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桐城姚别峰,工吟咏,书仿赵吴兴,神骨逼肖。尝摹吴兴体作伪迹,薰暗其纸,赏鉴家弗能辩也。与先外祖雪峰张公交相善,往来恒住其家,动淹旬月。后闻其观潮没于水,外祖甚悼惜之……尝延之作书,居于宅西小园中。一夕月明,见窗上有女子影,出视则无。四望园内,似有翠裙红袖,隐隐树

  • 标签: 《金刚经》 佛教文化 民间传说 姚别峰
  • 简介:登茅山,朝九霄万福宫,膜拜三茅真君神像。若问端坐正中的茅山一把手,是茅氏老几?却很难得到准确的答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三尊神像之造型上看,居中者颔下无须,两侧二位美髯飘逸。以此判断,一把手应是老三无疑了。没有胡子,年纪轻口么。茅山山民多持此说,有民间故事为证。

  • 标签: 茅山 民间故事 飘逸 座次 神像 造型
  • 简介:哀痛参商永别离,幽光灵烛泪沾衣;音客犹在京宁路,草绿江南谁与期。

  • 标签: 世昌 鸿业
  • 简介:<正>晏于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一生经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世,任齐相达几十年之久。在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中,谏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记载晏子言行的《晏于春秋》共八篇二百一十五章,其中专记晏子谏庄公、景公的《内篇·谏》上下两篇有五十章,《外篇》七中确十三章,共计六十三章,占全书近三分之一。此外,在《内篇·问》、

  • 标签: 晏子春秋 内篇 重要组成部分 人君 思想家 封建社会
  • 简介:<正>亨利·西季克(1838—1900)是十九世纪末西方伦理学界颇有影响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家。他的直觉功利主义伦理思想对本世纪各个伦理学流派,特别是直觉主义伦理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纵观西方伦理思想史的发展,他的伦理思想处于近现代伦理学的交接点,在一定意义上,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鉴于我国伦理学界对他的伦理思想缺乏系统研究,我们有必要深入细致地研究他

  • 标签: 西方伦理思想 功利主义思想 西方伦理学 直觉主义 功利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功利主义
  • 简介:<正>严平,生当西汉末期,隐居蜀郡成都,依靠卜筮维生,在世九十余年,从未涉足官场。然而其名远闻京都,其声震励巴蜀,倍受世人的爱戴和景仰。他的学生扬雄把他喻为隋珠、和壁、为他“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法言·问明》)的高洁品德感叹;三国名士王商为他立祠,而秦宓则盛赞他“由、夷逸操,山岳不移”,认为“使扬子不

  • 标签: 反朴归真 道家学说 宇宙 自然无为 圣人 书物
  • 简介:<正>一个富裕、强大、统一的隋朝,只经过短短三十八年就灭亡了;而集全部权力于一身的隋炀帝,只做了十多年皇帝,便被大臣缢死于江都离宫。这是什么原因?唐太宗认为,这主要是炀帝居安忘危,志在骄奢,德义不修。因此,他一登上皇位,就探讨道,讲究德,注意修养,对侍臣说:“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贞观政要》《道》,下引此书只注篇名)他认为,“隋炀帝性好猜防,专信邪道”;其实,“天下者,惟须正身修德而已,此外虚事,不足在怀。”(《慎言语》)唐太宗并不把自己看作天生的明圣主,没有错误和不需要修养,相反,他认为自己是有缺点和需要受臣民帮助

  • 标签: 唐太宗 君德 魏征 君道 帝王 资治通鉴
  • 简介:葛洪《抱扑子外篇》卷五之《道》,以儒家思想为主线,论述了“君臣”治国执政之道。葛洪的“道”治政思想具有独特见解和系统观点,其基本思想和观点是儒道治政思想和理念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葛洪 君道 儒道合一
  • 简介:帝国主义现象是"严肃的和真正的北美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保罗·斯齐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一以贯之的重要主题。在早期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中,斯齐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式来说明帝国主义现象。这个理论模式阐发了帝国主义的国际对抗特点、帝国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冲突的影响、帝国主义的极限问题以及法西斯主义的形成原因。这些思想和观点在斯齐的终身学术生涯中一直得以保持和发展。这些观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 标签: 保罗·斯威齐 垄断资本 帝国主义 法西斯主义
  • 简介:《太上三五正—盟修真玉经》(以下简称《玉经》)乃道教正一派弟子受“盟箓”的必读经典。近百年来,《玉经》散佚,授箓时缺此经典。公元2001年6月,嗣汉天师府道教经典整理小组在浙江民间发现了《玉经》手抄本。经文系民国初期岩峰梁声闻誊写。

  • 标签: 《太上三五正-盟威修真玉经》 道教 正一派 “盟威箓”
  • 简介:“道德自我”是唐毅关于儒家伦理思想现代重建的核心概念。唐毅提出此一概念的内在理路是,以道德自我来重新树立传统心性观念的权威,进而从道德形上学根源方面重建现代中国的道德体系。“中体西用论”与“泛道德主义”对道德自我学说的批评虽然道出了其面临的困境,但是从道德奠基的理论看,道德自我作为超验根源对于儒家道德原则的论证,是传统道德理论在现代社会的新发展。

  • 标签: 唐君毅 道德自我 道德奠基
  • 简介:现代新儒家唐毅的易学思想是以“感通”为基本的线索、视野而展开的。通过感通之理,唐毅展示出他对《周易》经传及其哲学的若干新解读。首先,唐毅通过感通之理,揭示出《周易》从卜筮之书转化为德义之书的内在脉络与动态过程;其次。他阐发出古人通过观象而体知到天地万象是相互感通的,并由此体知到人们应从物象感通之理中引申出修德工夫;第三,他通过人的修德过程以及神明之知,阐发了天道与人性的内在、互动关系,这当中也包含了感通之理;第四,本文简要概述唐毅所论感通之理的特质与取向,以显豁出唐毅易学思想的基础视野;最后,本文总结唐先生易学思想中感通论题的当代性意义与价值。

  • 标签: 感通 唐君毅 现代新儒学 易学
  • 简介:2005年5、6月间,记者偶然的机会知道了肇恒,一位在轮椅上歌唱的自强不息者,一位被基督的爱激励的人.在电话的一端,肇弟兄告诉记者:因为有爱,让他的生命有了改变,因为歌唱,让他的生活有了色彩.唱歌对肇弟兄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爱好,一个梦想,更多的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体现自身生命价值的形式.

  • 标签: 20世纪70年代 歌手 轮椅 生命形式 先天性 农村
  • 简介:碧霞元是一位泰山上的女神,亦有信众称之为泰山娘娘、泰山圣母或泰山奶奶。明朝人谢肇涮认为:“岱为东方,主发生之地,故祈嗣者必祷于是,而其后乃傅会为碧霞元之神。故古之祠泰山者为岳也,而今之祠泰山者为元也。岳不能自有其尊,而令它姓女主,俨然据其上,而奔走四方之人,其倒置亦甚矣。”

  • 标签: 碧霞元君信仰 泰山娘娘 名城 运河 谢肇涮
  • 简介:泰山灵应宫内明万历铜钟铭文《太上老君说天仙玉女碧霞元护世弘济妙经》属藏外遗经。它的发现,对于研究碧霞元信仰和搜辑道教遗经续修道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铸经的因缘、经文内容、著作时问等予以初步考证辨析,并校录经文。

  • 标签: 碧霞元君 护世弘济妙经 考辨 《碧霞元君护世弘济妙经》 道教
  • 简介:毅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道德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之基础上的,他对道德生活本质、道德自我在宇宙中的地位、现实世界之物质是精神之体现的论述,以及希望建立一个充满高尚理想与道德价值的社会的思想,对于我们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 标签: 唐君毅 道德观 道德自我
  • 简介:资本主义社会的“分离”不仅体现在劳动与资本之间,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于如何弥合这种分离,约翰·霍洛在区分了“固化的拜物教”与“过程的拜物教”的基础上,批判了立足于前者,必然只能陷入“劳作与劳动结果分离”这一封闭的同一化运动之中。依此思考的前提是,将资本主义理解为稳定的、强化的、“已经完成了”的事实,革命因而被导向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理念。如果将拜物教理解为一个持续的斗争过程,那么,解放便是“裂缝斗争”,是资本对劳动、无产者身份对个人的同一化过程的反向运动,进而,主体不断否定工人阶级的身份,革命便从针对“资本”转向“自我的解放”。

  • 标签: 拜物教 过程 政治理念
  • 简介:毅的文学文化观是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一个重要斩获,在中国当下及未来的文学理论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价值。他不仅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和宗教学等各学科方向造诣很高,而且对文学也有专精的研究。唐毅的文学文化观较之一般的文学理论,在遵循中国文化提出独特的文学文化逻辑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迄今为止,对这方面的研究尚未引起重视。文章着重梳理并发掘唐毅的文学思想,揭示其隐含在文学文化观里面的系统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理论创设。同时,就唐毅独具个性的学术探讨,阐释其文学文化观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从中西比较视野融摄古今文学理论精髓,将文学文化逻辑模型应用于对文学本性、文学创作过程、文学结构与机制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切合于中国文学实际的理论创说。

  • 标签: 唐君毅 文学 文化 生命情志 价值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