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语用功能上看,坦言话语标记是表态话语标记的一种。坦言话语标记可以突出所说话语的真实程度,突出所说话语的坦诚程度,突出评论、批评、责怪的公正和公平程度,缓解批评或自我批评(自责)的语气;可以用来表达叙实、评论、夸赞、不满、批评以及说话者的自卑、自责、自谦、自得、自信等,从而突出其语境意义;还能激活言外之意。正确把握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表现为能理解话语标记所凸显的语境意义和言外之意。

  • 标签: 坦言性 话语标记 语用功能 语境意义 言外之意
  • 简介:“竟然”是典型的反预期标记,它所在的语句传迭的是反预期信息。“竞然”可以标示反预期信息,具有表达说话人“惊讶或意外”的语用功能。与“竞然”相关的预期有明确预期与潜在预期两种。以“竟然”为代表的意外类评注副词是汉语中表达反预期的重手段,其本身便隐含着反预期义,它们表达反预期的明示度与偏离预期度都极高,主传达的是与说话人预期,或包括说话人在内的大众规约预期相反的反预期信息。

  • 标签: 反预期标记 竟然 意外类评注副词
  • 简介:文章讨论和分析了羌语不同方言土语中话题的标记形式和分布特征。羌语各土语都有一个后置话题标志,但都不是强制性地出现。虽然在会话中,典型词序(无标记词序)一般没有话题标记;但在非典型结构或者在长篇语料中,引入一个新话题或者转到另一个话题时,或者叙述者为了让听者明了他/她叙述的内容,为了强凋话题的一些凸现特征,话题标志出现频率较高。但在多数情况下,都可以不用话题标志。南部羌语有些土语除了用后置附缀形式标记话题外,还有一套独特的代词分裂体系标记话题,有的代词形式与话题功能相对应,有些则与非话题有关。羌语代词的分裂对语言类型学和语言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羌语 语用 标记 汉藏语 话题结构 信息结构
  • 简介:话语标记语在口语中的作用往往不是句法的,也不是语义的,而是语用的,但是通常而言,其语用功能仍引申自其语法概念。Whatever作为一个话语标记语,所受的关注甚少,但在今天的英语口语中却俯拾皆是。本文从话语标记语的产生及其功能着手,'自上而下'对whatever进行了解读。除了元知识标记的作用和可以用来加强语气以外,whatever主要表明了说话人的态度和情感取向,即对交际对方行为、话语等的一种否定的评价。

  • 标签: 话语标记语 语用功能 元知识标记功能 情态指示手段
  • 简介:<正>戏剧、电影、小说等文艺作品中,描写人物的言语行为有对白、独白两个用语,这是大家熟悉的。我拟在对白中再分出空白这一用语。它不限于戏剧、电影、小说等文艺作品,而是人们日常交际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文艺作品只是把这种现象记录、提炼出来罢了。空白,是说话人意思里有,却因各种原因而不便完全说出来的话。我们常有“说半截话”的讲法。那么,在对白中没有说完的,潜留在意识里的那半截话就是空白。为了言之有据,我们还是以文艺作品为例。

  • 标签: 说话人 陈白露 愫方 鲁侍萍 白及 对白
  • 简介:文章探讨量词“个”所标记的宾语的语法性质,并从使用频率、汉语的基本语序和主宾语的不对称等三个方面解释“个”发展出标记宾语功能的动因。

  • 标签: 宾语标记 离散性 有定性 话题化
  • 简介:近十年来,反预期标记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受Heine和Traugott的启发,学者们从“反预期”的角度重新看待汉语某些词和格式的作用,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语言现象。已有的研究主要围绕反预期标记的范围和分类、是否存在预期标记、“反预期”与词句辨析、反预期标记的源流等问题展开。反预期标记体现说话者的视角和态度,语用推理在其演变中起主导作用,这些已经是学界的共识。目前学界对反预期标记的界定存在若干误区,这影响到相关研究的水平和深度。

  • 标签: 反预期标记 范围界定 主观性 语用推理
  • 简介:声调标记问题可以分为两方面来研究。一方面是声调际记的范围:研究拼音文字上哪些词儿应当标调,哪些词儿不必标调,标调与否的根据和原则是什么等问题。另一方面是声调标记的技术:研究各种标调技术的利弊,从而为汉语拼音文字订出比较适用的标调

  • 标签: 字法 拼音方案 元音字母 入声韵 变韵 字标
  • 简介:文章认为,“当”“然”于东汉时期开始共现,表示“应当/应该+这样”的意思。经过“有命题意义的表达〉动词副词[成词:伴有其他用法]〉句子副词〉话语标记”的语法化过程,至民国时期发展为话语标记。“当然”类话语标记是先经历词汇化,成词后再语法化为话语标记的。

  • 标签: 当然 话语标记 语法化
  • 简介:论语言单位的标记性李生春沈阳师范学院语言单位的标记性问题是布拉格学派论述音系学理论时提出的。时过半个多世纪,有标记/无标记概念的使用范围随着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早已超出了音系学的学科局限,而扩展到语法、词汇、语义等多种学科。进入七、八十年代以后,...

  • 标签: 无标记成分 未完成体 语言单位 标记概念 范畴意义 标记性
  • 简介:通城方言的名词性标记“者1”是名词词缀,附着在别的成分后面,构成“X者”式名词;“者2”是结构助词,附着在别的结构后面,构成名词性“X者”结构;“者1”还可以构成“[[X·N缀]·者]”式双词缀名词。名词性标记“者”具有构词性和构形,有自指或转指功能。“者1”有词汇附加义,表示小称或爱称。“者”与普通话词缀“者、子、儿”有异同。

  • 标签: 赣语 通城方言 名词标记 “者” 构词
  • 简介:被动句可以分为标记被动句和意念被动句。本文考察孝感方言中的“着”字句、“把”字句、“尽”字句等三种标记被动句的基本格式、语义特点及其在类型学上的意义,探讨其被动标记的来源,比较其与普通话“被字句”的异同。

  • 标签: 孝感方言 标记被动句 “着”字句 “把”字句 “尽”字句
  • 简介:<正>拉基人跨境而居。其主体在越南,人口约8000,主要分布在河江省居戛、曼优、曼蓬、曼邦等地。我国境内的拉基人有1643人(1988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马关县的金厂镇、夹寒箐镇、仁和镇、南捞乡、小坝子镇、马白镇、坡脚乡和都龙镇等地。拉基人兼用壮语、傣语、汉语、彝语、苗语,其中壮语是他们的主要交际工具。

  • 标签: 壮语 黎语 马关县 标语 形容词 语支
  • 简介:本文着眼于探讨构成叙述复杂的各成分在电视剧《罪案终结》中如何发挥其功能。《罪案终结》是美国TNT电视台在2005—2012年期间播放的侦探系列剧,情节围绕女主人公展开,主要涉及其工作和个人生活。该剧的相关人物和情节阐明了周播剧中次要情节的建构如何塑造了女主角的领导形象,以及她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互动。《罪案终结》中的美学和意识形态通过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的强烈对比,重构了侦探剧的体裁惯例和颠覆了传统侦探剧中刻板的性别形象。作为调查员和管理者,女主角在办事效率方面既有弱点也有长处,该系列剧重新设定了符码,让女主角拥有女性化的外表却具有男性的工作风格。

  • 标签: 叙述复杂性 人物 情节 性属 侦探剧 体裁
  • 简介:从语用标记语的角度对近代汉语白话讲说体文献中的用在句首或句中位置独用的“也罢”进行研究,认为它具有组织话语和指示言语行为的语篇功能、表达言者对前文语境中所发生的或所提及事件的容忍和退让性态度或评价的人际功能;并对“也罢”的词汇化过程进行研究,指出语用标记“也罢”的形成与动词“罢”的去范畴化密切相关。通过对语用标记语“也罢”与“也好”进行对比,认为两者在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两者虽有一些重叠,但在语义、语气和篇章功能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近代白话 语用标记语 也罢 语用功能
  • 简介:汉语是典型的话题优先型语言。“至于”是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标记,具有典型和代表,而目前对“至于”的来源和演变鲜有文献进行探讨。文章考察了上古汉语“至于”的用法和使用特点,以及其作为话题标记的句法、语义条件。对其来源和流变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和论证。

  • 标签: “至于” 话题标记 词汇化 标记化 汉语史
  • 简介:反预期标记是从功能角度分出的语用类标记,其形式多样,可以是词、短语或者句式,语音上具有非重读,语义上具有程序.其功能在于:1)触发隐义,包括隐义前提和隐义结论;2)语用制约,提供话语理解的线索,引导受话人成功复原说话人的交际意图;3)促进语篇连贯.

  • 标签: 反预期标记 形式 功能
  • 简介:在自然口语中“完了”具有一种话语标记的功能,在话语中不再影响句子的真值,仅仅是使用者对语境的一种适应,表现了说话人组织话语的痕迹。这种话语标记的用法是在动词“完了”表动作终结的词汇意义的基础上产生的,与在叙事中频繁地被用作承上启下的手段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话语标记 “完了” 语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