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可见,除了阅读之外,《大纲》对听的能力要求也是比较高的。然而,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医药院校,由于外语教学设备相对落后,师资数量普遍不足及课程偏紧等种种原因,一般每周只能给学

  • 标签: 英语调频台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听力水平 语言实验室 阅读能力 外语教学
  • 简介:英语语调学习一直是外语教学和研究所关心的问题,实验语音学的发展又为英语语调提供了科学实证研究的数据统计支持,更有助于从语调群的划分,语调核心的判断,语调的选择,以及音高的设定等因素着手对英语语调进行有效地研究。单纯就语言学范畴来研究英语语调,可以阐述、归纳和总结出英语语调的功能和作用,亦即英语语调的系统规范。然而,英语语调的这些功能和作用的根源出自何处?英语语调规范形成后,还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吗?我们又能如何解释这些语调规范?有关英语语调的这些问题,大概不能仅在纯粹的语言学和语音学研究中寻得答案。语言的存在和发展是与该语言所在的整体社会文化相互依存的。英语culture(文化)一词的原意是“栽培”、“养育”,引申为对人的培育、教养和塑造。文化时刻影响着人的语言、行为模式、情感和态度。因此,本文提出大学英语专业的语调教学应在英语语调的系统中,加入“文化”这个因素。在文化的视域里,我们可以加深对英语语调特点的理解,进而对英语语调的功能和作用有更深层次的把握。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认为:语言符号是一个表示音响形象的能指及表示概念所指的整体。语言现象存在于一个区分不同关系...

  • 标签: 文化 英语语调 语言 差异
  • 简介:目的:探讨语调听觉法对听障儿童听觉能力与语言能力发展的效果。方法对1例语调异常的听障儿童实施针对性训练,从单字调、双字调、三音字调组合等方面对比分析个案干预前后的康复效果分析。结果个案从研究初期语调异常到训练6个月后单字调正确率到91%,双字调达到90%,三字调达到83%,句子正确率达到75%。结论语调听觉法强调情境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偏重语音超语段特质的辨识与模仿,训练时同时注重听说练习,该方法是语音矫正简便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语调听觉法 听障儿童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提供语言功能相关的纤维结构信息,探讨旋律语调疗法(melody intonation therapy,MIT)治疗Broca失语症脑纤维结构改变的特征。材料与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卒中后Broca失语症3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采取常规语言疗法,实验组18例,在常规语言疗法基础上再行旋律语调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2月后行DTI扫描,分别测量并比较实验组治疗前后双侧Broca区及弓状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以及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双侧Broca区及弓状纤维束的FA值。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对比显示,双侧Broca区、弓状纤维束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双侧弓状纤维束区及左侧Broca区P<0.001,右侧Broca区P=0.008);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双侧Broca区及弓状纤维束区FA值无统计学差异(右侧Broca区P=0.154,左侧Broca区P=0.228,右侧弓状纤维束区P=0.361,左侧弓状纤维束区P=0.13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右侧弓状纤维束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左侧弓状纤维束及双侧Broca区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侧Broca区P=0.138,左侧Broca区P=0.093,左侧弓状纤维束P=0.259)。结论旋律语调疗法对Broca失语患者的强化康复治疗后,右侧弓状纤维束区FA值增加,提示MIT的治疗机制与右侧弓状纤维的结构变化相关。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弓状纤维束 旋律语调疗法 Broca失语症
  • 简介:目的探讨极重度听障儿童习得汉语时平叙句语调的特点。方法采用两组共8个'四声聚合'句作为测试材料,对一名10岁极重度听障儿童和5名同龄、同性别的健听儿童产出的语调进行对比分析,利用Praat等软件及听辨实验等手段对结果进行语音分析。结果先天极重度听障儿童非自然习得的汉语平叙句语调整体上缺乏必要的趋降趋势;这种经过语训后的声调同语调有着很强的干扰关系。结论声调同语调虽然分别属于不同的层级,但在听障儿童习得有声语言的特殊环境下,会产生某种干扰现象。且在上声句的情况下,声调对语调有着绝对的干扰效应。

  • 标签: 声调 语调 先天极重度听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