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照评估超声VOCAL(virtualorgancomputer-aidedanalysis)技术与二超声测量甲状腺体积的一致性和重复性。方法采用二超声超声测量50例18~68岁女性成人的甲状腺体积。二超声测量甲状腺最大切面的3个径线(L、H、W),用经典的椭圆体公式V=0.523×L×H×W计算甲状腺体积;超声VOCAL技术先获取甲状腺数据,而后用VOCAL技术测量甲状腺体积;最终对比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结果超声VOCAL技术与传统二超声测量甲状腺体积,操作者组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738%、1.59%,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26cm^3,0.22cm^3)、(-0.32cm^3,0.46cm^3);组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xx、0.942^xx,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36cm^3,0.37cm^3)、(-0.75cm^3,0.64cm^3)。超声VOCAL技术测量甲状腺体积组内变异系数小、组间相关系数高、95%一致性界限宽度窄,说明超声VOCAL技术测量甲状腺体积的重复性优于传统二超声。结论超声VOCAL技术测量甲状腺体积的重复性高,优于传统二超声,其作为一种安全、简单、易行、精确的测量方法,为临床测量不规则脏器体积提供可靠、有效的新方法。

  • 标签: 甲状腺 体积 三维超声 VOCAL技术
  • 简介:摘要:前列腺增生(PH)是男性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由于疾病存在较多并发症对患者工作生活影响较大,因此医学界多本病长期关注较多。超声检查是本病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准确了解患者前列腺体积、形态等情况,从而对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均有重要价值。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目前超声逐渐受到关注和推广,该技术通过多平面成像对于各个组织和器官的不同断面均能了解其解剖结构情况,仪器中的软件也可以对检测体的体积进行测量,相比于二超声,有明显优势。

  • 标签: 经直肠 三维超声 容积成像 前列腺增生
  • 简介:肛瘘又称肛门直肠瘘,是肛肠外科中的常见病[1],手术后复发率较高,术前明确内口位置、瘘管走向及其与括约肌之间的关系是肛瘘手术的关键,特别是要确定支管走向、数量及其与括约肌之间的关系,术中发生支管遗漏通常是导致肛瘘手术后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故术前详细的影像学资料是肛瘘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超声检查因其操作简单、无痛苦、可重复性、准确率高等独特优点已成为临床首选的肛瘘检查方法。

  • 标签: 肛瘘手术 三维超声 成像技术 超声显像 价值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3D-TVS)检查对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漏诊原因。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47例IUA患者行3D-TVS检查3D容积成像(Render成像)与断层超声显像(TUI成像),记录和分析内膜异常回声数据,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宫腔镜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D-TVS诊断准确39例,符合率为83.0%(39/47),超声表现为子宫内膜回声厚薄不均,宫腔线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声连续性中断。Render成像显示7例内膜局部回声不均匀呈"蜂窝状"改变,28例局部回声缺失呈不规则低回声区或低回声带,4例一侧宫角消失;TUI成像显示该39例内膜均出现不同程度局部变薄、回声连续性中断呈低回声条带状改变。8例漏诊的IUA患者中3例内膜纤细呈丝状或膜状粘连,5例为IUA合并内膜息肉患者。结论3D-TVS Render成像与TUI成像技术可显示立体图像,方便临床医生阅图,有利于对患者进行术前诊断与术后复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治疗依据。检查过程中仍需注意可能引起漏诊的问题。

  • 标签: 超声检查,经阴道,三维 宫腔粘连
  • 简介:常规超声检查在乳腺疾病筛查、诊断和随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操作者依懒性强。乳腺超声成像是基于乳腺构造特征的数据采集和图像重建的超声成像方式,该成像方法较为客观,可为乳腺疾病提供更为全面的诊断信息,是常规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和发展。本文就乳腺超声成像的发展历史、成像技术和临床价值做一综述。

  • 标签: 乳腺超声 容积成像 超声成像方式 超声检查 诊断信息 疾病筛查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二容积超声成像对单纯性和非单纯性纵隔子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2例经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检查(31例)或全子宫切除术(5例)后确诊的单纯性和非单纯性纵隔子宫患者(合并子宫肿瘤和宫内早孕,宫内有节育器)的经阴道二容积超声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检查及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证实的32例纵隔子宫患者中,术前超声检出单纯性纵隔子宫21例(不全纵隔子宫17例,完全纵隔子宫4例);非单纯性纵隔子宫11例(完全纵隔子宫1例,不全纵隔子宫10例;7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宫内早孕,4例放置宫内节育器)。其中经阴道二超声诊断单纯性纵隔子宫15例(15/21),非单纯性纵膈子宫4例(4/11);经阴道容积超声诊断单纯性纵膈子宫21例(21/21),非单纯性纵隔子宫10例(10/11)。结论经阴道二超声不能显示子宫外部轮廓,而经阴道容积超声冠状面可清晰显示其轮廓,并可显示膈膜的长度和宫底部隔膜中心点的角度;对正确诊断纵隔子宫及显示异常子宫形态方面均优于经阴道二超声,可作为纵隔子宫诊断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三维成像 纵隔子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超声表面成像联合透明成像技术对胎儿唇腭裂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附属医院经产前超声检查发现并经产后(或引产)证实的唇腭裂胎儿72例,均接受二超声、实时超声表面成像联合透明成像模式检查。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影像资料,统计两种模式下胎儿唇腭裂检出情况。结果72例胎儿经产后或引产确认单侧唇裂17例,单侧唇裂合并腭裂51例,双侧唇裂合并腭裂4例。二、实时超声胎儿单纯唇裂检出率均为100%(17/17),P>0.05。二超声胎儿唇裂并腭裂检出率为38.18%(21/55),唇腭裂总检出率为52.78%(38/72),低于实时超声相应值89.09%(49/55)、91.67%(6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0、27.14,P<0.05)。结论实时超声表面成像联合透明成像对胎儿唇腭裂检出率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唇裂 腭裂 三维超声 透明成像 表面成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容积成像联合宫腔声学造影对宫腔粘连及评估其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42例疑似宫腔黏连的患者。将宫腔镜结果当作金标准,评估超声容积成像联合宫腔声学造影的敏感性、准确性以及特异性。结果 超声容积成像联合宫腔声学造影检查诊断宫腔粘连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相近。结论 超声容积成像联合宫腔声学造影诊断宫腔粘连,敏感度、准确度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三维容积成像 宫腔声学造影 宫腔粘连 价值
  • 简介:心室功能测量和评估是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常规项目,准确评价心室功能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选择以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传统评价室壁运动和心室功能的方法多为半定量法,或虽为定量评价但在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上存在局限性。因此,寻求准确评价心室功能的方法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超声心动图检查 斑点追踪成像 心血管疾病 心室功能 三维 二维
  • 简介:超声成像技术恢复了二超声图像成像过程中丢弃的空间位置信息,提供了比二超声图像更为丰富的临床诊断信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领域。本文介绍了基于一换能器阵列的超声重建过程,针对扇形扫描超声成像系统提出了一种减少重建环节的处理方法。

  • 标签: 超声诊断 实时三维 三维重建 DSC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脏实性占位病变形态、大小及内部血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灰阶超声显示有肝脏实性占位病变的患者28例,采用腹部彩色超声成像仪自由臂方式对肝脏病变处及其周围进行扫查取像,取样结束后在超声仪上进行脱机后处理,以病变处为中心,对X、Y、Z3个互相垂直切面上的病变范围进行勾划,生成的肿瘤球体,计算程序可自动计算球体体积、内部血流容积及两者之比.结果肿瘤体积最大为117cm3,最小为2.0cm3.超声可显示肿瘤供给血管走行及其分支情况,并可透视肿瘤内部血管分布情况.部分病变在二图像上显示为"晕环"、"绕行"的肿瘤周边血管,在重建后显示出"抱球征",展现血管全貌,进入肿瘤内部后呈现出"提篮征",发出多支小血管,显示了恶性肿瘤的血供特征.结论彩色超声可对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的形态、体积、周边及内部血供进行综合评价,丰富了超声诊断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肝肿瘤 三维成像 三维超声成像 肝脏肿瘤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近几年来同时采用二超声检查的孕龄介于20—36周1625例孕妇中156例148处畸形,探讨超声在胎儿畸形检查的价值。方法对近几年我院利用依序连续超声检查方法1,检出的经产后或引产后结果证实的胎儿畸形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二超声超声诊断的结果结果差异。结果二超声总体诊断符合率96.8%,12处畸形漏诊,超声多查出4出畸形,一例由二超声怀疑得到确诊,而却有12例21处畸形二超声清晰显示并诊断,但超声显示不清而无法做出诊断。结论超声对胎儿器官的显示率明显低于二超声,对胎儿畸形诊断意义不大。

  • 标签: 胎儿畸形 二维超声 三维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二超声联合成像诊断宫腔粘连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的66例疑似宫腔粘连患者,给予经阴道二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并将结果与宫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宫腔镜检查确诊65例,经阴道二超声检查确诊57例,诊断准确率87.7%,经阴道超声检查确诊58例,诊断准确率89.2%,经阴道二超声联合成像检查确诊64例,诊断准确率98.5%,P<0.05。结论:经阴道二超声联合成像诊断宫腔粘连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阴道二维超声 三维成像 宫腔粘连的
  • 简介: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超声技术在胆囊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9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胆囊隆起性病变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采用R×Cχ2检验比较二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超声在胆囊隆起性病变中诊断符合率,采用t检验比较胆囊隆起性病变良恶性整体弹性值。结果:对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超声诊断符合率高于二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符合率分别为94.7%,88.2%,χ^2=4.000,P<0.05)。胆囊隆起性病变良恶性整体弹性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3.186,P=0.001<0.01)结论:对于胆囊隆起性病变诊断,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超声优于常规二超声,可对胆囊隆起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剪切波弹性成像 三维超声 胆囊隆起性病变
  • 简介:  【摘 要】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影像学作为医生诊断和治疗重要手段已成为医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它使得临床医生对人体内部病变部位的观察更直接、更清晰,确诊率更高。而超声成像技术在医学成像领域中以其特有的优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成像已经成为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医学成像模式之一。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超声成像设备在成像方法和技术等层面上不断得到改进,临床诊断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介绍超声成像的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关键词】超声成像;临床应用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影像学作为医生诊断和治疗重要手段已成为医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它使得临床医生对人体内部病变部位的观察更直接、更清晰,确诊率更高。而超声成像技术在医学成像领域中以其特有的优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 世纪 40 年代初就已探索利用超声检查人体, 50 年代已研究、使用超声使器官构成超声层面图像, 70 年代初又发展了实时超声技术,可观察心脏及胎儿活动。超声成像技术与传统二超声成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超声成像技术能直接显示脏器的解剖结构;其次还可对成像的结果进行重新断层分层,能从传统成像方式无法实现的角度进行观察;再有还可对生理参数进行精确测量,对病变位置精确定位。因此,近几年来超声成像已经成为医学成像领域备受关注的方面。    1 超声成像技术   可靠的数据提取是得到精确超声图像的前提。采用二面阵超声探头,使超声束在扫查空间中进行摆动,即可直接得到体数据。但二面阵换能器的制作工艺限制了阵元数,使得图像的分辨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目前已有使用二阵列的超声成像系统面世。目前超声数据的提取仍广泛采用一阵列探头。用一阵列探头提取超声数据,需要外加定位装置,如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一体化探头。该探头是将一个一超声探头和摆动机构封装在一起,操作者只要将该探头放在被探查部位,系统就能自动采集数据。还有一种新型探头专门用于解决定位问题。该探头有个阵列,中间的主阵列用于超声成像,与主阵列垂直的两个侧阵列用于提取定位图像。由于探头移动的连续性,所以定位图像两两重叠部分很大,可以通过两侧的定位图像确定两次采样间的位移、旋转,从而确定图像的空间位置。此外,还有一些文献提供了通过相邻图像的相关和图像的斑点噪声统计规律来确定探头侧向位移的方法。    2 超声的临床应用    2.1 超声在空腔脏器中的应用    2.1.1 胃、肠道疾病 嘱受检者适量饮水或灌肠后可建立良好的透声窗。清楚显示胃肠道隆起性病变与溃疡的大小、深度、边缘形态,观察恶性肿瘤的浸润深度、范围及与邻近组织、血管的立体位置关系,进行术前 TNM 分期,对协助临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3D-CDE 对溃疡出血和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也可提供较大的帮助。    2.1.2 膀胱疾病 膀胱充盈后可形成极佳的透声窗,超声与二超声一样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数目、内部回声,同时超声还能显示病变的整体、表面形态及肿瘤对膀胱壁的浸润情况,从而提高了其诊断的准确性,并有助于肿瘤术前方案的抉择。对慢性膀胱炎症、憩室、结石、凝血块等膀胱疾病的诊断,也显示出优越性。    2.2 在实质性脏器中的应用   肝脏疾病 肝囊肿与肝脓肿二超声诊断准确性较高,而肝癌与肝内其它性质占位性病变相互间的鉴别有时较为困难。超声可从不同方位观察肝表面和边缘轮廓,肿超声成像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用于精确测量和定位在产科临床上,超声成像可用于鉴别早期胎儿是否存在畸形以及检查各个孕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可用于多种心脏疾病以及血管内疾病的检查。随着实时超声成像(一般要求帧频必须大于 20 帧 /s )的研究成功,超声有望在心脏疾病检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尽管如此,由于价格和技术上的原因,目前超声成像尚未达到临床广泛应用的水平,也还有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    2.3 在妇科的应用   超声对子宫实质性肿瘤的断,有一定辅助作用。对卵巢和输卵管病变(特别囊性变),可清晰显示其立体外形轮廓、内部结构、有无分隔与性突起、液体浑浊度等。对盆壁转移性病灶合并腹水的人,较二超声的诊断价值更大。文献报道超声诊断附件区恶性肿瘤时,其敏感性由二超声的 80% 增 87% 。此外,超声于术前可清晰显示恶性肿瘤浸及围脏器的情况,评价肿瘤与子宫、盆壁及髂血管的关系,为中能否切除肿瘤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与此同时,应用 3CDE 可以显示肿瘤内血管空间结构,并计算单位体积内的瘤血管密度,为肿瘤的定性诊断增加新的参考指标。    2.4 在心血管系统的应用   心脏为具有复杂形态的动态器官 超声心动图能够提供心脏的立体结构,直观显示心脏内部结构的解剖形态、空间关系、立体方位及血流变化等,为各种瓣膜疾病、心肌疾病和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 RT-3DE 能实时总体评估一个心动周期心脏的解剖、功能及活动状况,测定心腔容量,估测心室重量及各项心功能指标,分析室壁节段运动等,在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畸形等心血管疾病的定性和定量诊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结论   超声成像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成像模式,在某些场合甚至是最好乃至唯一可用的成像模式。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和利用,使超声仪器的检测和诊断更为有效,应用范围也不断延伸,如用于观察病程的发展情况、细胞的代谢情况等。超声成像技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医学影像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更多新发现和新技术用于超声成像。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 . 超声医学 [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实时超声成像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产科行常规检查的孕妇2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孕妇均接受实时超声成像诊断。观察其胎儿畸形诊断情况。结果260例孕妇中,经引产或者产后证实畸形胎儿畸形75例,占比28.85%(75/260)。而经实施超声成像共检出畸形胎儿71例,诊断符合率为94.67%(71/75),其中漏诊1例,误诊3例。检出胎儿畸形类型包括消化系统畸形18例(25.35%)、泌尿生殖系统畸形4例(5.63%)、胸腹腔积液畸形3例(4.22%)、四肢骨骼畸形11例15.49%、中枢神经系统畸形7例(9.86%)、颜面畸形22例(30.98%)、胎儿肿瘤畸形6例(8.45%)等。结论采用实时超声成像诊断胎儿畸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无创性,并能将胎儿畸形的状况直观的显示出来,因此在孕妇产前检查中十分重要,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成像 胎儿畸形 诊断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术前评估二超声(2D-US)、容积超声(3D-US)、应力式超声弹性成像(USE)对乳腺癌大小测量的精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16年4-1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经手术证实的101例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术前运用2D-US、3D-US及USE对病灶最大径进行测量。比较各超声技术测值与术后病理测值的一致性;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及影像特征对各超声技术测值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各超声技术测值与术后病理测值一致性的组内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3D-US(0.90)>2D-US(0.81)>SUE(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3D-US中,年龄>40岁组较≤40岁组测值准确率高;在2D-US中,浸润性导管癌(IDC)不伴导管内原位癌(DCIS)组较IDC伴DCIS组测值准确率高,无微钙化组较微钙化组高,病变长径≤2 cm组较>2 cm组高;IDC组较浸润性小叶癌(ILC)组高;在USE中,IDC不伴DCIS组较IDC伴DCIS组测值准确率高,无微钙化组较微钙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乳腺癌病灶大小精准测量,3D-US最优,受临床病理因素及影像特征影响最小,其次为2D-US与USE,可为临床确定乳腺癌病灶范围提供超声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 三维超声 乳腺癌 大小
  • 简介:目的探讨容积超声断层显像技术(TUI)和血管成像在新生儿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28例新生儿,妊娠26+3~41周,出生体质量(3.05±1.03)kg;其中男性558例,女性470例,出生龄(4.0±0.6)d。其中妊娠〈28周极早早产儿22例,28~31~(+5)周132例,32~33~(+6)周100例,34~36~(+6)周155例。进行颅脑容积成像,采用TUI模式、血管成像模式,诊断结果与传统二实时超声比较。结果经TUI模式及血管成像模式诊断颅内出血Ⅰ级156例,Ⅱ级54例,Ⅲ级41例,Ⅳ级11例;非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52例,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21例;其合并轻度脑积水10例,中度脑积水16例,重度脑积水22例。较传统二实时超声少诊断1例颅内出血Ⅰ级、1例非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其余疾病诊断例数及程度均一致。血管成像清晰显示,11例Ⅳ级颅内出血,5例大片状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22例重度脑积水因出血块压迫、脑实质囊性缺失及积水压迫作用导致的局部血流信号减少、缺失,清晰显示病变与血管的空间位置关系。容积数据采集时间为(5.86±1.68)min,明显短于传统二超声全程操作的扫查时间。结论容积TUI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可行,对于实现床旁快速诊断、提高超声检查在新生儿中应用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作为二实时超声诊断新生儿颅脑损伤的重要补充。

  • 标签: 超声检查 超声断层显像技术 三维血管成像 新生儿 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