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旧唐书·经籍》著录音乐文献38种,主要见于经部乐类及集部总集类。所著录文献以唐前居多,唐代文献仅占三分之一。其中唐人音乐论著主要为初唐文献。其分类方式承袭《隋书·经籍》,乐府歌词类作品或因“词多不经”被著录于集部总集类。

  • 标签: 《旧唐书·经籍志》 音乐 著录
  • 简介:不论是在史志目录典籍中,还是在现存古代目录学著作中,《旧唐书·经籍》(以下简称《旧唐》)都是时代较早、价值较高的一部,但是《旧唐》历来却并不受目录学家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从分类的角度讲,它基本承袭了《隋唐‘经籍》(以下简称〈隋》)的四部分类法,没有大的变化;从著录图书的角度而言,它“完全’’依据毋更

  • 标签: 《旧唐书·经籍志》 中国 历史典籍 《古今书录》 《新唐志》
  • 简介:是唐初编纂的我国现存的第二部综合目录.著录见存书3212部,而附著"梁有今亡"书竟达1545部.前人多以为"梁有"即指,而实际上不仅仅指,它还包括其它的目录.

  • 标签: 《隋志》《七录》 附注
  • 简介:《隋书·经籍》收录的音乐书,从书名上看大致可以分“乐府歌词、宫廷雅乐、音乐思想、琴学、乐律学”五个方面。这些书是东汉至隋五百多年音乐实践及音乐文化学术发展的反映,是研究这一段音乐史“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不可替代的历史信息。今存部分音乐书的佚文,又是研究音乐史极其珍贵的史料。

  • 标签: 《隋书·经籍志》 目录 音乐书
  • 简介:《旧唐书·经籍》(以下简称《旧唐》)依据唐毋煲《古今书录?。“录开元盛时四部诸书,以表艺文之盛”。四部类序著录卷数之和为“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与《古今书录》一卷不差。今本《旧唐》四部书总卷数亦作“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但是各部类之下所著录书种数、卷数大多与类序及小序不符,而且多属只少不多,这就说明在长期的传抄和刊刻过程中,《旧唐》原著录书名有少量的脱漏,“集部”也不例外。

  • 标签: 卷数 古今 简称 原著 书名 著录
  • 简介:《旧唐书·经籍》为《古今书录》之节本这一学界定说,有《旧唐》总序及大序的相关说明作为坚实的依据。牛继清先生对此却以“编者的疏漏”为由轻率地加以否定,而提出了《旧唐》对《古今书录》有所“增补”的新说。其依据是《旧唐》今本各小序所载著录图书的部、卷数目大于总序及大序所载之数目,以及《新唐书·艺文》史部大序所称“著录”部分为“八百五十七部”正好与《旧唐》史部各小序所载著录数目之总和相符。但牛氏前一个依据是建立在小序所载著录之数目必须正确无误的假设基础上的,后一个依据只是一个无关的巧合,因此这个“增补”说,实际上没有任何可信的证据。牛氏进而在此基础上考察出的《旧唐》所增补的十八部著作,也只是怪异逻辑推导下产生的错误结论。

  • 标签: 《旧唐书·经籍志》《古今书录》增补 辨误
  • 简介:为了进一步探究《隋书·经籍》著录重出文献的原因,笔者考察诸家仅胪列本重出文献,且不全面,对于重出缘由亦未探寻。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翻检《隋书·经籍》,整理出其重出文献条目,从重出文献条目考究出原因有三:本撰者非一人、文献分类不明、失于校勘三个方面,其中失于校勘又细分化为亡而未亡、篇名不同、单行本与合本同行、同书不同卷、名与字皆行五种不同的情况。研究了《隋书·经籍》在前期文献整理与后期文献分类的混乱问题,以至于出现重出文献。旨在深层次探究本著录文献重出的原因,进一步完善本著录文献方面的研究。

  • 标签: 《隋书.经籍志》 著录文献 撰者 分类 校勘
  • 简介:《隋书·经籍》史部地理类著录书目较多,从中可以窥见唐代初期地理类文献的保存状况。这些地理类文献大多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涉及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种门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

  • 标签: 隋书经籍志 先唐 地理类文献
  • 简介:《隋书·经籍》作为对唐以前文体典籍和学术流变的总结,其四部分类及各类内的部次序排列、著录模式反映了魏晋南北朝学术在经、史、子、集各方面的发展。在经学方面,体现了古文经学的繁兴及经书注解集解体和义疏体的兴起;在史学方面,体现了史学的发展及史学独立意识的明确;在诸子学方面,体现了汉晋儒学衰落、玄学盛行之际,子书的繁多;在文集方面,体现了南北朝文集的兴盛和道、佛二教的流行。

  • 标签: 《隋书·经籍志》 魏晋南北朝 学术 经学 史学 诸子学
  • 简介:《隋书·经籍》是唐初官修的一部史志目录,论述汉唐间五百多年图书流传及存佚情况,因而它也是一部重要的学术源流史和图书分类学著作。《隋书·经籍》确立的四部分类法,对唐宋以后尊孔读经、重视历史、充分发挥孔孟思想和史学在治国中的作用有积极影响,也是唐太宗治国思想的重要表现。

  • 标签: 《隋书·经籍志》 图书 四部分类法 价值
  • 简介:摘要:中国的“典籍分类”观念源于史官司籍、以类相存的传统,自“六经”萌芽,以《汉》呈现出最早的“六分法”图书分类实践,到《隋》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奠定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基本格局。典籍分类与知识分类密切相关,从《汉》与《隋》体例上的差别可以看出两汉至隋唐学术观念的变迁,“典籍分类”伴随着中国学术自觉的进程而逐渐定型。

  • 标签: 《汉志》 《隋志》 目录学 学术变迁
  • 简介:国史”是唐代官修本朝史的统称,其概念有广、狭二义。狭义的国史仅指纪传体国史;而广义的唐国史则包括纪传体国史和逐朝编纂的皇帝实录,如宰相“监修国史”的职衔,用的就是广义——这两种本朝史都是由史馆史官完成的。本文论述的对象是广义的唐国史

  • 标签: 《新唐书·艺文志》 唐朝 中国 历史古籍 著录原则
  • 简介:宋朝入滇经籍是宋朝与大理国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据史栽,大理国时期,通过互市交易和直接求赐,宋朝许多经籍传到了云南。

  • 标签: 宋朝 经籍 文化交流 大理国
  • 简介:《续经籍籑诂》抄写清样稿的序码编定,用了整整五个工作日.终于结束,我长长地嘘了一口气。这项在吴孟复先生生前的创议下.由我省六所高校二三十位老中青三代教师通力合作的文史工程,从一九八七年末酝酿,次年春启动至今.已历经十四个寒暑。其问之艰辛、曲折可想而知了。

  • 标签: 《续经籍籑诂》 中国 古籍研究 复审阶段 内审阶段
  • 简介:<正>清代学者阮元编《经籍籑诂》,将汉唐的训诂资料汇集到一起,给阅读和研究古籍的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正如王引之在为这部书作的序中所说:“展一韵而众字毕备,检一字而诸训皆存”。这部书在古籍整理方面的作用,讨论的人已经很多了,这里准备就它在辞书编写中的作用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 标签: 辞书 经籍 清代学者 义项 资料汇集 淮南子
  • 简介:《三国》作为二十四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史学著作之一,相对深刻地反映了在中国史学的发展进程中大传统与小传统交织的创作及流传现象,即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以服务政治为中心,以寓褒贬为手段的大传统,同时掺杂对下层知识分子阶级价值取向的迎合与诱导的小传统。《三国》也以此成为雅俗史学分流的代表作品。

  • 标签: 《三国志》 中国史学 大传统 小传统
  • 简介:在邓小平看来,科学总结共和国的历史经验,对于理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具有战略意义。邓小平在关于国史研究的主题、主线和主流,关于国史的历史分期,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两个发展趋向,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基本评价,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问题,关于中苏论战,关于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战略等问题上做出的科学评述,为国史研究提供了指导和参照。

  • 标签: 邓小平 国史 国史研究
  • 简介:在今河南省上蔡县境内,曾有一个古老的诸侯国存世。它兴于西周,亡于战国,历时近600年,这就是载于史册的西周封国之一———蔡国。其都城就在今上蔡县城关,至今遗迹尚存。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古蔡国虽然早已成为历史的沉迹,但透过历史的迷雾,人们依然能够窥视其昔日的概貌。蔡国,姬姓,侯爵。有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下蔡(今安徽省凤台)、高蔡(今湖北省襄阳西南)和望蔡(今江西省上高县)。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奴隶制国家———西周。为了有效地统治新征服的地区,武王采纳周公旦的建议,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商都(今安阳),另封叔鲜于管、叔处于霍、叔度于蔡。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三人,史称“三监”,共同监视武庚。武王克殷后两年因病去世,子诵继位,是为成王。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理政事,史称“周公辅政”。周公摄政引起“三监”的疑虑和不满,于是,“三监”联合武庚及东方一些诸侯国起兵反叛。周公奉成王之命率军东征。经过三年战争,终于平息叛乱,杀掉武庚和管叔鲜,“而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①...

  • 标签: 国史考 蔡国史
  • 简介:犹太人起源于约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13世纪开始迁居巴勒斯坦;公元前1025年,建立了希伯来王国,后分裂为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巴勒斯坦位于中东地区(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的中心地带,西濒地中海,南邻西奈半岛,扼亚、非、欧三洲要冲,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自古以来战争不断。

  • 标签: 以色列 巴勒斯坦 阿拉伯国家 中心地带 地理概念 中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