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索蠕螨与酒渣鼻的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发表的7篇蠕螨对酒渣鼻的致病性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酒渣鼻患者的毛囊虫感染率比无酒渣鼻者的感染率高(率差RD=0.32,P=0.02).结论酒渣鼻患者的毛囊虫感染率比无酒渣鼻者的感染率高,提示可应用杀蠕药物治疗酒渣鼻。

  • 标签: 酒渣鼻 蠕形螨
  • 简介: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指药物通过内服、注射、使用栓剂或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的炎症反应。多红斑性药疹是药疹中较重的一型,常伴有发热、关节痛、腹痛等,严重者侵犯眼、口、外阴黏膜,剧烈疼痛。2013年6月我科收治1例重症多红斑性药疹并发癫痫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药疹 多形红斑性 重症 癫痫 护理
  • 简介: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40年来的发展,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已出现一支生机勃勃的队伍,成立了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学会,出版了及一批专业书籍和著作;在临床上,创立了许多治疗方法,更新了医疗观念,获得了优异的疗效,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一些误区.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皮肤性病学 发展方向 治疗方法 人才培养
  • 简介:Rowell综合征(RS)是红斑狼疮(LE)的一种罕见表现,伴发多红斑样皮损,血清中抗核抗体、抗La(SS-B)/抗Ro(SS-A)抗体、类风湿因子(RF)阳性。以往文献中有作者认为此综合征是皮肤红斑狼疮的一种特殊变异。作者报道1例64岁女性LE患者和1例51岁女性LE和Sjogren综合征(SS)患者,均伴发多红斑样皮损,并对红斑狼疮与多红斑并存的情况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皮肤红斑狼疮 多形红斑 文献综述 SJOGREN综合征 病例报道 伴发
  • 简介:早泄的临床发病率高,中西医结合疗法是目前国内治疗早泄的最常用疗法。本文从中西医药物联合疗法、药物联合心理或行为疗法、药物联合针灸疗法、药物联合手术疗法等四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分析目前治疗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为早泄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早泄 疗法 中西医结合 综述
  • 简介:目的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法治疗寻常痤疮进行疗效观察。方法两组均予痤疮王乳膏(维胺酯维E乳膏),1次/d外用,及维胺酯胶囊50mg/次,2次/d口服。治疗组加服痤疮汤100mL/次,2次/d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9.77%,对照组有效率51.4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Х^2=14.76,P〈0.01)。结论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法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寻常痤疮 中药 痤疮汤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以问题为先导的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problem-originatedclinicalmedicalcurriculum,PCMC)结合多媒体课件在皮肤性病教学中的效果,为该校医学生的皮肤科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12级本科4个班级临床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8人。将入组的医学生,按照班级为单位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以老师讲授为主。试验组采用PCMC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方式授课。2组授课老师均一致。教学结束后,对2组学生采取技能和理论两种考核方式,通过最终成绩的比较,分析对比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对于两种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结果试验组学生临床病例综合考试平均成绩(91.9分)高于对照组(7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考试成绩对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82.7%)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皮肤性病学教学过程中,应用PCMC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学生理解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并且可充分地激发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 标签: PCMC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 教学实践 皮肤性病学
  • 简介:寒冷性多红斑好发于冬春季,与气候寒冷有密切关系,中医称之为“猫眼疮”、“自寒疮”,多闪腠理不同,风寒湿邪乘隙袭人,搏于肌肤所致。笔者于2006年12月-2007年4月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配合微波定向照射治疗寒冷性多红斑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当归四逆汤 微波照射 寒冷性多形红斑
  • 简介:自然杀伤(NK)细胞瘤是比较罕见的肿瘤。直到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才对其分级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在过去10年间,免疫血液学的发展对NK细胞瘤的识别和分类有一定的帮助。结外鼻NK/T细胞淋巴瘤是这类肿瘤中的一型。这些淋巴细胞表达细胞毒性T细胞或NK细胞表型,包括CD56和TIA-1。鼻NK/T细胞淋巴瘤起源于皮肤等结外部位,并常与EB病毒感染相关。亚洲成人的感染最常见。文献报道中极少有儿童患病者,且只有5例患者出现皮肤受累。作者报道1例结外鼻型NK/T细胞瘤,患者为一孟加拉国少年,表现为肢端皮肤结节。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孟加拉国 鼻形 少年 EB病毒感染 细胞毒性T细胞
  • 简介: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治疗方法虽多,但效果均不理想,2003年9月—2004年2月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60例黄褐斑,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黄褐斑 消斑冲剂 三白散
  • 简介:重症多红斑是一种严重的大疱性多红斑,伴有严重的全身反应,并有眼、口、生殖器黏膜损害,大部分与药物有关,现临床报道我院收治的由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引起的重症多红斑型合并肝损害1例。

  • 标签: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临床表现
  • 简介: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定于2008年11月6日-9日在广州举办国家级

  • 标签: 中医中西医 中西医结合 全国中医
  • 简介:早期梅毒中医药治疗应重视透邪解毒,防止内陷导致日后严重病变。"菌、毒、炎并治"对吉海氏反应的防治具有针对性。晚期梅毒"治疗矛盾",应重视中医药恢复组织损伤及功能障碍的作用,将驱梅与保护患者并重作为中西医结合的科学治疗理念。由胡传揆教授发出邀请,以秦伯未为首的多名一流中医专家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协作,用地黄饮子治疗,解决了脊髓痨患者闪电痛、共济失调的痛苦,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谱写了梅毒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一页华章。中医防梅毒内陷,属于"治未病"的"已病防变"范畴,提出可以目前受到关注的发生血清固定和发展为神经梅毒及其他严重病变作为防范的重点目标。神经梅毒的防范主张借鉴地黄饮子治疗脊髓痨的经验。既往用土茯苓等方剂治疗中可看出一些改善血清反应和血清固定的蛛丝马迹,可作为研究参考线索。

  • 标签: 透邪解毒 防内陷 菌毒炎并治 治疗矛盾 脊髓痨 地黄饮子
  • 简介:目的:分析重症多红斑(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致病因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治疗方法的差异。方法:对2013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52例SJS和14例TE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SJS和TEN的可疑致敏药物以抗生素为主。发热、肝功能异常和肾功能异常是SJS和TEN最常见的并发症。SJS和TEN患者共有65例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5例使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24例使用环孢素治疗。SCORTEN评分超过3分的有11例。共4例死亡。结论:抗生素是SJS和TEN最常见的致敏药物,肝肾损伤及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孢素,早期予以IVIG可能是治疗SJS和TEN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重症多形红斑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临床特征 治疗
  • 简介:基底鳞状细胞癌(BSC)被定义为包含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癌(SCC)以及二者移区域的肿瘤。梭细胞鳞癌(SCSC)可能含有普通鳞癌和梭细胞的变异成分。作者报道一89岁女性患者,患头皮皮疹数十年。肉眼可见损害大小为8.5cm×6.0cm×1.8cm,为一灰白色中部黑色的肿块。镜下,肿瘤上部未溃烂部分由巨大的多角形鳞状细胞组成,偶伴角化过度(SCC),外周栅栏状的基底样细胞呈柱状生长(BCC),并有一部分区域两种细胞混杂生长。肿瘤的其余部分为一黏液样区域,含狭长的纺锤状梭细胞,系起源于普通鳞癌。免疫组化显示,SCSC的肿瘤细胞(普通SCC细胞和梭细胞)区域共同表达CAM5.2和弹性蛋白。Ber—EP4在BCC区域表达阳性而在SCC和BCC移带表达减弱。上皮膜抗原在普通SCC区域呈局灶阳性表达。据作者所知,这是皮肤鳞癌具有向BCC和SCSC双重分化的首例报道。

  • 标签: 基底鳞状细胞癌 梭形细胞 细胞变异 皮肤鳞状细胞癌 重分化 皮肤鳞癌
  • 简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联合定于2014年11月21日至24日在广州市举办“第十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研究进展学习班暨2014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 标签: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 中西医结合学会 皮肤性病 学习班 征文通知 会议
  • 简介: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联合定于2010年12月3日至6日在广州市举办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第六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研究进展学习班暨2010年广东省中医中两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届时邀请国内知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讲课,并有疑难病中西医专家会诊和中医皮肤科特色疗法现场演示。

  • 标签: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学会 广东省中医院 皮肤性病 学习班 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