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405年7月I1日,一阵嘹亮的号角划破清晨的天空。龙江造船厂人头攒动,赶来看热闹的老百姓把船厂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个水泄不通。当一艘长148米,宽60米的巨船身披金灿灿的阳光,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造船厂 老百姓
  • 简介:每当想起郑和率领庞大海船驰骋在烟波浩渺的大洋时,心情总是澎湃不已,为在那个时候我国已拥有那么强大的船队而自豪。“天书到处多欢声,蛮魁酋长争相迎”,中国使节与海外各民族友好相处的热烈场面更令人感动不已。可是,令人纳闷的是郑和逝世之后,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像郑和那样杰出的航海家。中国船队远洋航行从此销声匿迹。穿越大洋的海船,放眼望去尽是西欧海船。此消彼长的原因究竟何在?为了揭开这一迷团,笔者近日得宽余,再次翻阅史籍、拜读许多专家学者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以及大航海时代西欧一些国家的航海记录。经过多时的琢磨、研究比较,似有所悟,是否真知灼见,愿以此与读者商榷。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航海家 民族友好 远洋航行 专家学者 海船
  • 简介:钩沉并分析随郑和西洋的医务人员构成,典型剖析陈良绍的资质经历和医学素养;论述郑和西洋面,临的卫生环境及随船医生们的医疗实践对西洋的保障作用;介绍随郑和西洋的医生沿途开展的环境调查、医疗救助及药材采购等医药交流活动。并就台湾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的郑和崇拜和神化与中医传播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中医 瘴气 温病 医药神话
  • 简介:作为事件的郑和西洋,海内外的研究已经硕果累累;作为经验的郑和西洋,特别是作为知识积累重要里程碑的郑和西洋,仍有探究的空间。从知识的视野来看郑和西洋,规模宏大的远航正是中国人海外知识累积与递进的重要历程。这一认识有必要从郑和研究的兴起谈起。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知识积累 知识累积 郑和研究 中国人
  • 简介:600周年前,郑和率船队七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的肯尼亚,成为中国与非洲文化交流的先锋。今天,又一位华名人“孔子”远涉万里来到了这里,将要向这里的人们传授中国的语言和灿烂的文化。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孔子 文化交流 肯尼亚 非洲 中国
  • 简介:明初永乐、宣德(1403—1435年)青花瓷,以其丰富多彩的造型、典雅瑰丽的发色和不同凡响的纹饰,“发前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被称为“青花瓷之冠”。在短短的30余年间,随着郑和船队频繁出使西洋,青花瓷器远播东南亚、中亚、西亚和非洲南部,甚至远达西非海岸,向世界各国展示了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

  • 标签: 青花瓷器 郑和下西洋 中华文明 永乐 阿拉伯 苏门答腊
  • 简介:明代皇帝派郑和西洋主要出于政治因素,而非发展经贸;不但不可能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反而劳民伤财,加速了明王朝的衰落。从航海史的意义上看,郑和西洋走的基本上是过去的老路,没有开辟具有重大意义的新航线。郑和西洋向世界展示了明王朝“我是老大…‘我家最阔”的排场,但这种不计成本、不讲实效的超豪华演出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

  • 标签: 郑和 下西洋 朝贡贸易 航海
  • 简介:自从明永乐三年(1405)六月朝廷派郑和通使西洋(明朝时将婆罗洲以西海域称为西洋)以后,太仓就和郑和西洋这一盛事结下了不解之缘。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明朝 历史事件 太仓市
  • 简介: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间,他先后七次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岸,在当时航海史上绝无仅有。郑和西洋使中华民族的声誉远播海内外,发展了与亚非各国间的贸易,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他先后率领着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船队航行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他们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万顷海洋“沧溟十万余里”英勇奋斗了近三十年,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航海家 中国历史 航海史 中华民族 文化交流
  • 简介:郑和在他主张“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夏华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海也”的海权思想指导,执行明永乐皇帝的开海政策,率领船队七西洋(1405—1433),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时间之长,航程之远,均是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

  • 标签: 国家富强 海权 执行 思想指导 制服 皇帝
  • 简介: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西洋600周年纪念日.任何纪念活动都不仅仅是为了重温历史的辉煌,而是为了新的发展,为了超越.纪念郑和既要看他的历史功绩,弘扬其民族精神,更应扩宽眼界,分析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原因,从中汲取深刻的经验教训.

  • 标签: 纪念郑和 弘扬 超越
  • 简介:郑和是世界航海的奠基人,是世界文明交流的先行者。他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率领船队七西洋,沟通并拓展了中国与南洋、印度洋、阿拉伯海,直至非洲东岸等国家与地区的海上交通,为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和各国人民的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郑和西洋是世界古代的航海史上时间最早、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活动范围最广的航海活动,堪称世界航海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世界航海史 嘉兴 航海事业 文明交流 七下西洋
  • 简介:摘要郑和七次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开拓精神、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坚忍不拔精神。教师应该从人文地理的不同视角解读郑和西洋,才能使学生从地理知识获取丰富的营养知识。

  • 标签: 人文地理 民族精神 郑和下西洋
  • 简介:由郑和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编著的《郑和西洋研究文选》不久前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计1200千字。按“综编”、“史论”、“航海”、“人物”四部分编辑。《郑和西洋研究文选》是一部有关郑和研究的史学研究论著选集,取材范围集中于国人百年研究发表的主要成果。所选多为史据充分、观点清晰、论证有据、具有新意和重要学术价值的代表性论文。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出版发行 文选 海洋出版社 领导小组 纪念活动
  • 简介:郑和每次出海的船队不仅人数多,而且信仰各异,有信仰伊斯兰教、佛教、道教等多个宗教的船员。在远航活动,一大批回族穆斯林,也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为这一永载史册的壮举立下了丰功伟绩。郑和船队的这些回族穆斯林,他们不仅有着娴熟的航海技术,通晓阿拉伯语、波斯等语种,熟知伊斯兰国家的风土人情,同时还有着极其丰富的远洋航海实践经验,因此,这是一支“具有世界主义色彩的船队”:

  • 标签: 回族穆斯林 郑和下西洋 郑和船队 航海技术 伊斯兰国家 伊斯兰教
  • 简介:古罗马市集、威尼斯广场、圆型竞技场、万神殿……罗马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在凝固的风景,流动的风景更让你目不暇接。看那古老的建筑.骑着高头大马的骑警,英俊潇洒地在街头巡逻.仿佛从电影走出的明星。

  • 标签: 罗马 名胜古迹 露天咖啡厅 欧洲 画家 人文景观
  • 简介:最近,广东南澳县博物馆在深澳古镇征集到一件重要文物——“三保老爷”石香炉。该炉系花岗岩雕制,外观似斗,高17厘米,上下平行,上面长25.5厘米,宽16厘米,下面长23厘米,宽14厘米。正面雕刻有浅浮花纹图案,图案之上自右至左横排阴刻“三保老爷”四字,字径4至5厘米。

  • 标签: 南澳县 郑和下西洋 文物 发现 花纹图案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