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无取向硅钢由于其钢种特性,在炼钢和热轧工序生产时被称之为'软钢',在生产过程因设备故障,极易出现擦划伤、刮擦掉肉、压痕等质量缺陷,该类缺陷可引起单片磁性能下降、涂层不均匀、叠片系数降低等,严重降低了产品使用性能。本文针对涟钢冷轧酸连轧生产过程中发现无取向硅钢头、尾下表面出现疑似'划伤'或'夹杂'缺陷,通过现场排查原因,再结合能谱扫描和氧化圆点分析,并通过针对性实验验证,找出冷硬卷头尾疑似'划伤'或'夹杂'缺陷为板坯去毛刺机刀痕引起。通过制定针对性措施,结果表明冷硬卷头尾该类缺陷未再出现,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标签: 硅钢 表面质量 去毛刺机 打刀痕
  • 简介:以氩气雾化法制备高温合金FGH96粉末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plasmasintering,SPS)工艺制备FGH96高温合金,同时在与SPS工艺相同条件下对原料粉末进行热处理,并采用热等静压(hotisostaticpressing,HIP)工艺制备FGH96高温合金,通过分析在不同SPS温度或不同保温时间下合金微观组织与晶粒尺寸以及对比热处理后粉末和热等静压合金晶粒取向与晶粒尺寸,研究SPS镍粉末高温合金组织特征。结果表明,合金在SPS40min后达到高度致密。烧结温度为1070℃时,合金显微组织为细小胞晶和枝晶组织,碳化物析出相主要分布在晶粒内部、少量分布在晶界上,未观察到明显原始颗粒边界(priorparticleboundaries,PPBs)。烧结温度为1170℃时,合金显微组织为等轴晶晶粒,碳化物析出相沿PPBs分布,且存在明显PPBs。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原始颗粒边界,但改善合金晶粒尺寸作用不明显。

  • 标签: 镍基高温合金 粉末冶金 放电等离子烧结 原始颗粒边界 晶粒尺寸
  • 简介:以固溶强化铜锡合金作为基体,以石墨和铅作为固体润滑剂,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高速、重载条件用新型固体自润滑材料,研究铅对材料高温力学性能和摩擦学行为影响,通过分析摩擦表面和亚表面的微观形貌与结构探讨铅与石墨协同润滑机理。结果表明:在铜-石墨材料中添加铅可显著提高材料硬度和室温拉伸强度;铅添加可提高铜-石墨材料300℃以下高温压缩强度,Cu-9Sn-9Pb-10C在300℃高温压缩强度为215.3MPa;添加铅可显著提高铜-石墨材料在高速、重载条件下摩擦稳定性,并略微降低平均摩擦因数。

  • 标签: 铜-石墨材料 高速摩擦 微观结构 润滑机制
  • 简介:改善铝金属基体与石墨烯增强相界面结合,是提高铝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关键。本文以化学镀铜石墨烯为增强相,采用粉末冶金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镀铜石墨烯增强铝复合材料,研究镀铜石墨烯添加量对铝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石墨烯敏化活化预处理和化学镀工艺,能够获得石墨烯表面铜颗粒尺寸均一、分布均匀、膜层完整,并具有良好结合力铜镀层;镀铜石墨烯作为增强相可以改善石墨烯与铝基体浸润性和界面结合,复合材料中石墨烯质量分数为0.2%时综合性能最优,其致密度达到99.63%,硬度、抗拉强度、弯曲强度分别为60.13HV,152.88MPa,659.47MPa,与纯铝相比,分别提高48.95%,149.48%和470.08%;但是由于复合材料中石墨烯炭与铝基体构成腐蚀微电偶,使其耐腐蚀性能降低。

  • 标签: 化学镀铜 石墨烯 铝基复合材料 放电等离子烧结 力学性能 耐蚀性能
  • 简介:详细介绍了被称之为“第三代炼铁技术”ITmk3工艺,也是目前唯一工业化转底炉煤炼铁工艺,对其发展过程、流程、工艺特点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详细分析。

  • 标签: 转底炉 ITMK3 粒铁
  • 简介:钢结构具有强度高、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相对构件断面小、自重轻、可拆卸移动等诸多优点。在现行工业和民用建筑特别是大跨度和高层建筑工程主要受力体系均采用钢结构。钢结构作为一个受力体系,由各种钢构件组成,钢构件一般是在工厂制作加工,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经过组配后进行吊装。钢构件质量保证是整个钢结构系统基础,本文仅对钢管结构加强环在加工制作过程易产生施工质量问题加以归纳总结,旨在与同行探讨。

  • 标签: 钢结构质量 加强环制作过程中存在问题 加强环压制技术研发要点 效果
  • 简介:综述了稀土元素在紫铜应用研究现状,介绍了应用稀土改性紫铜时加入方式,稀土对基体、组织结构、晶粒影响,以及稀土含量与铜电学性能、力学性能之间关系。由于铜电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因而研发出同时具有高强度、高导电性铜产品具有很大挑战,也是新型铜材发展方向之一。

  • 标签: 稀土 紫铜 铜-稀土合金 第二相 晶粒 导电率
  • 简介:对低温分子筛介电性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微波干燥过程高功率密度控制,研究了氧化锌烟在室温、高温、微波加热条件下室温介电性能,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微波干燥和微波焙烧工艺参数。研究材料复介电常数对电磁场分布及温度场分布影响以及微波加热腔材料受温度变化影响等,对选择合适微波加热工艺和发展微波加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微波 冶金 应用
  • 简介:高铍铍铝合金试样以盐酸溶解,以EDTA为掩蔽剂,在pH=9~10条件下使铍转化为氢氧化铍沉淀,沉淀分离净化后,以酚酞为指示剂,以氟化钾与氢氧化铍反应生成氟铍酸钾络合物并析出相应等当量碱,用稀盐酸滴定至无色为终点。经试样分析,相对标准偏差RSD〈1%,标准加入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8%~103%。方法准确可靠,简便稳定,适用于高铍铍铝样品测定。

  • 标签: 高铍铍铝合金 氢氧化铍 滴定分析
  • 简介:研究了采用P204从硫酸体系镍盐溶液深度脱除锌工艺条件,分别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相比、萃取剂浓度、萃取剂皂化率对萃取结果影响。在保证锌萃除率大于99.9%,萃余液锌浓度小于0.005g/L前提下,提高镍直收率。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相比O/A=1∶4,溶液初始pH=4.0~4.5,萃取剂浓度15%,皂化率7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三级逆流离心萃取,锌萃除率大于99.9%,萃余液含锌小于0.005g/L,镍直收率大于98.00%。

  • 标签: 硫酸体系 镍盐溶液 P204 萃取
  • 简介:通过上位机PLC调整控制永磁涡流柔性传动装置气隙大小,从而调整渣浆泵输出转速实现输送尾矿和稳定输尾及供水系统需要,达到节能减耗目的。

  • 标签: 选矿 尾矿 调速 节能
  • 简介:介绍了在湿法合成生产过程,采用PLC自控系统控制反应釜温度、加料量、搅拌转速方法。当反应釜物料组分发生变化,各点温度、流量变化情况转化成电信号反馈给PLC自控系统,PLC再发出指令对可控系统进行调整.达到稳定产品质量和提高收率目的。

  • 标签: 湿法合成 温度控制 流量控制 PLC
  • 简介:在不锈钢钢包开展顶吹氮气搅拌工艺试验,研究了顶吹搅拌流量、时间以及钢液初始温度三个参数对炉渣铬元素还原程度影响,结果表明:顶吹搅拌可大幅提高炉渣铬元素还原程度,经10min顶吹搅拌可降低至0.97%,已接近实验室条件下w(Cr2O3)为0.7%。生产实践在顶吹氮气搅拌时间为10min,流量为300L/min,钢液初始温度为1475℃条件下,炉渣w(Cr2O3)平均值为0.87%,满足生产中对铬回收要求。

  • 标签: 不锈钢渣 铬回收 顶吹搅拌
  • 简介:某公司原料车间粉煤通风机通过调节通风机出口手动阀门开度和启停电机来控制工艺管道负压,导致阀门调节频繁且开度不稳定和启动电流大及时间长,使粉煤通风机电能耗高。通过增加变频器改变负压控制方式和增加PID自动调节功能对其进行变频改造,改造后,取得了较好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

  • 标签: 变频器 粉煤通风机 节能改造 经济效益
  • 简介:在会计实务应用云会计技术,是会计信息化主流发展趋势,有助于改善传统会计实务工作缺陷和不足,降低人工劳动量和错误机率,切实提升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对于会计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伴随着云会计广泛应用,其中仍然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就会计实务中云会计应用展开分析,多角度剖析其中存在弊端和不足,提出合理改善措施。

  • 标签: 会计实务 云会计 应用 会计凭证
  • 简介:本文建立了伏安极谱法检测镍系统控液体物料镍电解新液分析方法,镍电解新液相对标准偏差RSD为7.78%,回收率为96.7%-105.0%。方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可靠。

  • 标签: 镍电解新液 伏安极谱
  • 简介:自动化生产过程,经常需要控制角位移、直线位移来提高自动化生产过程,而编码器应用解决了角位移、直线位移控制,目前应用在很多生产领域中,了解以及掌握编码器对于自动化生产有很重要作用。

  • 标签: 编码器 炉顶总线 DNB模块 粗缆 总线故障处理
  • 简介:研究半钢炼钢过程,在保证终点碳命中率和终点温度情况下,通过使用焦丁对半钢进行热补偿,提高废钢比,降低铁水消耗,达到加入焦丁4.9kg/t,可降低成本4.94元/t效果。

  • 标签: 焦丁 废钢 补热 成本
  • 简介:通过研究烧结过程中发生传质传热反应,对烧结过程进行了合理假设,建立了主要反应动力学模型。应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将动力学模型与Fluent计算软件通过UDF系统结合,建立了烧结反应模型。在不同气氛条件下进行了烧结模拟实验,即,对二氧化硫排放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入口空气H2O与O2含量与烟气SO2含量分布之间关系。

  • 标签: 烧结 SO2 烟气排放 烧结过程 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