体中存在单个PKH26阳性细胞。与Bel7402中ESA+细胞相比,流式分析显示干细胞标志物[3人比例转移丑<;17402-V13显著提高5.67倍(17.6±0.4¥33.1±1.5)。3(;17402-V13中ESA+细胞具有更强的自我更新能力[成球率:(94.8±7.5)%vs(52.3±6.9)%,P<0.01],侵袭能力提高1.51倍(397.7±79.4v262.0±40.1,P<0.01),耐药能力也显著增强(IC5。:0.286v0.196,P<0.01),ESA+细胞Bel7402-V13在裸鼠皮下接种2xl02个细胞3月即可致瘤(3/6),而接种2xl02个ESA+细胞Bel7402细胞3月才能致瘤(1/6)。结论:获得转移肝癌细胞株Be17402-V13,伴随ESA+细胞增加,其体内外功能显著增强,为肝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细胞模型。

  • 标签: 人肝癌细胞 肿瘤干细胞 靶向治疗 ESA CD90
  • 简介: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15例右半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将同期6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中发热、不全肠梗阻、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与对照相比白细胞水平更高、肿瘤直径更大(均P〈0.05)。研究组术后吻合口瘘和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较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中位生存时间57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58个月,两组5年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48.4%VS.45.4%.P=0.573)。结论右半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容易误诊漏诊,术前应全面分析,重视围术期处理.术中应争取完整切除肿瘤并且清除感染灶。

  • 标签: 结肠癌 急性阑尾炎 手术 预后
  • 简介:背景和目的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是T_2或T_3远端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这个手术切除范围广泛且毁损性大,因此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其他可以替代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是前瞻性观察试验,旨在评估使用剂量放疗联合同期化疗和后续的观察等待治疗能否作为低位直肠癌的非手术治疗措施。方法本研究的对象为T_2或T_3、N_0~N_1、直肠下6cm的原发性可切除的腺癌患者。患者接受为期6周的放化疗治疗,具体方案为60Gy分30次照射肿瘤,50G分30次照射淋巴结区域,另外增加5Gy作为直肠腔内近距离放疗,放疗的同时口服300mg/m^2剂量的替加氟。在治疗开始前、治疗过程中(第2、4、6周)及6周治疗结束后均进行内镜及肿瘤穿刺检查。我们把肿瘤临床完全缓解、肿瘤穿刺部位阴性、6周治疗结束后CT及MRI提示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患者分配到观察等待组,把其他所有患者分配到标准手术组。观察等待组的患者使用内镜及选择性部位穿刺密切随访,若发现局部复发则给予手术切除。本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分配到观察组1年后的局部肿瘤复发率。本研究已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试验号为NCT00952926,研究对象入组已结束,但针对次要终点的随访仍在继续。结果本研究自2009年10月20日至2013年12月23日共纳入55名患者。患者从荷兰3个手术中心招募,继而统一在一个三级肿瘤中心(VejleHospital,Vejle,Denmark)接受治疗。55名患者中有51名符合纳入标准,其中40名患者为临床完全缓解并分配到观察等待组。观察等待组患者出现局部复发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3.9个月(IQR:15.3~31.0)。1年的局部复发率为15.5%(95%CI:3.3~26.3)。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急性3级不良反应是腹泻,51名患者中有4名(8%)患者出现腹泻。观察等待组患者的括约肌功能是极好的,1年内25名患者中有18名,2年内16名患者中

  • 标签: 直肠癌切除术 手术切除范围 同期化疗 标准治疗方法 替加氟 直肠腔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Ⅲ型胶原比例的高低与其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科共收治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41例,其中男39例,女2例,年龄20~55岁,平均36.2岁;左侧23例,右侧18例。损伤部位:距离跟骨结节4.5~6.0cm。采用自行研制的微创跟腱缝合技术和器材进行手术治疗,伤后至手术时间为1~6天,平均2.2天,术中取断端局部横断面病理标本(距断裂位置〈0.3cm)做天狼猩红染色,计算每个患者跟腱胶原中Ⅲ型胶原的比例,并按照其比例高低分为四组:A组0%~25%,B组26%~50%,C组51%~75%,D组76%~100%)。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6.8个月,根据Arner-Lindholm评定法进行预后评分。结果四组终末随访预后评定均达到优良水平,但术后6个月却有明显差异,A组共10例,优5例,良2例,差3例,总体优良率70%;B组共14例,优11例,良3例,总体优良率100%;C组共12例,优10例,良2例,总体优良率100%;D组共5例,优1例,良2例,差2例,总体优良率60%;术后6个月随访功能评定,A组与D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B组与C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优良率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由同一组医师进行相同的手术及术后康复指导,四组患者自身跟腱Ⅲ型胶原的比例不同,可能会导致功能恢复速度和程度有明显差异,Ⅲ型胶原比例过高或者过低的患者恢复较慢。

  • 标签: 跟腱 急性病 腱损伤 胶原Ⅲ型 预后
  • 简介:背景和目的:脑肿瘤患者在高原地区的临床表现有其特点。本文对西藏高原脑肿瘤发生急性脑疝的临床表现、诱发因素、辅助检查、治疗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11例急性脑疝的脑肿瘤病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31~52岁,平均38.9岁。汉族10例。8例为急进高原,2例暂住3个月;藏族1例,从海拔4500米到3700米后发病。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颅脑CT检查,肿瘤直径3~6cm,其中3例接受了MRI检查。8例急诊行开颅肿瘤切除术,3例经抗癫痫、脱水、对症治疗后择期手术,无手术死亡。肿瘤病理诊断均为脑膜瘤。结论:头痛、呕吐、癫痫发作、昏迷是高原地区急性脑疝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从平原地区急进高原是最常见的诱因。颅脑CT是最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经抗癫痫、脱水等治疗意识好转不明显者,应尽早手术。

  • 标签: 高原 脑肿瘤 急性脑疝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RASSF4在肺癌中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方法:向肺癌细胞系H40和A54中导人RASSF4的cDNA质粒后,通过MTT、克隆形成实验、基质胶侵袭实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肺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能力。结果:RASSF4能够通过下调MMP2、MMP9和cyclinDl的表达,抑制肺癌细胞的侵袭、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结论:RASSF4在肺癌细胞中通过抑制细胞生长及侵袭能力发挥重要的肿瘤抑制功能。

  • 标签: RASSF4 肺癌 增殖 侵袭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病因及其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同一手术治疗组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连续结直肠癌595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胰腺炎发生和术后胰淀粉酶升高的相关因素.结果595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发现血清淀粉酶升高79例(13.28%),其中48例发展为术后急性胰腺炎,占8.07%.右半结肠切除、左半结肠切除及横结肠切除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5.55%、15.79%和14.29%,而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治术分别为1.67%和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年龄、术中输血、术中出血、临床分期对结直肠癌术后淀粉酶异常升高无显著作用,术前合并高脂血症、胆道结石、腹腔感染、术后吗啡镇痛以及静脉使用脂肪乳均可增加术后淀粉酶升高的风险(P<0.05).2例患者发展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余患者保守治疗痊愈,无胰腺炎复发.结论术中直接或间接损伤胰腺是诱发术后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提高术后急性胰腺炎围手术期高危因素的认识,及早检验血、尿、腹水淀粉酶及进一步干预是防治术后重症胰腺炎发生的关键.

  • 标签: 结直肠癌 术后急性胰腺炎 病因 诊治
  • 简介:目的:研究LKB1(liverkinaseB1)基因在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LKB1基因与急性白血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初次诊断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32例,同时选取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骨髓标本12例作为对照组。提取骨髓标本中单个核细胞,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两组间患者LKB1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性别及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的关系。结果:LKB1基因表达与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对照组12例中,有12例LKB1为阳性。根据疾病类型将白血病组分为3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组19例,其中LKB1阳性为9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组8例,其中LKB1阳性为3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组5例,其中LKB1阳性为5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追踪患者治疗效果,提示LKB1+组的1疗程CR率及2疗程CR率均较LKB1-组,且复发难治的患者比例较LKB1-组低。结论:LKB1基因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前两者不同。LKB1阴性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 标签: LKB1 白血病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女性,51岁,因“头晕、步态不稳进行性加重2月”于2004年12月9日收入我科。患者无咳嗽、咳痰及痰中带血等肺部症状,胸部CT检查右下肺示3.0cm×3.0cm占位,有分叶,边缘有毛刺。查体:指鼻试验、指指试验、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不准确,Romberg征阳性。头颅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004年12月16日行立体定位经皮穿刺肺活检术,病理考虑小细胞癌。

  • 标签: 亚急性小脑病变 小细胞肺癌
  • 简介:目的探讨溶栓、抗凝等常规疗法对恶性肿瘤并发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34例恶性肿瘤并发的DVT患者为观察组,选择34例创伤或手术后并发的DVT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溶栓、抗凝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再通情况和疗效。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再通率、有效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疗法对恶性肿瘤并发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较差。

  • 标签: 恶性肿瘤 深静脉血栓形成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