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世纪20世纪初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狂潮中,仅有两个国家保持了独立,这两个国家一个是埃塞俄比亚(又称阿比西尼亚),另一个就是利比里亚.关于埃塞俄比亚独立的原因,课本上已经做了详细介绍,那么利比里亚又如何能保持独立,笔者经过查阅资料,在此剖析其原因,以飨读者.

  • 标签: 利比里亚 独立 国家 帝国主义 保持 埃塞俄比亚
  • 简介:<正>引言(俄国争夺出海口侵略活动的简单回顾)俄国直到十七世纪除北冰洋外还没有通向任何一个大洋的出海口。一六八九年沙皇彼得一世亲政后,为夺取黑海的出海口而与土耳其作战,但并未取得予期的结果。一六九七年,彼得一世派遣使团赴西欧进行考查。他本人化装成为使团的一名普通成员,着重考查和研究荷兰和英国的造船业,更加坚定了他争夺出海口的决心。回国后,彼得一世与丹麦、波兰结成了反瑞典的同盟。一七00年反瑞典的“北方战争”开始。为了赢得这场战争——夺得出海口,彼得一世把都城从莫斯科迁到彼得堡(一七0三)。这次战争历时二十一年,俄国人直打到斯德哥尔摩附近,占领了芬兰湾、里加湾、卡累利阿、

  • 标签: 十九世纪 朝鲜 彼得一世 沙皇俄国 中国东北 出海口
  • 简介:十九世纪受美国排华政策影响,旧金山华人子女饱受公立学校隔离教育政策的限制,教会学校的适时出现,满足了华人子女英文教育的需求。残酷的排华环境和华人认同中国的民族感情,促使华人父母将子女送到旧式中文学校接受教育,符合了华人社会文化传承的目的。基于学校教育的文化影响,十九世纪的旧金山华人子女既是中西学校的施教对象,又是中西文化的涵化对象。

  • 标签: 旧金山 华人 公立学校 教会学校 中文学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意大利作为歌剧的蓬勃发展地,其歌剧的风格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的变化,并不断完善,意大利歌剧所创造出来的不同得形式、内容、旋律给作曲家以及后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歌剧的国度涌现出了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等杰出的作曲家,为意大利歌剧注入了新鲜血液。

  • 标签: 意大利歌剧 歌剧 发展
  • 简介:许多人都知道,1881年美国传教士麦嘉谛携其收养的宁波女孩金雅妹去美国纽约学医,金雅妹后毕业于康乃尔大学,应该是中国女性留学第一人。

  • 标签: 留学生 中国 传教士 美国 大学 毕业
  • 简介:<正>众所周知,文学作品从来都是一定艺术方法相运用的产物.而艺术方法的运用又不是随心所欲的,尤其是能作为某一时期众多作家共同使用的方法,更是如此.所以,无论是某一个有成就的作家,还是在特定时期出现的文学潮流或文学流派,究其根底,便会发现,作家们对人类精神发展的独特认识与把握,总是内在地规定了艺术方法的选择.认识发展到不同的阶段,总会带来艺术方法的革新或变更.通过对十九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方法的考察,我们将会发现,艺术方法的更迭交替,总是与精神发展不同阶段人们的认识水平呈现出相对的一致性.

  • 标签: 艺术方法 文学作品 文学流派 文学艺术 作家 文学潮流
  • 简介:[作家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1863~1869年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巨著《安娜·卡列尼娜》,1889~1899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复活》。

  • 标签: 百科全书 十九世纪 俄国 《战争与和平》 生活 长篇历史小说
  • 简介:摘要: 当 绘画还处于孩童时代,中西方美术的表现方式出奇的相似。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绘画也在不断的进化。西方绘画从数以千年计的再现走向表现,重理性的西方世界将绘画引领向再现的高潮,这里为其文化底蕴与哲学思考所致。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态度更是再现绘画的重要成因,本文试图剖析西方再现性绘画的根本原因。

  • 标签: 自然 西方绘画 再现性 古典
  • 简介:作者认为19世纪英、俄两国从不同方向逼进阿富汗,展开了一系列争夺活动,其目的是想把阿富汗变为英、俄的殖民地。在长达一个世纪的争斗中,英国由于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比沙俄强大,所以总是略占上风。但英国在侵阿战争中,受到阿富汗人民的反抗,损失格外惨重,英、俄瓜分阿富汗的阴谋始终未能得逞。

  • 标签: 沙皇俄国 英国人 英属印度 殖民地 战争 阿富汗人
  • 简介:勃兰兑斯以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比较视域,穿越于英、法、德三国文学之间,力图对19世纪上半叶西欧文学的演变进行一番追迹。因此,《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迥异于一般国别文学史著作,是一部比较欧洲文学史。尽管当时"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还未完全确立,"比较"却是他进行评述各国文学时自觉采用的方法。他运用了后来所称的"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方法,昭示了"比较文学"批评方法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所在,对当今"外国文学史"编撰仍然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勃兰兑斯 比较视域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影响研究 平行研究
  • 简介:学界一般认为粤语在20世纪初期还保留[ts/ts?/s]和[t?/t??/?]两套咝音声母,前者对应中古精组声母,后者对应中古知庄章组声母,除止摄字外区分严格。然而,考察几部清末粤人方言著作,19世纪后半叶,在广州郊县,特别是属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珠江西岸地区,粤语的中古精知庄章组声母已经合流,[ts/ts?/s]和[t?/t??/?]呈现出音位变体的特色,而广州城内则有可能迟至19世纪还依旧保留这两套声母的区别。

  • 标签: 粤语 咝音 精知庄章组声母 历史音变
  • 简介:十九世纪的西方人本文义哲学家,不同于古典人本主义者对资产阶级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们普遍带有明显的悲观失望和颓废的色彩。虽然他们歪曲了产生社会弊病的根源,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许多弊病作了不烽深刻揭露。

  • 标签: 人本主义思潮 西方国家 19世纪 叔本华 尼采
  • 简介:法国大革命以后,对社会政治问题的关注成为法国作家们的一种普遍心态。法国作家们的政治情结和政治意识不仅表现为具体的政治行动,更多地体现在他们的文学作品里。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以多种多样的表现形态深刻地反映了法国的社会政治问题,成为广为人们称道的伟大精神遗产。

  • 标签: 政治意识 政治情结 表现形态
  • 简介:19世纪,美国从一个农业国一跃而成为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的工业强国。美国经济获得如此高速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目前国内经济史界对美国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之间的相互关系论述不多。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些探讨。一农业革命这个概念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过程,二是指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及农业生产机械化和商品化的过程。就前者而言,美国

  • 标签: 农业生产机械化 工业强国 十九世纪 地区专业化 棉纺织业 西部农业
  • 简介:德国的工业革命发端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经历了早期工业化阶段、"起飞"阶段和成熟阶段等三个阶段之后,德国的工业化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和商业改革促进了工业革命前进的步伐,铁路和重工业的发展更使德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但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城市化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 标签: 德国 工业革命 经济发展 历史阶段
  • 简介:在世界文学新建构语境中重新审视《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书中内涵的跨越性比较思维与开放性全局眼界赋予自身历久弥新的世界文学品格。具体探讨文学主流与文化多元性的辩证统一、流亡文学主题所具有的世界文学胸怀以及中国理论话语在跨文化阐释中的有效性,从而对《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的文学价值与理论资源进行充分挖掘。

  • 标签: 世界文学新建构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比较思维 流亡文学 中国理论话语
  • 简介:19世纪以来英国女子社会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妇女成人学校不断出现、女子职业技能教育更受重视、妇女讲习会(Women’sInstitute)制对妇女的教育作用增强和城镇妇女基尔特会(Townswomen'sGuild)对城镇妇女发挥着教育作用。从中可以获得如下启示:应大办妇女成人学校以满足广大妇女对教育的渴望;在妇女扫盲教育任务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应调整教育任务,增强妇女成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各级妇联应吸取英国开办妇女讲习会的经验并形成制度以提高广大妇女接受社会教育的能力;应吸取英国开办城镇妇女基尔特会的经验,在城镇开办妇女成人教育机构,加大对进城女农民工、城市下岗女工以及农转非女性的教育培训,以增强其社会适应性。

  • 标签: 英国女子社会教育 经验 启示
  • 简介:结合19世纪女权主义的历史语境.运用20世纪新兴文艺批评方法,从对红字A的理解和海丝特人物形象分析入手.通过阐述海丝特对话语权的争取.以及其思想上、经济上和行为上的独立追求。从而对霍桑的女权主义理想进行构建。

  • 标签: 红字 女权主义 话语权 女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