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起落是飞机实现起飞着陆功能主要装置,能确保飞机安全飞行。但起落舱门锁应用时常出现密封失效,造成产品渗漏油。基于此,本文详细论述了飞机起落舱门锁密封失效故障。

  • 标签: 飞机起落架 舱门锁 密封失效故障
  • 简介:摘要:液压起落回收系统属于安全要求最高的飞机系统。它是否正常运行直接影响到飞机的正常起飞和着陆以及乘客生命安全。近年来,经常有飞机起落通常无法驶入的事故报告。飞机的健康管理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通过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预测,可以将传统的定期维护转变为面向状态的维护,并预先防止故障的发生。健康评估是健康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航空发动机等系统的健康管理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近年来,人们开始研究飞机液压系统、起落系统甚至空气传播设备的健康管理。本文主要分析飞机起落液压收放系统的故障程度诊断。

  • 标签: 飞机起落架 液压收放系统 条件变分自编码 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故障程度诊断
  • 简介:摘要:某型教练机前起落放下故障分析进行分析,找出产生原因,提出改进方案。

  • 标签:
  • 简介:在数字观测的优势条件下,利用sPn相的动力学特征与运动学特征,sPn相可以通过跟踪首波相来快速、可靠地测定进而测出发生在地壳内地震的震源深度。

  • 标签: SPN震相 震相特征 震源深度
  • 简介:2013年10月1日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发生M3.2级地震,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群活动。截至2016年5月,山东台网已经记录到了1万多次余震,其中3级以上地震9次,4级以上地震3次。频繁的地震构造活动引起了乳山市及周边地区强烈震感。为研究乳山群的发机理,本文利用山东台网数字化地震波资料和新建的乳山台阵资料,通过双差精定位方法重新确定了震中位置。研究结果表明:余震序列呈现出NW向的条带分布;采用CAP方法(CutandPaste)反演群中9次3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几次较大地震的震源深度平均约为5km,与台网编目定位的结果基本相同。从得到的精定位结果并结合震源机制解的结果来看,群的走向是NW向,倾角是NE向,与最近的乳山断裂有一定距离。由此推断该区域可能是乳山断裂的分支,或者有一条或多条隐伏断裂。

  • 标签: 乳山震群 精定位 震源机制
  • 简介:本文以佐署水位八年多的观测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水位异常特征,概括出了异常指标;着重总结了八年来异常有震震例;另外还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最后,经统计小结了佐署水位的映能力。

  • 标签: 高频振荡 震例 异常指标 映震能力
  • 简介:本文应用EIS2000软件对龙岩台自1989年1月1日至2000年6月30日的地磁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寻找地磁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

  • 标签: 软件 地磁异常 对应
  • 简介:摘要减隔设计是一种能有效减轻结构在地震中遭受损坏的设计方法。本文简要介绍桥梁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和常用的减隔装置,详细阐述了桥梁隔设计的具体方法,供大家参考。

  • 标签: 桥梁 隔震设计 橡胶支座 阻尼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场车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抖”现象。通过对场车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进行分析,揭示了“抖”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验证了“抖”与场车运行速度、路面状况等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最后,提出了针对“抖”现象的改善措施,包括优化车辆设计、改进路面条件等方面的建议。本研究对于提高场车运行稳定性和乘坐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为相关领域的技术改进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安全平稳 震抖 改善措施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场车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抖”现象。通过对场车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进行分析,揭示了“抖”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验证了“抖”与场车运行速度、路面状况等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最后,提出了针对“抖”现象的改善措施,包括优化车辆设计、改进路面条件等方面的建议。本研究对于提高场车运行稳定性和乘坐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为相关领域的技术改进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安全平稳 震抖 改善措施
  • 简介:摘要:地震是人类社会所遭受的目前为止具有严重破坏能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如果发生地震,将会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的损失,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把隔减震措施考虑进去,这样可以使建筑具有较高的抗震性,当遭遇地震时,可以更好地保护建筑物和人员。现阶段采取的抗震减震手段一般是在设计建筑结构时对建筑物刚度进行一定的单独设置,这样建筑物结构可以有一些延性,可以做到裂而不倒的状态。但是,这些传统的减震手段有缺陷,如果地震强度超过了设计承受的强度,整个建筑物就无法有效保证结构的整体安全性,对建筑结构减震防震控制技术的研究,可以使建筑物结构更加具有良好的减震抗震性能。本文主要分析建筑隔工程监理要点。

  • 标签: 建筑结构 隔震减震 基本原理 实际应用
  • 简介:介绍了皖23井的基本情况,立足于皖23井水位仪对于强震映现象,根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了皖23井的强震映效应与强震震级、震中距的关系,并给出回归方程。

  • 标签: 地下流体 映震效应 特征分析
  • 简介:以龙羊峡附近的流动重力监测资料和精密水准复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1996年12月-1997年3月龙羊峡群前后该地区的重力场和地壳垂直变化特征。分析认为:前重力场变化异常,临震前形成重力变化密集带,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密集带上,震后重力变化密集带消失,重力场变化平衡,垂直形变平缓。

  • 标签: 龙羊峡震群 重力场 垂直形变 流动重力监测 地壳 地震前兆
  • 简介:本文在对多次地震震害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中符合现代隔原理或思想的而不倒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划归为5类:(1)柱基“铰结”隔消能:(2)结构底部柔性防潮层或薄弱层滑移隔;(3)殿基、墙基或塔基滑移隔消能;(4)柔性地基隔消能:(5)采用长周期柔性结构。针对每一类情况分别进行了剖析,并列举了一系列震害实例。最后对现代隔技术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

  • 标签: 隔震 地震震害 低造价房屋隔震
  • 简介:地震波场和电磁场耦合产生的电效应与储层物性参数有关,含流体孔隙介质中电效应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描述储层特性。本文我们对饱和砂岩样品中的电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构建了一套电测量装置。利用此测量装置记录了在声波激励下砂岩样品中产生的电转换信号,观测得到了砂岩界面产生的电信号的衰减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电信号与砂岩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在电效应的实验中发现尽量减小参考电位与电信号扰动区的基准电位之间的电位差是保证电实验测量精确性的关键点,能够显著提高电信号的可探测性。电测量结果证实了地震波在含流体孔隙介质中传播时,能诱导电耦合,同时给出了电界面响应的特点。电信号振幅随着波源与岩样距离的增加呈线性衰减,随着接收电极与岩样界面距离的增加呈指数衰减。不同渗透率砂岩样品中产生的电响应结果表明电响应的强弱与样品渗透率成正相关,电效应可以作为研究储层渗透率的一种新方法。

  • 标签: 震电效应 震电响应 电位差 饱和砂岩 渗透率
  • 简介:根据本台几年来电磁波观测资料分析表明:电磁辐射信息在地震前有平静—加强—平静然后发的特征。本文结合观测资料对电磁波理论分析进行初步讨论。

  • 标签: 电磁辐射 前兆 信息异常
  • 简介:提出了人影高炮弹丸轨迹的运动方程,根据方程计算理论弹丸落点并得出安全区外扩的误差范围。针对人影高炮作业射界设定安全区的情况,提出落点位于安全区内外的判定方法,从而在理论上给出判断人影高炮作业安全性的问题。

  • 标签: 轨迹方程 落点 安全区 外扩多边形
  • 简介:带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对了解消带的内部结构、功能变化和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反映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为框架,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统计监测数据,筛选出19项代表性指标,构建官厅水库消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兼顾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突变性和模糊性等特征,结合模糊数学理论与突变理论的方法,提出一种定性与定量相兼顾的多层突变模糊评判方法。评价结果显示,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对应的突变级数依次为0.964、0.961和0.974。2005年和2010年官厅水库消带生态系统健康等级为"一般",综合健康指数依次为3.110和2.969;2015年其健康等级为"良",综合健康指数最高,为3.520;3个时期中,2010年官厅水库消带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相对最差,压力主要来自"自然因素"与"人类生存"指标的突变,表现为水位降低、水面面积持续减少,同时水污染、人口密度增大等人为问题较为突出。总体上,官厅水库消带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向趋好发展。

  • 标签: 官厅水库消落带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突变理论 模糊隶属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