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考察王沂的生平事迹,总结《陕西辑要》一书的体例和结构安排,分析其编纂的特点,即首重沿革;重在纂辑;材料利用坚持实事求是,宁缺毋滥;言简意赅,注重实用性;记载全面,各行政区划无一漏载;但不录艺文,成为白璧微瑕。

  • 标签: 王志沂 《陕西志辑要》 特点
  • 简介:由程安东省长作序的《陕西省·政务》,最近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志在省政府的领导下,委托陕西省社科院组织编写,张斌担任编委会主任,陈嘉祯兼任主编,张宪臣任常务副主编、编写组组长,以张岂之教授为首组成顾问组,在史料和观点上给予了科学的监审,反复讨论修改,历时七载得以完成。

  • 标签: 张岂之 组长 出版发行 出版社 陕西省 编写
  • 简介:作为洛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多年的老朋友,近年来看到他们成果累累,心中着实想为他们的干劲写上几句话,当然这其中既有私人的感情,但更多的是多年来所形成的深厚友谊。所以当《洛阳市。农业》出版以后,很想写一篇书评,来表明自己对这部书的一些看法和观点,这其中有褒扬的地方,也有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并写出来求得教益。

  • 标签: 《洛阳市志·农业志》 中国 河南 地方志 编纂工作 叙述方法
  • 简介:《陕西省·水利》(以下简称《省水利》),于1999年9月公开出版发行,这是陕西苑中开出的义一朵奇葩。正像省长程安东住本序中所讲的琊样:陕西水利“是一部融‘存史、资治、教化’作用很强的水利专业新。它将像宏伟的水利工程一样成为纪古明今,激励后人的千秋丰碑。”

  • 标签: 水利志 陕西省 激励 省长 水利工程 公开
  • 简介:一、序承蒙兰州市办厚爱,委托赵浚先生与鄙人编撰《兰州市·方言》。这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语言一发即失,驷马难迫。民国以前录音设备留存口语语音。兰州虽然历史悠久,但其古代方言资料现在很难找到,就是涉及秦陇广大地区方言的言论也是寥若晨星。今所见专门述说有关兰州方言的最早文献是清末张国常《重修皋兰县志·风俗》所附《方言》。该志成书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距今100余年。

  • 标签: 兰州市 方言 录音设备 皋兰县 语音 晨星
  • 简介:贝叶文化是以贝叶经为核心的傣族传统文化象征,存留在德宏民间的贝叶经卷是傣族和德昂族传播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主要经典,这种经典已经被全民广泛地认同,是族人之间信仰的维系,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是傣族和德昂族赖以生息和繁衍的“根”性文化。通过一段时期的社会调研与民间走访,我们发现中缅边境地区傣族与德昂族民间文化人与僧侣之间存在着互赠自己珍藏的贝叶经的文化行为。德宏现存有为数不少的馆藏贝叶经和民间收藏的贝叶经,这些贝叶经一直以来是德宏民间与南亚东南亚信众区际间互联互通的常态文化行为,这种文化行为将成为新时期“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友好文化交往重要路径之一,可以通过这种深层次的交流,使这一特色文化得以进一步传承和延续。为助力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与助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贝叶文化 南亚东南亚 南传上座部 互联互通
  • 简介:学界迄今尚未对《清文献通考?经籍考》与《四库全书总目》的关系加以考述,实则《清文献通考?经籍考》解题内容本于《总目》,但在部类、体式的安排上则系折衷马端临《文献通考》及《总目》而来.通过以《清文献通考》中的《子部经籍考》为样本进行分析,可发现《子部经籍考》对《总目》有所扬弃,在这-改编的过程中,在解题的立意、史实、考证诸方面对《总目》皆有所补充与订正.

  • 标签: 《清文献通考》 《子部经籍考》 《四库全书总目》 因革
  • 简介:【摘要】德意志民族在近现代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曾给人类社会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财富,其挑起的两次世界大战也给世界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灾难。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德国独特的发展模式及其产生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德国现当代史),足以引起国内外学者对她的研究和探索,并希望能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故此,在我国史学界,有关德国历史的研究成果迭出。为了能准确把握德国史的发展轨迹,推进德国史的研究工作,认识德国史全貌,需要一部高质量的德国现当代史专著势所必然。然而,国内目前还尚未出版一本写到20世纪末的德国史著作,这不仅制约了学生对德国史的学习,也制约了学者对德国的进一步研究。所幸,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吴友法教授新著《德国现当代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下文简称吴著)在国内出版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 标签: 力作评介 史研究 德国史
  • 简介:一三史是非和史学批评方法论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上,关于国史、野史、家史的评论,有种种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关于它们在史学价值上的是是非非,存在着不少争论。这些看法和争论,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古代史学批评中的方法论问题。

  • 标签: 史学批评 中国古代史学 史学价值 方法论问题 刘知几 史臣
  • 简介:了解和探索海外对中国史学的研究,主要为了中国史学的建设和发展:本文以主要篇幅考察了美、加、英、法、韩、日等一些国家对中国史学的研究状况,从对他们的研究中了解我们自己、了解世界史学。坚持中国民族史学发展特色和有条件融入国际史学大家庭,是我们发展中要处理好的两个大问题。海外对中国史学的研究经验能为我们提供正面和反面的诸种借鉴,是中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建设和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新课题。

  • 标签: 海外 中国史学 研究
  • 简介:当前,我国高校党史国史教育教学面临诸多瓶颈,青年大学生的党史国史素养比较薄弱。各高校应通过深化理论学习、创新教学模式、挖掘红色资源、改进实践活动、完善教师队伍、开发辅助教材、利用网络技术等,探索一套加强大学生党史国史教育教学的具体路径,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发挥好党史国史这门“必修课”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党史 国史 路径
  • 简介:《万国史记》是日本学者冈本监辅撰写的一部汉文世界史著作,它的编纂标志着明治初年的日本汉学界开始突破中国传统史学的影响,以万国历史反思日本国史长短,为日本的发展提供资鉴。冈本监辅曾经多次前来中国,他撰写的《万国史记》对中国学者多有影响,特别是书中将世界历史看成一个不断进步的整体,这对新兴社会精英阶层的认识具有舆论引导的作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思想资源之一。

  • 标签: 《万国史记》 冈本监辅 日本史学
  • 简介:“实录”是中国史学传统中的重要概念,最早见于两汉文献,指司马迁史学的特点之一:即史文之“直”,史事之“核”,史义之“不虚美,不隐恶”。北朝学者进而指出:史官的职责“非但记事而已,盖所以为监戒也”,目的是“彰善瘅恶,以树风声”,那些专职记事的,则“徒闻后世,无益当时”。到了唐代,“彰善显恶”的“实录史学”成了普遍接受的观念,“实录”也成了中国史学传统中的核心术语和概念。“作者性”和“当世性”是“实录史学”的核心。它的首要意涵,不在于“过去”的“记录”,也不在于对“过去”的学术研究,而在于一种“当世”精神,一种能令其在“当世”呈现“彰善显恶”之意义的精神。然而近代史学对此却多持贬义,以为史官之笔,不当有主观之评断涉入。传统史学的“实录”,同时兼赅“真实”与“现实”,近代史学则重视对“过去”的学术研究取向,强调的是“过去的真相”而非“现在的真相”。传统史学的实录精神在近代史学中被遮蔽了。近代史学与传统史学是两套不同的史学世界,回归传统史学是当今需要的大方向,强调“当世”意涵的“实录”在史学或编史学(historiography)中被彰显出来的要义,应当正视。

  • 标签: 中国史学 实录 彰善显恶 当世性
  • 简介:摘要 :党史国史教育是基层党校培养干部的重要任务 ,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也是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要方式。基层党校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阵地 ,必须加强党史国史教育 ,促进党员千部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的提高 ,筑牢党的建设政治理论基础。 关键词 :基层党校 ;党史国史教育 ;重要性 ;对策 “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 ,可以鉴往知来。习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 :“学习党史、国史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认真学习党史、国史 ,是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识、增加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 ,也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前提与基础。中央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 一再要求把学习领悟 党史、新中国史作为牢记党的初 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 ,这就为如何充分发挥党史、国史在党内教育中的作用 ,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 标签:
  • 简介:有的学者在总结近代中国史学发展历程时.对于近代史学的新形势,有“新史学方法论的三种体系”的分析。以为“新史学方法论体系之一”,即:“王国维、陈寅恪、汤用彤、柳诒徵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主体论史学流派,提出了近代新史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类型。他们强调在传统学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近代西方学术方法发展出新史学方法。”而“新史学方法论体系之二”的表现,是“胡适、傅斯年等提出了近代新史学方法的另一种发展方向”。

  • 标签: 21世纪 中国史学 实证研究 历史发展 学术思想
  • 简介:张荫麟先生自觉以新史观为指导写作通史,以新异性、实效、文化价值、训诲功用、现状渊源五个标准和因果、定向、演化、矛盾四个范畴选择和统贯东汉前的中国史实,融会前人研究和己身感悟,围绕中国黎明时期的大势、周代的封建社会、霸国与霸业、孔子及其时世、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战国时代的思潮、秦始皇与秦帝国、秦汉之际、大汉帝国的发展、汉初的学术与政治、改制与“革命”十一个主题,慎重安排所选史实的详略,以自身学养把繁杂深奥的历史资料化开,用讲故事的方式透彻叙述“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和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才情洋溢而不恣肆.

  • 标签: 中国史纲 治学方略 张荫麟
  • 简介:一、已有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学术讨论所存在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奴隶社会学术研究的奠基之作是郭沫若的《奴隶制时代》,而其有关中国古代奴隶制的学术思考。早在193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便已基本形成,在当代中国曾影响极大,以致社会和学术界的主流观点都认为中国历史上存在奴隶制社会。略有分歧的是郭沫若认为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是中国的奴隶制时代,

  • 标签: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奴隶社会 奴隶制社会 标识 考古 史前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正在面临着重重考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这一背景之下,各级党委还需要深刻领会并积极落实各项党员领导干部的党史国史教育工作,因材施教,探索出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特色的有效路径,不断提升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形态,发挥出党史国史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新时代 党员干部 党史国史 学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