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1950年代戒严体制下,台湾的经济、教育、文学和艺术的发展,都受到“反共复国”方针的钳制。在诗歌创作上,出现了许多反共的“战斗诗”。1950年代中期,台湾诗坛的一些诗人想打破现状,提出“新诗再革命”的口号,试图朝现代主义迈进。1960年代的台湾新诗属西方现代派狂飚突进时期。当“创世纪”为代表的激进现代主义与以余光中为楷模的温和现代主义汇成一股巨流,并生成新的典律的时候,诗坛的另一角,出现了一股反现代主义的力量,这主要以标榜乡土的“笠”诗社为代表。

  • 标签: 台湾新诗 战斗诗 现代主义 乡土文学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西德)和美国在共同抗苏的基础上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但是,两国关系是不平等的主从合作关系,西德扮演的是“伙计”的角色。进入60年代,德美关系起了变化。这种变化对西德来说是痛苦的。一方面是美国不顾西德的利益寻求同苏联合作;另一方面西德与苏联关系的僵局还没打开,而对美国的背弃又无可奈何。西德对外政策已到了非变不可的关头。决定和影响这一时期德美关系发展变化的主要是以下三种因素:国际形势、实力对比和国家利益。

  • 标签: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联邦德国 美国 苏联 外交关系 国家利益
  • 简介: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旋律,都曾经刻骨铭心地打上历史深深的烙印。一份信念,让有的人抛头颅,洒热血;一种精神,让有的人铸铁骨,显丹心;而一个荒诞的历史玩笑,却让一些人卷入暴力的漩涡,遭到致命的打击;有的人经过斗争生活的淘洗荡涤,得以重生;有的人经过激烈斗争的摧残打压,走向毁灭……多少旧梦如烟,那些厮杀的日子、那些疯狂的情怀、那些流血的伤口、那些伤感的记忆、还有呐喊的青春,一切的一切,都恍若隔世。

  • 标签: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主旋律 历史
  • 简介:从1950年代末开始,各种社会运动在美国骤然兴起,打破了社会的沉静,美国变得喧嚣混乱。青年们在价值观念、权力机构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激烈地反叛主流社会,形成一种独特的青年文化。这种社会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作"反文化",它在1960年代持续发展成一场青年运动。

  • 标签: 反文化 格林威治村
  • 简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刘少奇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国家的领导核心,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在思想上、政治上、方针政策上对于一切工作起领导作用,党管干部、管思想、管政治,但不是包办一切;要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切实转变党的领导方式,正确处理党与政府、群众团体等其他组织的关系,切实做好党的领导工作;要发扬实事求是作风,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加强集体领导,发扬党内民主,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力求使党的领导工作符合于客观实际,保持党的正确领导。这些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也是对党长期以来特别是全面执政以来党的领导工作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初步认识,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刘少奇 党的领导 思考
  • 简介:农村合作化运动后实行的农村工分制实际是一种平均主义分配制度,造成了劳动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提高劳动效率,增加生产,有些地方试行包产到户等分配方式,但是遭到了毛泽东的反对。广东省委在陶铸的提倡下,提出了一种对包产到户进行变通的分配方式——田间管理责任制,主要有超产奖励与评比奖励两种形式,在广东省清远、从化等地试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继而推行全省。本文着力分析广东省实行田间管理责任制的由来、内容及成效。

  • 标签: 20世纪60年代 田间管理责任制 包产到户 广东 变通
  • 简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中国社会巨变,华侨捐资办学行为和方式产生了许多变化,从初期的部分复苏到陷入低潮,再到以公办侨助为主要办学形式,虽然华侨捐资助学的爱国情怀不变,但华侨办学的数量、形式等深受政治形势影响,进而影响了侨乡教育大局。总结分析Z-十世纪六十年代福建华侨捐资办学的历史和特点,反思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教育政策对华侨思想毗及侨乡教育和社会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更好继承和发扬华侨的爱国传统,促进侨乡教育等各项事业的积极发展。

  • 标签: 华侨 捐资办学 办学政策 办学特点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文化文艺事业。1949年初,中共北京市委建立了文化工作委员会。领导全市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主张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以繁荣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北京市委宣传部在五十年末提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已有所改善,应将文艺普及、创作工作提到议事日程。1958年11月17日,中共北京市委向全市发出了《关于开展群众文艺创作运动的指示》,要求以典型带动一般,苦战一秋一冬,从根本上改变首都文化工作的面貌,使北京市的文化建设工作,站在全国文化工作的最前列。全市产生了以建国10周年献礼为标志的文化高潮,北京地区许多专业团体到各区县开展辅导工作,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区办了4所“业余艺术学校”和13所“工农红色业余艺术学校”,由各区文化馆负责组织派人教课。学员半脱离工作、生产岗位参加学习或业余学习,设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班次。在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大规模的群众文化艺术工作逐渐沉寂下来。

  • 标签: 中共北京市委 文化艺术工作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业余学习 史料 文化工作
  • 简介:20世纪60年代初,安徽省试行“责任田”,但全面推行后很快便被改正。本文以皖西北地区为中心,从中央(毛泽东)、省委及基层干部群众的多层互动中,梳理“责任田”试点与推广的曲折过程,讨论不同层级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差异。文章认为,虽然“责任田”一度得到迅速推行,但这并不是群众意愿的结果,而是安徽省委执着推动的产物。正因如此,推行中始终未能消除干部的犹疑和群众的顾虑,不仅出现大面积“走样”,更消解了实际效果。

  • 标签: 责任田 安徽省委 乡村干部 多层互动
  • 简介:初识蒋南翔1949年4月11日,我以团长的身份率领河南省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代表团来到北平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礼堂开幕。冯文彬在会上作筹委会工作报告,蒋南翔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章的报告》,任弼时代表中央讲话,讲了几句,因为身体不适,由大会秘书长荣高棠代为宣读。大会开了一周。

  • 标签: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蒋南翔 教育建设 清华大学 中国新民主主义 中央美术学院
  • 简介:我想解释一下我理解的文学的时代精神。鉴于它一直是一个社会意味较浓的民族意识集体观念,所以文学中也很难将它与个人的文学写作联系起来,渐渐地,本应是多个人集合汇聚的文学风貌——承认在一共名创作状态下仍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演变成了单纯只承认共名写作,这里由于理论归纳的要求删节掉了时代精神中的个人性,即

  • 标签: 人的文学 共名 曾卓 个人性 创作状态 单纯
  • 简介:1950年代,京剧经历了禁演、戏改、跃进这三个重要过程,每一个过程都导向1964年的京剧现代戏汇演,继而走向“样板戏”年代。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三个过程的梳理,对京剧这一“大众化”重要议题作出新的评价,这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京剧同步运作的其他文学和文化现象。

  • 标签: 京剧 戏改 大众化
  • 简介:世纪的1958年到1961年,中国人民遭到大跃进的报复,工农业产量大降,物资匮乏,人民生活困苦。世称"三年困难时期",也有称"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近几年来称"三年饥饿时期"。困难时期白报纸缺乏,印教科书告急,机关里办公用纸也只能用土制黄纸,地方

  • 标签: 资本主义 山芋 克服困难 劳动者 自留地 六十年代
  • 简介:自从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的关税主权就逐步落入到了列强的控制之中,中国人民开始为争取关税自主不断努力。20世纪的二三十年,中国政府为了实现关税自主进行了不懈地努力,最终取得了国际共认的关税自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列强对中国的财政控制。在此过程中,中国虽然没有摆脱外交弱国的形象,但是在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上是一个重大突破。

  • 标签: 中国政府 关税自主 突破
  • 简介:山西属于内陆省份,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封建的经济基础逐渐解体,但依然维持着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1892年,山西布政使胡聘之在东南各地近代工业的推动下,动用资金2万元在太原设立了火柴局,成为山西近代工业的起点。之后,机器、纺纱等工业相继在各地创办,但是,因资金、技术、管理等因素制约,发展极为缓慢。

  • 标签: 西方列强 近代工业 侵略 年代 鸦片战争 东南
  • 简介:200多年以前,由于汉调北上,徽班(四位负责人中有湖北罗田的余三胜)进京而形成了京剧。从此,京剧在全国有三个主要区域:京津地区,沪宁地区,武汉地区。京津演员的南下,沪宁演员的西上。加之以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在汉:“关派”艺术的创始人关肃霜与华华于上世纪二三十年出生和成长在武汉;赵燕侠学艺也在武汉;

  • 标签: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京剧表演艺术家 武汉地区 京津地区 负责人 创始人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教育的发展走向正轨,发展经济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目标,空洞的政治宣传和闭国自守的状况已补适应时代的发展,西方现代文化再次被引入中国,一大批青年画家涌入了新一轮的插画艺术创作行列,他们大胆创新、继承传统、吸取西方文化精髓并融合发展,使中国插画艺术又获得了新生。

  • 标签: 发展走向 主要目标 中国社会 大胆创新 西方现代文化 发展经济
  • 简介:1923年北京"驱彭挽蔡"运动发生后,中共成功介入学生运动并成为主导力量。五卅运动中,民族主义潮流高涨,国家主义派成为中共主导学生运动的主要对手。为了夺得学运权,中共采取了软硬两手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在政治宣传上坚决与国家主义派及国民党右派作斗争;另一方面采取"统一学生运动"的策略,通过统一学联去争夺国家主义派及国民党右派的群众。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的学运政策发生重大改变,青年团的主要动员对象从青年学生转向青年工农。

  • 标签: 青年运动 学生运动 领导权
  • 简介:许晖从郑州来信,谈到人是多么的容易受表象的蒙蔽,为我和他同生于六十年代感到由衷的“庆幸”,他这样言及他的工作——“把一代人联络起来,形成一种整体的力量。”在那封不长的信中,许晖向我推荐了他的好友李皖的《我们这一代》,说这篇由他编发的文字,是对“出生于六十年代的人”的一次极好的总结。我是李皖“文化乐评”的热心读者,他梳理、批判着耳边的流行,在一个技术至上的数码时代寻找着美的声音,然而恰恰是许晖说的《我们这一代》我没有读到过。翻开手头的《东方艺术》样刊(1996第6期),一个醒目的标题跳了出来:《一代

  • 标签: 六十年代 七十年代后 数码时代 九十年代 技术至上 美的声音
  • 简介:近来,关于"60年代人"的话题热了起来,从创作到理论,出现了一批60年代人唱主角的图书。在出生于60年代的学人身上,有两个鲜明的精神烙印,一是80年代的启蒙理性,一是90年代以解构为表征的后现代思想。前者体现他们与上一代学人的精神传承,后者则标示出他们与上一代学人的区别较之上几代学人之间的区别更为深刻和本质。这一代学人是在80年代完成大学教育,在90年代走向精神成熟的,因此90年代的烙印无疑在这一代学人身上显得更为深刻。他们捐弃了英雄救世式的精英意识,对"宏图叙事"式的思维持批判态度。与他们在"宏图叙事"方面好象是冷漠和没有立场相反,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和当代社会提出的文化问题越来越吸引他们的关注,在这方面他们正日益敏锐地捕捉话题,异常活跃地展现其思想的冲击力和穿透力。

  • 标签: 学人 六十年代 启蒙理性 后现代思想 大学教育 精神传承