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对传统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突出高职护理专业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特点及目标,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临床教研室基于临床护理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从教材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教学实践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考试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及创新,构建了新的临床护理课程体系,对课程结构与护理技能训练进行了优化,达到了课程教学与护理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教学目标,现综述如下。

  • 标签: 高职 护理专业 临床护理课程体系 建设
  • 简介:摘要运用医学模拟教学创新了护理临床处置能力培养模式,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证明了其超强的仿真性、客观性、安全性和标准性,是护生从学校学习到临床护理工作良性过渡的最为可靠的“桥梁”,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就医学模拟教学在护理实务临床处置课程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 标签: 医学模拟教学 护理实务 临床处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在职岗位培训的护士教育规范化,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方法将《实用急重症护理学》课程灵活运用到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提高急诊护士的工作能力。结果规范急诊护理教育,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结论《实用急重症护理学》课程临床设置,必要且迫在眉睫。

  • 标签: 实用急重症护理学 课程设置
  • 简介:从基层部队卫勤保障的整体要求出发,探讨培养军校临床医学生护理技能教学的实施方法,并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医学生的护理技能操作水平。

  • 标签: 军校医学生 护理技能 教学
  • 简介:摘要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未来护理服务骨干,其人文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但当前我国很多学校护理专硕研究生学位课程设置缺乏有临床实践特征的人文心理课程模块。本研究提出心理护理临床实践课程框架并进行了实践探索。本课程教学目标为提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护患沟通、人文关爱、叙事护理及系统干预能力;课程内容整合了护患沟通、巴林特小组、叙事护理、安宁疗护、家庭干预及团体干预等模块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教学方法融合了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法。教学效果评价显示,学生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心理护理临床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该课程的实践探索为提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效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心理护理临床实践 课程建设 实践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专业本科生和教师在护理专业认证背景下对临床课程整合的认知状况。方法参考中国医科大学教育研究中心翻译的教育环境评估量表(dundee ready education environment measure,DREEM),自制学生版和教师版护理临床课程整合调查表;包括教师/学生自评,实践教学环境,课堂收获与自主学习,学习态度与情感等主要项目。2017年5月至7月,向三个年级(2013级、2014级、2015级)的300名护理本科生,各分发100份学生版调查表(共300份),回收295份;同时,分别向30名护理临床带教教师和30名医学院护理专职教师,共发放教师版调查表60份,回收58份。使用SPSS 21.0对调查数据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线性相关描述。结果①学生对"减少时间和精力浪费""课程整合满意度""减轻学习负担"条目的评分,高于其他条目。②护理临床带教教师对"实习学生适应度""见习学生适应度""实验课内容把握度"条目的评分,高于其他条目得分;而医学院专职教师评分处于前三位的条目是"实习学生适应度""授课内容把握度""授课内容信息量"。③不同年级学生的条目平均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48,P=0.002);随就读年级升高,条目平均评分越高,且线性相关性较高(r=0.202,P=0.005)。④护理临床带教教师与医学院护理专职教师对课程整合的认知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专业认证背景下,护理本科生在乎课程整合为自身带来的时间、精力和学习方面的减负,而护理教师更加注重临床课程整合实践教学的实施。

  • 标签: 专业认证 护理专业师生 临床课程整合 认知状况调查
  • 简介:摘要本文就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对临床各主要科室的护理工作者及临床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 标签: 护理专业 解剖学 临床调查报告
  • 简介:目的构建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和客观性的护理临床课程整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评价护理临床课程整合教学质量提供全面和可量化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回溯、文献分析、访谈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初步构建,运用Delphi法对30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以确定评价指标及各指标权重.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为100.00%,专家权威系数Cr值为0.835和0.897;第一、二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度(W)分别为:0.085、0.344、0.425、0.619(P<0.01).护理临床课程整合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结论两轮函询之后,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和意见协调性均较高,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以为护理临床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借鉴。

  • 标签: 护理课程整合 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指标
  • 简介:随着我国护理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护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更加繁重。本文通过对护理临床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护理临床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相应对策。

  • 标签: 护理临床专业 课程教学 问题 对策
  • 简介:[目的]为培养高层次、高技能护理人才,以尽快适应临床并满足临床需求,本研究进行了基于《康复护理学》课程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1级3年制护理学专业高职8班、10班护生为对象,随机将两个班分为早期接触临床教学组(8班)61人和传统式教学组(10班)60人.对两组护生学期末理论考核成绩、学习兴趣、沟通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自觉收获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早期接触临床教学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传统式教学组,早期接触临床组护生对该学科的学习更有兴趣,认为对将来的应用有所启发及沟通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同时有利于提高自身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与技巧,并感觉收获很大(P〈0.05).[结论]早期接触临床教学实现了理论教学、临床思维与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于一体,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护生主动获取临床知识的技能,提高了教学质量.

  • 标签: 早期接触临床 教学实践 康复护理学 护理学生
  • 简介: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对手机移动学习临床课程辅助学习资源(以下简称移动学习资源)的需求。方法:采用自制移动学习资源态度及需求问卷,对湖南省10所高校的936名护理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系学生对移动学习资源的态度调查显示:非常需要的人数占56.09%;81.94%的学生认为不利于进移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为没有合适的学习资源;只有17.41%的学生不愿意付费学习。对移动学习资源需求调查显示:高职和本科学生对资源信息承载量、学习目的、交互形式需求得分最高的项目相同,分别是6-8分钟、复习及游戏;媒体形式高职学生需求得分最高的项目是动画,本科学生为视频;内容需求高职学生得分最高的项目为症状体征,本科学生为发病机制。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对移动学习资源需求率较高,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对于资源内容和呈现方式的需求上存在差异。

  • 标签: 移动学习 辅助学习资源 护理 临床课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网络的护理本科生线上临床见习课程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20年5—6月选取某高校护理学院2017级护理本科三年级某班的3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线上临床护理见习课程,采用自行设计的线上临床见习在线调查问卷及书写学习日记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线上教学效果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结果39名本科护生对线上临床见习课程效果评价的总均分为(4.61±0.24)分,其中学生维度(4.16±0.40)分,教师维度(4.60±0.16)分,组织维度(4.60±0.26)分,效果维度(4.65±0.38)分。提炼6个学生日记主题,分别为形式新颖、解决需求,前期需要充分准备,高效、系统,安全、有序,学生参与不足,硬件支持不稳定。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互动、临床环境、学生完成临床见习内容程度的满意度较高。结论线上临床见习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具有便捷性和灵活性,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如何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患者及临床环境的互动及交互,取得理论与实践、教与学的平衡。

  • 标签: 学生,护理 网络教学 临床见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过对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大专护士的入学背景、教师背景、课程结构等情况的描述和分析,在结合我国护理教学实践与经验基础上,在课程的总体构架、课程名称、课程分类、临床实践和带教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护理大专课程设置的一些可行性建议。

  • 标签: 新加坡 护理大专 课程
  • 简介:摘要:临床基本操作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医学生由基础医学学习过渡到临床医学学习的桥梁,对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结合高校思政课程建设要求,在临床基本操作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加入思政元素,对如何建设并实施课程思政进行探讨,充分发挥二者协同作用,为全面建设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课程思政 临床基本操作 实践教学思政
  • 简介:中医的核心思想是仲景所阐明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即"审证求因,审因论治"的思辨原则。现代系统论是引领当代和今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的横断科学。中医学的核心思想体现出朴素系统论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特色,与一般系统论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如何将其提升到现代系统科学的层面,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中医临床课程建设瓶颈机制的关键之所在。

  • 标签: 中医临床 课程建设 核心思想 审证求因 系统论 瓶颈
  • 简介:摘要目的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的基础临床综合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评价。方法以本校2016级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的45名学生为教改组,以本校2014级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的45名学生为传统教学组,两组学生入学成绩无显著差异;以循环系统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知识为内容,传统教学组按五门独立课程教学,教改组以自行开发的疾病为核心的综合课程并采用教师团队的方式教学。以教学课时量和考试成绩来比较评价效果。结果(1)相同的知识内容,教改组所需要的课时量比传统教学组减少30%;(2)两组学生的考试总分、综合知识和案例分析教改组均高于传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使用以疾病为中心的基础临床综合课程的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 标签: 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 基础临床综合课程 教师团队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