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2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11月16~18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罗伯特·史密斯国际杰斐逊研究中心(TheRobertH.SmithInternationalCenterforJeffersonStudiesatMonticello)共同发起召开了一次美国史研讨会,有三十余名中外学者出席。会议的主题是"杰斐逊时代的民主、共和与国家构建",与会学者围绕"杰斐逊与民主问题"、"杰斐逊时代的共和主义"、"杰斐逊与早期美国的国族/国家构建"三个专题展开讨论。专题讨论结束后,会议主办方特意组织了两场圆桌讨论,采用对话的方式,交流关于美国史学近期动向的信息和看法。第一场对话的重点是"美国早期史研究的新趋向",由斯坦福大学杰克·雷科夫教授主持;第二场对话的主题是"21世纪的美国史学",由北京大学王立新教授主持。参与者全部采用英语发言。以下文字系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和翻译,为了尽可能保持对话的原貌,整理者采取原话实录的方式,遇有录音不清晰的地方则用省略号标出;听众的反应也以括注的方式说明。出于篇幅和阅读效果的考虑,在翻译时删去了一些重复和脱离主题的部分,这些地方也相应地加了省略号。括号中的文字系整理者所加,作为补充或说明。由于时间紧迫,仅就个别不清楚或不确切的地方,与具体的发言人做过核对,整个发言并未经本人审阅,其中疏漏和误译在所难免,敬希读者明察。

  • 标签: 美国史研究 美国史学 对话 路径 题材 CENTER
  • 简介:《通鉴》十六国部分独家保存的文字,数量之多、比重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这部分文字又涉及大量重史实,多为《晋书》等正史所不载。在司马光等人所依据的原始文本散失殆尽之后,《通鉴》中此类与诸史不同、具体的史实陈述,就显得弥足珍贵。在有新证据表明《通鉴》上述文字改写致误之前,无论其出处或来源的性质是否能够确定,都可以作为史料使用。只有这样谨慎的处理,才能在史料稀缺的十六国史研究中,避免与温公等人精心筛选、录的珍贵史料失之交臂,避免错过彻底挖掘《通鉴》史料的机会。

  • 标签: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十六国史料
  • 简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称岳飞为抗金名将,称文天祥为抗战派大臣,不称其为民族英雄。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则称岳飞为著名的抗金将领,称文天祥为抗元的南宋大臣,也不称他们为民族英雄。其中原因,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第二册)中对此有个解释:“我们主张把中华民族抗击外国侵略的英雄,称为民族英雄。

  • 标签: 民族英雄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制义务教育 中国史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 简介:谁来决定一个王朝的终结与否?对于元朝的灭亡,正统的说法是亡于1368年,徐达领兵攻陷大都,元顺帝在破城前星夜逃遁。用明朝官方编纂的《元史》来说就是,“大明兵入京城,国亡”。

  • 标签: 中国史 《元史》 元朝
  • 简介:张荫麟先生自觉以新史观为指导写作通史,以新异性、实效、文化价值、训诲功用、现状渊源五个标准和因果、定向、演化、矛盾四个范畴选择和统贯东汉前的中国史实,融会前人研究和己身感悟,围绕中国黎明时期的大势、周代的封建社会、霸国与霸业、孔子及其时世、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战国时代的思潮、秦始皇与秦帝国、秦汉之际、大汉帝国的发展、汉初的学术与政治、改制与“革命”十一个主题,慎重安排所选史实的详略,以自身学养把繁杂深奥的历史资料化开,用讲故事的方式透彻叙述“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和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才情洋溢而不恣肆.

  • 标签: 中国史纲 治学方略 张荫麟
  • 简介:太平天国是一个兴也勃焉,亡焉忽焉的新兴而又短暂的政权,它有很多方面值得反思借鉴,其中包括腐败问题。其兴关联着腐败,其亡也关联着腐败,前者的腐败指它的对手清廷;后者的腐败指太平天国自身。近Et来重点研读它的自身腐败历史,有感于以下三点。

  • 标签: 太平天国史 温故知新 腐败问题 反腐 关联 政权
  • 简介:明治维新以后.随着“日本主义”主体意识的上升,在“文明开化”思潮的影响下,日本的中国史研究实现了近代化的学术转向。不少日本学者对中国历史进行了认真系统的研究,出现了一批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及作品,许多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在中日学术界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然而,随着日本“大陆政策”的实施,愈来愈多的研究家抱有日本国体神圣论、民族优胜论而轻蔑中国。在日本东洋史、支那史学者及一些反动的日本文人论著里.充斥着大量的侵华史论,并且一个特殊课题——“满洲学”也由此发达。这些研究成果大多背离了历史科学的客观主义原则,有的甚至任意捏造和曲解有关历史.遭到历史的唾弃。

  • 标签: 近代日本 中国史 客观 非理性
  • 简介:《西域图》和《新疆图》是新疆历史上重要的两部通志,前者是在国力雄厚,编纂人员阵容强大,统治者十分重视下修成的,内容准确、涉及面广、版本单一,反映清朝大一统的局面;后者是在清末新疆动荡不安的背景下,由新疆地方官员负责组织编纂,图内容丰富、资料来源广泛、版本复杂,反映了修人员对边疆危机的忧虑,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新疆图》错误较多。本文从二者修撰的背景、资料来源、主修人员、版本情况等方面做一论述。

  • 标签: 西域图志 新疆图志 比较
  • 简介:真味喜欢甜而不喜欢苦,肯定是主流。对穷人来说,尤其是这样。我外公旧社会当过长工,苦大仇深。他对食物的美好评价,从来就只是一个字:甜。我们孝敬他这样那样小吃,于是也就只往甜里挑。问他好吃不好吃,他若觉得好,就会笑逐颜开,说一声甜。他不喜欢其他口味的东西,他对不良食物的评价,则是两个字:不甜。他还发明了一条歇后语,叫作:乡下人尝百合——自讨苦吃。百合虽然清肺滋补,但味道确实苦。尤其是瓣上那层膜,若不撕去,则更苦。但谁吃百合不是自讨苦吃呢?外公的解释是,因为百合是乡下人种的,自己种出苦东西来自己吃,那就更是“自讨苦吃”。他说得有理。

  • 标签: 志怪 苏州 百合 旧社会 歇后语 乡下人
  • 简介:《福建省·通信(1991-2005)》出版发行《福建省·通信(1991--2005)》由福建省地方志编委会组织编纂,福建省通信管理局承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全面、系统地记述了1991—2005年间福建通信业经历邮政、电信分营,电信业重组、政企分开等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刻变化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反映了通信业在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 标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通信管理局 新书 社会经济发展 出版发行 福建省
  • 简介:西晋陈寿所撰记述汉晋间魏、蜀(汉)、吴三国史事书,自《隋书·经籍》以来的公私簿录,着录时都是以《三国》作为名称,唐代以来特别是宋代以後的文人学士,诵读研治其书,大多亦若此称谓,至少尚未有人提出过不同说法,正如缪钺所云:“如此称呼,千载相承,并无异议。”然而,覈诸西晋李唐间相关记述以及传世早期版本,可知这并不符合当日实际情况,流俗相传,不过积非成是而已。

  • 标签: 《三国志》 陈寿 经籍志 西晋 公私 称呼
  • 简介:剑桥大学的美国历史研究中心是全欧洲最著名的国别研究机构,在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按照剑桥大学的规定,博士生的培养主要是造就各专业领域的专家。为了将博士生们培养成未来的美国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中心为所有的博士提供了一整套严格的学术训练。

  • 标签: 研究生培养模式 剑桥大学 博士生 美国史 历史系 专家学者
  • 简介:一脸憨态,眼睛一大一小,笑起来弯弯的。小的作业很是特别,本子上的每个字,无论最后一笔是“横”还是“竖”,是“撇”还是“点”,是“勾”还是“提”,他都能写出“捺”的效果。所以,他的作业是一排又一排的“尾巴”连接起来的。每次,我都会握着他的小手,一遍一遍给他纠正。

  • 标签: 石榴 “横” “提” 作业
  • 简介:熙,男,汉族,1965年11月生,陕西米脂人,九三学社社员,教授,农业推广硕士。1984年9月至1988年7月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读本科,1988年7月毕业分配至米脂县烤烟办工作,1993年9月调入榆林学院工作至今。2004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5年7N获农业推广硕士学位,2011年12月晋升为教授。

  • 标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推广 硕士学位 九三学社 果树专业 毕业分配
  • 简介:2013年8月12~1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轮修第一部地州市级志书——《哈密地区稿评审会在哈密市召开。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廖运建,哈密地区行署副专员艾赛提·扎克尔,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星,部分地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特邀评审专家及撰稿人等47人参加评审会。会议由刘星主持。艾赛提·扎克尔代表哈密地委、行署对参加评审会的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介绍了哈密的基本情况。他说,希望与会专家对《哈密地区稿多提宝贵意见,力争使《哈密地区》成为精品佳。廖运建对哈密地委、行署给予评审会的重视和支持表示感谢。关于《哈密地区稿的评审,廖运建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把好政治关、体例关、史料关、保密关、文字关,牢固树立打造精品佳的质量意识。二是要出成果、出经验、出人才。哈密地区地方志办公室是自治区第二轮修试点单位,有组织协调、编纂、创新等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

  • 标签: 志稿 评审会 地方志办公室 区地方志 修志 艾赛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新疆图补编》为新发现的资料,是对《新疆图》的补充,其内容为袁大化任新疆巡抚期间取得的成就和其间新疆发生的事情。本文简述了《新疆图补编》的版本信息,详细介绍了各卷内容,并论述了它在研究《新疆图》编纂、保存清末新疆经济、军事资料等方面的价值。

  • 标签: 《新疆图志》 新疆巡抚 版本信息 新疆经济 军事资料 内容
  • 简介:巷的尽头有一个转角,可因为小巷又直又黑,所以站在巷口的人常常误以为这是个死胡同,自然也不会发现转角处通向光明的楼梯.楼梯没有栏杆,环旋而上,整整二十阶,从黑暗到光明的距离.阶面蒙了一层厚厚的灰,踏上去,便出现两个浅浅的脚印.残坏的角落掉光了漆,一张密网从四面八方缠绕过来.台阶的边缘布满深绿色的青苔,若是不小心,定会失足摔倒.仰头向上看,有隐约的光洒在身上,虽微小,却是滋味万千,如同沙漠中的旅人遇见了绿洲,那是无言的欣喜,源远流长的生生不息.楼梯无论从外表还是内在都给人无限的遐想,那种与生俱来的古朴韵味总能给那些有幸看见他的人上一堂最有价值的课.就是这座小楼梯,仿佛包含着这个世界上最深奥的道理,他始终在漫长的岁月旅途中等待着,等一个真正了解他的人.而那些邪恶的,错误的,站在他的面前,就会顿时觉得无地自容.

  • 标签: 怀志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