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外科胸壁肿瘤分析。方法胸壁肿瘤病是胸外科最严重的病情之一,针对这样的病情,我们必须先对其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论1、不论良性还是恶性胸壁肿瘤,一经诊断均应及时手术,既可明确诊断又能切除病灶。2、胸壁继发肿瘤多预示肿瘤晚期,多不是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当原发肿瘤已有效控制,胸壁出现单发孤立转移瘤时,可考虑手术切除。

  • 标签: 胸壁肿瘤 胸外科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胸外科气管肿瘤手术。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气管的血液供应主要由两侧的纵行动脉向软骨间发出分支,呈节段性,在气管的游离过程中如何保护血运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 标签: 胸外科 气管肿瘤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对乳腺肿瘤的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分析我院162例乳腺肿瘤患者的彩色超表现和病理,观察彩超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B超可以明确乳腺肿块的部位、大小、内部情况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预测肿块的良恶性,良性肿瘤与病理相符率为84.6%,恶性肿瘤相符率为89.4%;误诊率为14.2%。结论通过B超所示乳腺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及边缘及CDFI等细节情况,来判断肿块的良恶性,提高与病理相符率。

  • 标签: 彩超 乳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肿块的超声表现及彩色血流分布特点,探讨超声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提高乳腺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4例(85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结果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超声表现及彩色血流分布有明显差异,超声初步定性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4.1%(80/85),误诊率为5.9%(5/85)。结论超声表现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判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对其治疗、手术及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对早期发现无转移的恶性小肿瘤,手术治疗时可以考虑保乳,避免全切乳腺,满足女性保持曲线美的愿望,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成像序列在乳腺肿瘤MR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5例乳腺肿瘤MR受检者进行T2WI、DWI、T1WI动态增强扫描和T1WI延迟扫描,分析各种成像技术的应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本组75例患者的扫描图像中达到优良的百分比T2WI为93.33%,DWI为18.66%,T1WI动态增强扫描为72.00%,T1WI延迟扫描为97.33%。结论减少运动伪影,序列优化缩短检查时间,合理应用脂肪抑制技术,对DWI序列b值的正确选择,以及充分应用并行采集技术等均有助于提高乳腺肿瘤MR检查的图像质量。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TAP检测系统分析其在乳腺肿瘤中的辅助诊断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收集经乳腺超声检查BI-RADS分级3-5级患者47名,均采用指端末梢血行TAP检测,分析结果,探讨其对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意义。结果BI-RADS3级患者31名,阴性符合率93.54%;BI-RADS5级患者7名,阳性者5名,阴性者2名,阳性符合率71.42%。鉴于收集病例数量少,阴性、阳性符合率与实际可能有偏差,但是从结果可以看出,TAP检测在乳腺肿瘤诊断中具有很大的辅助诊断价值。

  • 标签: 肿瘤异常蛋白 乳腺肿瘤 辅助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tumorofthebreast,PTB)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分别占乳腺原发性肿瘤和纤维上皮性肿瘤的0.2%~2.5%;

  • 标签: 乳腺叶状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与X线表现特征,提高对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通过对7例经过病理证实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回顾总结。结果大约3cm的6例,X线表现为边界清楚,周边有线样晕征,小约3cm的1例,表现为不欠规则结节,边缘可见尖角,并伴增粗迂曲血管。术前诊断良性6例,可疑恶性1例,其中提示叶状肿瘤2例。结论中年妇女乳腺无痛性肿块病史长,缓慢或短期内速度增长,临床多无明显症状,X线表现为边界清楚,膨胀生长出现线样晕征,血管增粗,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提高术前的诊断率对于术式的选择有一定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房再造在乳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进行乳腺肿瘤手术后乳房再造的患者共计15例,对其手术和乳房再造的方法进行回顾研究,简单探讨该应用的安全性。结果通过假体植入(11例)或自体组织移植(4例)等方式进行乳房再造,在手术后半年后病情均无复发。结论乳房再造在乳腺肿瘤手术中不仅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还具有女性形体再造美体的目的,且安全性较高,可行性较强。

  • 标签: 乳房再造 乳腺肿瘤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形态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46例乳腺叶状肿瘤进行回顾性病理分析。结果良性30例,交界性8例,恶性8例,均为女性,发病平均年龄4O.8岁。病理特征肿瘤大小不等,切面呈分叶状。组织学表现为良性的腺上皮和不同异型性的间质成分混合组成。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确诊主要靠病理形态学分析,其中交界性叶状肿瘤及恶性叶状肿瘤由于其突出的间质成分容易确诊,良性叶状肿瘤除了间质细胞较丰富和叶状突起外,整个肿瘤组织结构的不均一性和特化性间质与非特化性间质的关系也是重要的病理形态学特点。

  • 标签: 乳腺肿瘤 叶状肿瘤 病理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分类和诊断标准、与复发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3例有随访(6-372个月)资料的叶状肿瘤作了详细形态学特征的分析和分类研究,统计学聚类判别分析(SPSS软件10.0版)。结果良性133例(复发28例),交界性42例(复发19例,死亡2例),恶性28例(复发18例,死亡15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生长方式、瘤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计数和肿瘤性坏死所组成的变量子集分类错判率为零。以此4项为主,完善了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良性、交界性和恶性组间复发率、转移和死亡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肿瘤复发随术式的扩大而减少,2次以上复发占53.85%(35/65)。结论此瘤可分为良性、低度恶性(交界性)及恶性三种类别。肿瘤生长方式、瘤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和肿瘤性坏死是诊断此瘤并对其进行分级(分类)的重要依据。提示首次术式的选择的重要性,良性叶状肿瘤应选择肿物扩大切除术,对于复发的交界性和恶性肿瘤应作乳房切除术。

  • 标签: 乳腺肿瘤 叶状瘤 组织学 比较 病理学 临床
  • 简介:《中国肿瘤外科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江苏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江苏省肿瘤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刊物。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2-1795/R。本刊为双月刊,逢双月20日出版,68页。办刊宗旨:为从事肿瘤临床、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园地,

  • 标签: 中国医师协会 肿瘤外科 征订启事 杂志 计划生育委员会 征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纵隔肿瘤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60例纵隔肿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病例全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结果为治愈45例(75.0%),缓解11例(18.3%),恶化2例(3.3%),死亡2例(3.3%)。结论在纵隔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外科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其具有疗效明显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纵隔肿瘤 外科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肿瘤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提高乳腺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方法回顾分析107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超声图像特征。结果导管内癌11例(误诊3例);浸润性导管癌59例(误诊1例);浸润性导管癌伴浸润性小叶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伴粘液腺癌2例;浸润性乳头状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伴印戒细胞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15例;髓样癌5例(误诊1例);浸润性筛状癌5例;乳头状粘液腺癌1例;印戒细胞癌1例;paget病1例(其中1例患者右乳腺为导管内癌,左乳腺为浸润性导管癌伴粘液腺癌;肿瘤直径≤1为10例)。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乳腺恶性肿瘤检查率较高,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乳腺恶性肿瘤 高频超声 小乳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部烧伤后遗畸形的防治方法。方法对1994年8月至2012年8月间99例(145只患手)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产生的主要原因、整复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9例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产生的主要原因为①创面早期处理不当致感染、加深;②深度烧伤患者拒不接受早期手术治疗而待自然愈合,愈后产生瘢痕挛缩畸形;③深度烧伤创面手术时机选择较晚或薄皮片移植及术后未进行有效康复锻炼.整复手术采用瘢痕松解游离植皮、局部成形、皮瓣转移、关节融合等方法,术后采用抗挛缩措施并嘱加强功能锻炼.随访57例(69只患手),4例手指掌侧瘢痕挛缩术后再挛缩行二次手术;7例虎口、指蹼处术后仍有轻度挛缩,其中2例行二次手术;所有畸形关节完全或基本矫正;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手烧伤早期正确治疗可有效预防瘢痕增生,对后遗畸形患者个性化、系统全面的进行瘢痕彻底松解、皮片移植或局部成形和皮瓣转移是整复的关键,加强术后康复治疗也尤为重要。

  • 标签: 烧伤 瘢痕 后遗畸形 整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患者,对其进行外科治疗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PRT患者64例,对其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病理检查最终证明患者出现了腹膜后肿瘤的情况。在所有的患者中,有42例患者检查后证实为恶性,有22例患者检查后证实为良性。对患者进行CT检查诊断,最终诊断的准确率大于80%,而对患者采用B超诊断,诊断准确率大于50%。将患者患有的良性肿瘤全部切除的概率为81.82%(18/22),将患者患有的恶性肿瘤全部切除的概率为71.43%(30/42)。结论对PRT患者实施影像学检查能有效准备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进行正确诊断,有效确定对患者进行手术切除的具体范围。针对此类患者将所患肿瘤全部切除,关键时刻配合切除脏器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对PRT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能够发挥显著效果。

  • 标签: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外科治疗 诊断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杂纵隔肿瘤外科诊治的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07年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复杂纵膈肿瘤患者30例。对患者的术后临床效果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复杂纵膈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患者无死亡,均100%痊愈出院;恶性肿瘤的患者5年以上的生存率为0,良性肿瘤的患者5年以上的生存率是76.67%,患者的5年以上总生存率是76.67%。结论复杂纵膈肿瘤的临床症状复杂,进行相应针对性的手术治疗,以达到复杂纵膈肿瘤的理想治疗效果。

  • 标签: 复杂 纵膈肿瘤 外科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10例侧脑室内肿瘤患者显微外科治疗经验。方法使用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侧脑室内肿瘤患者临床病症和显微外科治疗手段。结果本实验统计资料显示室管膜瘤5例,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星形细胞瘤2例。6例采用经纵裂-胼胝体前部入路,3例采用经颞叶皮层入路,1例采用经扣带回手术入路。其中8例进行肿瘤全切手术,1例进行肿瘤次全切手术,1例进行大部分切除手术。术后6个月回访,7例恢复良好可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2例生活可以自理,1例轻残,无重度残疾和瘫痪,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可有效治疗侧脑室内肿瘤,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侧脑室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侧脑室内肿瘤 显微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