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α7nAChR是配体门控离子通道蛋白超家族的典型代表,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一个重要亚型,是复杂的五聚体跨膜蛋白,介导Na^+、Ca^2+流入,K^+流出,尤以对Ca^2+通透性高。α7nAChR分布广泛且功能多样,不仅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介导神经元的快速突触传递,其在许多非神经元细胞和组织中亦有表达,包括内皮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皮肤角蛋白细胞,膀胱上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等,并参与其功能调节及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如可调节细胞质运动和细胞间黏附,细胞增殖,血管生成以及肿瘤的侵袭和迁移。本文主要介绍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亚型在不同胚层来源的上皮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特征,以期通过激活或抑制α7nAChR的表达来降低与其密切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 标签: 非神经性胆碱能系统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α7 NACHR 上皮细胞 功能特征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中枢神经系统(CNS)WHOⅠ级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的种类及发病率、年龄和性别分布、好发部位、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等一般特征。同时简要介绍了该组肿瘤常见的分子遗传学异常表现和研究进展,旨在加深对该组肿瘤上述特征和分子遗传学异常改变的认识。

  • 标签: 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 一般特征 分子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特殊染色法上皮组织特殊染色液用于宫颈病变检查。方法 选择 2017 年 6 月 -2018 年 3 月我院妇产科门诊接受宫颈病变筛查的 11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执行 FRD宫颈特殊染色检测和液基细胞学( TCT)检测,当两种检测中有其中一项显示呈阳性,就执行阴道镜宫颈活检,对比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结果 对比病理结果, FRD检测的敏感性为 73.2%,特异性为 71.8%,阳性预测率为 72.7%,阴性预测率为 27.3%,误诊率为 28.2%,漏诊率为 26.2%; TCT检测结果敏感性为 74.2%,特异性为 81.8%,阳性预测率为 77.3%,阴性预测率为 22.7%,误诊率为 18.2%,漏诊率为 25.8%;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运用 FRD检测宫颈病变,检测便捷、准确,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宫颈特殊染色法 上皮组织特殊染色液 宫颈病变 价值
  • 简介:报告1例腘窝上皮组织细胞瘤。患者男,68岁,左腘窝内侧黑色赘生物10余年,渐增大。皮肤科检查:左腘窝内上方见一花生米大小黑色息肉状赘生物,边缘规则,色素均匀,表面光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增生,表皮突向下不规则延长,基底层色素增多,肿瘤细胞累及真皮全层,由大量上皮样细胞、少量多核巨细胞及噬含铁血黄素细胞构成,境界清楚,并伴有血管增生。诊断:上皮组织细胞瘤。

  • 标签: 上皮样组织细胞瘤 赘生物 腘窝
  • 简介:本文对一例长期颊面牙龈退缩的上颌前磨牙经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覆盖根面后,通过组织学检查其牙龈组织发生附着的类型进行了报告。组织学结果表明,牙龈退缩经上皮下结缔组织转瓣后可发生不同类型的组织附着,包括牙周组织再生。在该病例中值得注意的是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一年后,退缩根面的绝大部分为结缔组织所覆盖,且在牙齿正畸移动及向远中移行时保持不变。

  • 标签: 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 牙周组织 活检 牙周萎缩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因右股部及右上臂出现暗红色肿块半年,于2013年1月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因银屑病在我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发现右股部有一绿豆粒大小的褐色较硬小结节,无痒痛感觉,未处理。出院后结节渐增大,且右上臂亦出现类似皮疹,未作任何治疗,因怀疑是恶性肿物,来我院就诊。自发病以来患者饮食、睡眠、大小便均正常,无周身不适、乏力等自觉症状,亦无明显体质量改变。既往患者无类似病史,家族中亦无类似病史。

  • 标签: 纤维组织细胞瘤 上皮样 临床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采用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技术(改良盲袋法)治疗牙龈退缩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40例全身情况良好的患者,年龄31-60岁,适宜病例的患牙40颗。牙位选择上下颌前牙、前磨牙区。病例标准牙龈退缩根面暴露2-3mm,牙龈退缩Miller分级I-II级,唇颊面牙龈袋探针深度≤4mm,无根面龋。采用改良盲袋法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技术覆盖根面。结果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技术可以增加退缩牙龈的高度、厚度与附着力。结论采用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技术治疗牙龈退缩效果良好,解决了患者牙龈的美学以及功能问题。

  • 标签: 牙龈退缩 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技术 根面覆盖
  • 简介:同时在组织发育的形态结构形成过程中需要细胞粘附动态变化的参与,  上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在组织形态结构的形成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钙粘附分子是表皮细胞中小带粘附连接的主要粘附受体

  • 标签: 上皮细胞组织 粘附分子上皮细胞 组织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牙龈退缩患者应用上皮下结缔组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月前来我院治疗的69例牙龈退缩患者列为实验人员,对患者进行上皮下结缔组织治疗,并对患者随访一年,观察患者牙龈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牙龈情况得到有效改善,治疗前后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布地奈德 盐酸氨溴索 雾化吸入 支气管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喉癌及转移淋巴结的细胞亚群分类及功能,探索上皮细胞向肿瘤细胞演化的轨迹。方法对2019年10月22日至12月16日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5例喉癌组织、配对的转移淋巴结及3例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3~70岁,使用Seurat软件分析上述组织的细胞亚群,功能富集分析探讨各类细胞亚群的生物学功能。运用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情况区分上皮细胞恶性与否,通过拟时序分析揭示正常上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演变轨迹,并识别癌变的过渡态细胞。经Seurat软件FindAllMarker函数分析得到过渡态细胞中高表达的基因,并用免疫组化进行验证。结果通过多重质控,共获得66 969个高质量单细胞,分为9个主要细胞簇:上皮细胞、T细胞、B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髓系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神经细胞,前5类细胞簇分别有8、6、4、3和2类亚群。4个上皮细胞亚群(C0、C1、C2、C5)来源于肿瘤组织和转移淋巴结,具有较高的CNV水平和肿瘤细胞含量。拟时序分析发现上皮细胞演变轨迹为正常上皮细胞亚群C4向早期癌变细胞群C0转化,C0继续分化为3个主要恶性肿瘤细胞亚群C1、C3和C5。上皮细胞C0可能代表癌变的过渡态细胞群,功能富集于上皮间质转化、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其高表达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N)可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免疫组化验证发现SFN在肿瘤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高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结论本研究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阐述了喉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细胞和功能的多样性,同时C0在肿瘤细胞演化中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喉癌 单细胞测序 肿瘤异质性 上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优化的外踝上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显微骨科收治16例足踝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18~63岁,平均48岁。应用优化的外踝上皮瓣进行修复。术前测量创面宽度,在小腿中下部或中部前外侧利用"提捏法"评估供区,确认可直接闭合。多普勒超声血流仪探测外踝上腓动脉终末穿支及近侧穿支,两穿支标记点连线为皮瓣中轴线,旋转点在外踝平面或下胫腓联合上缘水平,旋转点至创面近侧缘距离作为血管组织蒂长度,术中注意保护皮瓣蒂内的穿支血管及腓动脉终末穿支降支血管,小血管夹夹闭外踝上腓动脉终末穿支近侧的穿支血管后,放松止血带,评估皮瓣血运,必要时可打开骨间膜携带腓动脉。经明道转移皮瓣,并将蒂部覆盖的皮瓣优化设计成钝弧形或半圆形。对踝周及足底皮肤缺损的4例患者,将皮瓣近心端腓浅神经与腓肠神经端侧吻合。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结果本组16例,皮瓣切取面积3.0 cm×1.5 cm~14.0 cm×6.0 cm。仅1例术后24 h出现皮瓣淤血肿胀,远端血运差,给予拆除蒂部部分缝线,1周后皮瓣尖端仍出现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未经特殊处理顺利成活。共12例患者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2年,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吻合神经的4例患者中3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13个月,皮瓣感觉恢复至S2级1例,S3级2例。结论通过对皮瓣供区优化选择、皮瓣血管蒂长度及明道转移的优化设计,以及术中对皮瓣血运的评估与优化处理,不但提高了皮瓣成活率,而且获得了良好的外形与功能,虽部分患者因切取腓浅神经后可遗留不同程度的足背皮肤感觉功能障碍,但仍不失为修复足踝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 标签: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在结直肠普通型腺瘤、锯齿状病变/息肉、炎性病变相关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系列介绍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结直肠炎症性肠病相关性良性病变和息肉病进行阐述。结合原来分类,根据病变的组织形态学、发生机制和相关遗传学特征不同,建议将结直肠非浸润性上皮性病变分为6类病理组织学类型。对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和黏膜内癌的相关概念及进展进行讨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龈退缩治疗中应用胶原基质替代上皮下结缔组织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牙龈退缩患者2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入组对象愿意配合研究,临床资料完整,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胶原基质组(13例)与结缔组织组(12例),胶原基质组接受胶原基质替代上皮下结缔组织瓣治疗,结缔组织组则接受自体结缔组织治疗,调查两组患者对疗效满意率与根面覆盖率,并测定治疗前与治疗后牙龈厚度、牙周探诊深度、牙龈退缩高度及临床附着水平,实施统计学处理。结果胶原基质组满意率、根面覆盖率均明显高于结缔组织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牙龈厚度、临床附着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胶原基质组显著优于结缔组织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龈退缩治疗中应用胶原基质替代上皮下结缔组织瓣治疗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牙龈厚度、牙周探诊深度、牙龈退缩高度及临床附着水平,值得借鉴。

  • 标签: 牙龈退缩 胶原基质 上皮下结缔组织瓣 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观察以及对术前血清VEGF水平的检测,探讨VEGF与上皮性卵巢肿瘤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方法,对79例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包括21例卵巢良性囊腺瘤,12例交界性卵巢肿瘤和46例上皮性卵巢癌)术前血清VEGF水平和术后组织标本中VEGF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①上皮性卵巢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78.26%)显著高于交界性肿瘤(41.67%)和良性囊腺瘤(33.33%)(P<0.01);上皮性卵巢癌中,晚期癌(Ⅲ、Ⅳ期)的VEGF阳性表达率(92.00%)显著高于早期癌(Ⅰ、Ⅱ期)(61.90%)(P<0.01),且强阳性表达率(52.00%)也显著高于早期癌(14.29%)(P<0.05);有腹水组VEGF阳性表达率(87.50%)显著高于无腹水组(57.14%)(P<0.05);②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也明显高于良性囊腺瘤患者和交界性肿瘤患者(P<0.01),卵巢癌中,低分化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高、中分化患者(P<0.01),血清VEGF水平在临床Ⅲ、Ⅳ期患者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有明显腹水者比无腹水者高(P<0.01).结论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肿瘤组织中表达的增加以及血清VEGF水平的升高与上皮性卵巢癌的恶性度及腹水形成有关.

  • 标签: 上皮性卵巢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中95%是膀胱尿路上皮癌,手术治疗后的复发率较高。单克隆抗体与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antigen,TAA)特异性结合可以对膀胱尿路上皮癌进行早期诊断和生物治疗。我们用组织芯片检测了膀胱尿路上皮癌和正常器官组织中TAA的表达情况,并对这一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肿瘤相关抗原 正常组织 芯片检测 器官组织 泌尿生殖系统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舌上皮组织在癌病变过程中细胞凋亡及组织结构的变化,发现其上皮组织凋亡与癌变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舌癌早期的形态学诊断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化学致癌物4—NQO(4—硝基喹啉-1-氧化物)诱导大鼠舌粘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分别在4、8、12、16周取材,HE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上皮结构的变化,TUNEL法检测相应时间点舌粘膜上皮细胞的凋亡。结果:随化学致癌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大鼠舌上皮组织结构逐步发生紊乱,上皮细胞从增生活跃到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凋亡的数目在上皮的各个层次均增加,并与病变的进程相关。结论:大鼠舌上皮细胞凋亡和组织结构变化的不同特点反映了病变的不同阶段,二者的结合对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癌病变过程 细胞凋亡 组织结构 大鼠 舌上皮组织 舌癌
  • 简介:为探讨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肺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肺癌切除标本中EGFR的表达。结果显示,肺癌EGFR阳性率为73.3%,阳性率和阳性程度与病理类型及是否转移无相关性(P>0.05),癌旁组织阳性率为68.5%。其中增生组阳性率79.1%,显著高于无增生组的34.6%(P<0.05)。结论:EGFR在各型肺癌中的过度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可能是肺癌发生的早期标志物。

  • 标签: 肺癌 癌旁组织 上皮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上皮性的浆液性卵巢癌细胞是否可以通过上皮间充质转换,形成梭形的肿瘤细胞,以及梭形的卵巢癌细胞在肿瘤细胞中的分布。方法选择浆液性卵巢癌组织50例,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中是否存在染色较深、细胞形态呈梭形改变的肿瘤细胞及其分布,连续切片进行细胞角蛋白CK和vimenti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61.54%的低分化(8/13)和18.75%(6/32)的中分化的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存在细胞染色较深,细胞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其细胞核形态明显不同于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且多分布于细胞密集区域近血管处。而5例高分化的肿瘤组织中未观察到这些梭形的肿瘤细胞。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这些梭形的、细胞核染色较深的肿瘤细胞CK染色为阳性,部分肿瘤细胞CK和vimentin染色可以表现为同时阳性,表明上皮样的肿瘤细胞可表达间叶组织标志物,肿瘤细胞呈间叶细胞分化。结论细胞密集排列区域中央肿瘤细胞处于相对缺氧状态。肿瘤细胞通过上皮间充质转换适应局部缺氧状态,并获得侵袭转移能力。

  • 标签: 浆液性卵巢癌 上皮间充质转换 细胞角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